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丹

作品数:5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肺
  • 3篇心肺复苏
  • 3篇胸外
  • 3篇胸外按压
  • 3篇按压
  • 2篇急救
  • 2篇梗死
  • 1篇心肺复苏术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脏
  • 1篇心脏骤
  • 1篇心脏骤停
  • 1篇型心
  • 1篇院前
  • 1篇院前急救
  • 1篇院前延迟
  • 1篇院前转运
  • 1篇骤停
  • 1篇主要死亡原因

机构

  • 5篇武汉大学
  • 1篇三峡大学

作者

  • 5篇熊丹
  • 4篇赵剡
  • 2篇金晓晴
  • 2篇周贤龙
  • 2篇江城
  • 2篇王静
  • 1篇倪绍洲
  • 1篇徐冰
  • 1篇李磊
  • 1篇刘建华
  • 1篇刘瑞宁

传媒

  • 4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反馈装置对不同人群胸外按压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究在心肺复苏操作中应用实时反馈装置对不同人群胸外按压质量的影响。方法:有抢救心肺复苏病人经验的急诊科医护人员、获得基础生命支持培训证书的医学生和仅简单学习过心肺复苏知识的旁观者各25人,先背对心肺复苏反馈装置显示屏按照2015年指南要求实施2min的无反馈胸外按压,在休息6h后再面对反馈装置的显示屏进行2min的有反馈胸外按压,记录受试者胸外按压质量。结果:3组受试者有无反馈装置的胸外按压质量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3组结果分别为(53.7±25.2)%vs(18.3±23.2)%,(53.5±32.5)%vs(25.6±31.5)%,(33.9±30.8)%vs(6.9±15.8)%;旁观者无反馈的胸外按压质量明显低于医护人员和医学生(P<0.01),但使用反馈装置之后3组受试者按压质量的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使用实时反馈装置可以显著改善不同人群胸外按压质量,同时也可以减少不同人群之间胸外按压质量的差异。
王黄磊熊丹王静李顺青刘瑞宁赵剡
关键词:心肺复苏胸外按压
影响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院前急救医疗系统的因素被引量:17
2019年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引起血栓形成所导致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1]。近年来ACS发病率逐年增多,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原因中心血管病已成首位[2],随着我国胸痛中心模式的运行以及全国多家胸痛中心的成立,ACS患者院内延迟时间越来越短,但是院前延迟时间依然较长[3,4]。宋莉等[5]研究显示,北京市STEMI患者院前延迟明显,50%发病后1 h才做出就医决定,发病后1 h内到院就诊的患者只有18.8%,2 h内到院的有44.6%,20.3%患者院前延迟超过6 h。对于"时间就是心肌"的AMI患者来说,缩短起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FMC)至关重要。2017欧洲心脏病学会发表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梗(STEMI)管理指南》上推荐使用EMS(急救医疗服务)来减少患者的院前延迟时间[6]。故本研究调查基于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救中心就诊的ACS患者使用EMS状况,并探讨其选择EMS的影响因素,希望能够为改善ACS救治质量提供依据。
江蓉刘建华熊丹金晓晴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院前延迟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
交换按压手对胸外按压质量和疲劳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时交换按压手的按压方式对胸外按压质量及操作者疲劳的影响。方法177名经标准基础生命支持培训的医学生,用抽签方式随机确定按压方式(交换按压手即上下手交换的方式或传统按压方式)的先后顺序,两种方式间隔7d,分别在模拟人上进行10个循环的标准成人单人CPR;记录按压质量、CPR前后操作者的生理参数、主观疲劳指标。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用成组t检验,两组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不感到疲劳的概率用Kaplan—Meier方法评估,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以优势手为初始按压手的操作者中,交换按压手组和传统按压组按压质量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R后Borg疲劳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17±1.62VS.13.41±2.11,P=0.437),出现疲劳的循环数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7)。在以非优势手为初始按压手的操作者中,交换按压手组比传统按压组按压深度更深[(394-10)mm vs.(384-9)mm,P=0.015],CPR后Borg疲劳评分更低(12.67±2.03VS.13.33±1.95,P=0.011),出现疲劳的循环数更晚(P=0.041)。结论CPR中交换按压手的按压方式能延缓以非优势手为初始按压手的操作者的疲劳,改善胸外按压质量。
李磊周贤龙江城徐冰熊丹王黄磊生立平赵剡
关键词:心肺复苏术胸外按压
床宽度对模拟复苏胸外按压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潜在心脏疾病所致的心脏骤停(CA)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在美国,仅有1/5的住院CA患者存活出院,且其预后在过去30年内没有变化。院内心脏骤停是一个紧急医疗事件,心肺复苏(CPR)质量不佳或延迟会导致死亡或不可逆的脑损伤。
生立平周贤龙王黄磊倪绍洲王静李顺青熊丹赵剡
关键词: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主要死亡原因心脏骤停
影响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急救医疗服务的因素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救中心救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急救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EMS)的情况以及影响患者选择EMS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救中心的脑卒中患者的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来院方式、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首发症状、卒中类型、发病时间和就诊时间。根据是否应用EMS到达医院分为EMS组和自行转运组两组,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比分析两组资料。结果共240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其中仅有29.2%的患者使用EMS到达指定的医院(EMS组,n=70),70.8%的患者自行到达医院(自行转运组,n=170)。EMS组从发病到医院就诊的时间明显短于自行转运组(中位数,60 min vs.180 min,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出现意识障碍或抽搐症状(95%CI:0.107~0.403,OR=0.208,P〈0.01)的患者多选用EMS就医。结论出现意识障碍或抽搐症状是预测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EMS转运的独立变量。
熊丹金晓晴江城赵剡
关键词:脑卒中脑梗死急救医疗服务院前转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