庞兴甫 作品数:7 被引量:90 H指数:3 供职机构: 北京市大兴区妇幼保健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处理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4 2016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处理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2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蓝光照射治疗为主辅以药物治疗,同时对所有可能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围生期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224例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5.54%。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出生体重<2.5kg或>4.0kg、生后1分钟Apgar评分<7分、有围生期并发症、母乳缺乏均是该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多种围生因素相关,其中早产、出生体重<2.5kg或>4.0kg、生后1分钟Apgar评分<7分、有围生期并发症、母乳缺乏均是该病的危险因素,在临床过程中要注意围生期的保健,及时处理可能的高危因素可以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李峥 谭华清 庞兴甫 李雪峰 刘亚昆关键词: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对骨代谢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5 2021年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9年1月该院诊断特发性矮小症的患儿180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皮下注射rh GH[0.123~0.200 U/(kg·d)],治疗周期为2年。治疗过程中,每月记录患儿身高、生长速度(GV)、身高标准差积分(Ht SDS),预测成年身高(PAH)、骨代谢指标[骨钙素(OC)、维生素D],观察骨龄(BA)、血清甲状腺激素(T_(4))、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_(4))、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并分析其变化。结果观察指标:患者治疗后GV、HtSDS、PAH及骨代谢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提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B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指标:治疗后T_(4)、FT_(4)及IGF-1水平较治疗前有均所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FPG、T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GH治疗小儿特发矮小,可明显促进OC水平,较好的反应患儿生长速度,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庞兴甫 谭华清 李峥 赵威 刘亚昆 秦芳关键词:重组人生长激素 骨代谢 安全性 IGF1在生长激素缺乏矮小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2019年 目的研究IGF_1在生长激素缺乏矮小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择从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0例生长激素缺乏矮小症患儿纳入此次研究工作并作为实验组,同期选择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参与者均接受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对比两组参与者IGF_1水平。结果经比较分析,实验组IGF_1水平远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IGF_1水平检测为生长激素缺乏矮小症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庞兴甫小儿推拿联合保和丸加减对偏矮儿童的治疗效果研究 2020年 目的研究小儿推拿联合保和丸加减对偏矮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市大兴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0例3~7岁身材偏矮儿童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中药+推拿+干预)和对照组(干预),每组25例。分析两组患儿的身高、体重、骨龄、中医症候积分、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较治疗前的身高、体重升高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骨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较治疗前的身高、体重、饮食、形体、面色、精神、腹胀、大便、汗出、舌苔、脉象积分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56.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推拿联合保和丸加减对偏矮儿童的治疗效果好。 庞兴甫 谭华清 马亚楠 梁萍 赵威 张莉关键词:小儿推拿 保和丸加减 骨龄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9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接受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20 mg/d治疗,连续应用14d。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NBNA评分)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率(61.2%)、总有效率(95.9%)与对照组(40.8%、79.6%)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NBN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而观察组NBNA评分[(38.3±5. 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1.2±6. 5)分](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MP-2、MMP-9、IL-6及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显著。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神经行为,并可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李峥 庞兴甫 李雪峰 马亚楠 刘亚昆 谭华清关键词: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 新生儿 颅内出血 炎性因子 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BPD分为BPD组52例和非BPD组273例,Logistic回归分析BPD的危险因素。结果BPD组母亲发生宫内感染的比例显著高于非BPD组(P<0.05)。BPD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显著低于非BPD组(P<0.05),BPD组1 min Apgar评分≤3的患儿比例显著高于非BPD组(P<0.05)。BPD组患儿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肺炎,肺出血,败血症,呼吸暂停,动脉导管未闭和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非BPD组(P<0.05)。BPD组患儿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有创机械通气≥7 d,吸入高浓度氧以及输血的比例显著高于非BPD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感染性肺炎,巨细胞病毒感染,败血症,有创机械通气≥7 d,吸入高浓度氧,输血均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BPD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应针对危险因素,加强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降低BPD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 修青永 谭华清 庞兴甫 刘亚坤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