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花
- 作品数:11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绿盲蝽特异性COI引物、含有其的试剂盒及应用
-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提供了绿盲蝽特异性COI引物、含有其的试剂盒及应用。本发明根据绿盲蝽mtDNA的保守序列,设计了一对绿盲蝽特异性COI引物AluF1和AluR1(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
- 李金花杨帆袁海滨陆宴辉
- 文献传递
- 红颈常室茧蜂特异性COI引物、含有其的试剂盒及应用
-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提供了红颈常室茧蜂特异性COI引物、含有其的试剂盒及应用。本发明根据红颈常室茧蜂mtDNA的保守序列,设计了一对红颈常室茧蜂特异性COI引物PsF1和PsR1(如SEQ ID No.1和SE...
- 李金花杨帆罗素萍袁海滨陆宴辉
- 文献传递
- 棉铃虫为害核桃树调查初报被引量:6
- 2017年
- 2017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首次发现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幼虫为害核桃树。棉铃虫幼虫主要为害核桃幼果,还能蛀食花序、幼嫩枝条及叶片。6月份,幼果被害率平均为5.92%。其中,果仁被害率达1.75%,其余仅为果皮与果肉部分受害;7月份,幼果被害率和果仁被害率分别为4.00%和1.00%。
- 李海强李金花杨龙刘建陆宴辉
- 关键词:棉铃虫为害核桃幼果
- 一种提高棉田中绿盲蝽被寄生率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棉田中绿盲蝽被寄生率的方法,其为在棉田中以条播的形式间作种植荞麦。本发明所述的去除绿盲蝽的方法,通过在棉田间作荞麦,促进寄生蜂种群建立,从而提高寄生蜂对绿盲蝽若虫的寄生率,自然控制棉田绿盲蝽种群发生,不...
- 陆宴辉李金花罗淑萍
- 新疆棉花蚜虫-寄生蜂食物网结构的分子检测体系被引量:3
- 2021年
- 为明确新疆棉花蚜虫-寄生蜂的食物网结构,通过设计新疆棉花蚜虫和寄生蜂的特异性引物,建立并优化可以在物种水平上开展棉花蚜虫-寄生蜂食物网结构分析的分子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3个多重PCR检测体系(cMP1、cPriMP2和cHypMP3)和1个单一PCR(cSP1)检测体系,并应用建立的方法对采自库尔勒、阿克苏、昌吉的2383头僵蚜样品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4个体系的灵敏度均较高,其中蚜虫cMP1体系的检出限为500 DNA拷贝数,初级寄生蜂cPriMP2体系的检出限为5000 DNA拷贝数,重寄生蜂cHypMP3和cSP1体系的DNA检出限分别为500拷贝数和100拷贝数。该方法能够快速且准确地鉴定4种棉花蚜虫、4种初级寄生蜂和7种重寄生蜂,特异性良好。使用该方法对供试僵蚜样品进行检测并成功绘制出新疆棉花蚜虫-初级寄生蜂-重寄生蜂食物网,定量分析了不同初级寄生蜂对蚜虫的寄生作用及重寄生蜂与初级寄生蜂之间形成的食物网络关系。表明所建立的分子检测方法可以用于评估不同种类寄生蜂在新疆棉花蚜虫种群控制中的生态功能,解析物种间的食物网关系。
- 李金花李海强李海强杨帆张建萍陆宴辉
- 关键词:食物网分子检测
- 红颈常室茧蜂特异性COI引物、含有其的试剂盒及应用
-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提供了红颈常室茧蜂特异性COI引物、含有其的试剂盒及应用。本发明根据红颈常室茧蜂mtDNA的保守序列,设计了一对红颈常室茧蜂特异性COI引物PsF1和PsR1(如SEQ ID No.1和SE...
- 李金花杨帆罗素萍袁海滨陆宴辉
- 文献传递
-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农田及沙漠-农田交错带瓢虫的发生规律被引量:1
- 2018年
- 为有效的保护和利用绿洲农业及沙漠生态中的瓢虫资源,本文采用定期定点扫网法收集调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农田及交错带内各个景观的瓢虫及蚜虫的种群数量,认识其发生规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了不同景观对瓢虫的保育作用及其内蚜虫对瓢虫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鉴定古尔班通古特南缘区域多异瓢虫数量最多(84%);交错带生境瓢虫发生高峰为6月,与交错带内各样点蚜虫发生高峰一致;农田生境内瓢虫与蚜虫数量均于8月达到高峰;植被最为丰富的近农田景观瓢虫数量最高(0.047头/d)。本研究可为交错带植被的保护和利用及绿洲农业的害虫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 苏杰李金花李金花李婷韩国栋李兴龙李兴龙
- 关键词:瓢虫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交错带绿洲农业
- 盲蝽黑卵蜂对枣园绿盲蝽越冬卵的寄生作用被引量:1
- 2016年
- 在华北地区枣园中,发现了绿盲蝽的一种卵寄生蜂,形态鉴定为盲蝽黑卵蜂Telenomus sp.。直接观察寄生蜂羽化情况表明,绿盲蝽越冬卵中盲蝽黑卵蜂的寄生率为0.67%~1.25%。设计了盲蝽黑卵蜂的特异性引物,对绿盲蝽越冬卵的分子检测显示,寄生率为13.04%~23.91%。与直接观察方法相比,分子检测技术能更加准确地评估盲蝽黑卵蜂对绿盲蝽卵的寄生作用。
- 李金花潘洪生杨帆罗淑萍袁海滨陆宴辉
- 关键词:绿盲蝽寄生作用
- 一种提高棉田中绿盲蝽被寄生率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棉田中绿盲蝽被寄生率的方法,其为在棉田中以条播的形式间作种植荞麦。本发明所述的去除绿盲蝽的方法,通过在棉田间作荞麦,促进寄生蜂种群建立,从而提高寄生蜂对绿盲蝽若虫的寄生率,自然控制棉田绿盲蝽种群发生,不...
- 陆宴辉李金花罗淑萍
- 文献传递
- 绿盲蝽特异性COI引物、含有其的试剂盒及应用
-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提供了绿盲蝽特异性COI引物、含有其的试剂盒及应用。本发明根据绿盲蝽mtDNA的保守序列,设计了一对绿盲蝽特异性COI引物AluF1和AluR1(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
- 李金花杨帆袁海滨陆宴辉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