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建梅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省儿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新生儿
  • 1篇血沉
  • 1篇药性分析
  • 1篇原菌分布
  • 1篇衰竭
  • 1篇通气
  • 1篇通气模式
  • 1篇重度呼吸衰竭
  • 1篇下肺
  • 1篇下呼吸道
  • 1篇下呼吸道感染
  • 1篇耐药
  • 1篇耐药性
  • 1篇耐药性分析
  • 1篇呼吸道感染
  • 1篇呼吸衰竭
  • 1篇活性
  • 1篇冠状
  • 1篇冠状动脉

机构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山西省儿童医...

作者

  • 3篇徐建梅
  • 2篇马金海
  • 1篇陈艳江
  • 1篇刘翠云

传媒

  • 1篇宁夏医学杂志
  • 1篇海军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明确诊断为川崎病的168例患儿,对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8例川崎病患儿男女比例为1.7∶1;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为21.4%,5岁以下为主要发病年龄占88%;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组其血中性粒细胞比例、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白蛋白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川崎病无冠状动脉损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细胞计数、血钠、血钾、AST、ALT、TG及ESR水平在冠状动脉损害组及无冠状动脉损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ci回归分析表明,中性粒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及CRP为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性粒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及CRP与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密切相关,应对此类患儿加强监测及随访。
刘翠云徐建梅马金海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血沉C反应蛋白
高频振荡通气模式下肺表面活性物质最佳使用时间选择及对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转归影响的差异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模式下肺表面活性物质最佳使用时间选择及对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转归影响的差异。方法选择山西省儿童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重度呼吸衰竭新生儿96例,分为出生2 h内给药者的早期组(n=50)和出生2~12 h给药者的晚期组(n=46)。2组均采用HFOV模式下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分别于治疗前(T_(0))及治疗后1 h(T_(1))、12 h(T_(2))、24 h(T_(3))记录2组血气分析指标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肺泡氧分压比(a/A)、pH值和氧合指数(OI=PaO_(2)/FiO_(2)),观察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死亡率。结果随着治疗后时间的不断增加,2组PaO_(2)、a/A、SaO_(2)、pH值随之升高,Pa-CO_(2)、OI随之降低,且早期组升高和降低的幅度均大于晚期组;早期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22.00%,低于晚期组的41.30%(P<0.05);早期组患儿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晚期组(P<0.05),住院费用少于晚期组(P<0.05);2组患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模式下肺表面活性物质在出生2h内给药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通气、用氧以及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死亡率。
陈艳江徐建梅师麟尧
关键词:高频振荡通气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 了解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住院的8 159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收集其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测分析。结果 8 159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培养结果阳性者1 453例,其中检出革兰阳性菌者301例(20.7%),分布较多的是肺炎链球菌(218例,15.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9例,4.1%);检出革兰阴性菌者1 103例(75.9%),分布较多的是肺炎克雷伯菌(262例,18.0%)、大肠埃希菌(209例,14.4%)、铜绿假单胞菌(133例,9.2%)、鲍曼不动杆菌(129例,8.9%)、阴沟肠杆菌(120例,8.3%)和产酸克雷伯菌(53例,3.6%);检出真菌者49例(3.4%),分布较多的是白色念珠菌(37例,2.5%)。肺炎链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前3位的是红霉素[97.2%(212/218)]、克林霉素[81.7%(178/218)]和阿奇霉素[78.9%(172/218)],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前3位的是青霉素G[88.1%(52/59)]、红霉素[59.3%(35/59)]和苯唑西林[15.3%(9/59)];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前3位的是头孢呋辛[57.6%(151/262)]、头孢唑林[56.5%(148/262)]和头孢曲松[53.8%(141/262)],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前3位的是头孢呋辛[66.5%(139/209)]、头孢曲松[64.1%(134/209)]和头孢唑林[62.7%(131/209)],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前3位的是头孢呋辛[94.7%(126/133)]、复方新诺明[94.0%(125/133)]和头孢替坦[93.2%(124/133)],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前3位的是头孢呋辛[97.7%(126/129)]、头孢唑林[96.1%(124/129)]和头孢替坦[96.1%(124/129)],阴沟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前3位的是头孢唑林[93.3%(112/120)]、头孢呋辛[9
徐建梅白园园马金海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