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照
- 作品数:5 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丰、枯水期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初探被引量:17
- 2017年
- 通过2013年3月和8月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多学科综合调查,研究了枯水期和丰水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影响其分布的环境因子效应。枯水期共发现浮游植物3门41属80种(不包括变种和变型),以硅藻为主,主要优势种为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0.15×10~3~16.35×10~3 cells/L,平均值为(3.24±3.14)×10~3 cells/L;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长江口外东北部海域形成高值,垂直变化较小,硅藻刻画了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丰水期共发现浮游植物4门67属135种(不包括变种和变型),甲藻物种数量和细胞丰度均升高,主要优势种为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骨条藻(Skeletonemasp.);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0.2×10~3~1 925.45×10~3 cells/L,平均值为(41.67±186.00)×10~3 cells/L;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长江口外形成南北两个高值区,随水深增加,细胞丰度逐渐降低。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受长江口冲淡水影响,与盐度和浊度有显著的相关性;N/P比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随着N/P比升高,甲藻的相对丰度升高,硅藻的相对丰度逐渐降低。浮游植物在层化水体的上层大量繁殖是底层低氧形成的必要条件,硅藻具有较高的沉降速率,因而以硅藻为主的群落更利于低氧的形成。
- 李照宋书群宋书群俞志明
-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长江口冲淡水低氧
-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叶绿素a分布特征及其与低氧区形成的关系被引量:19
- 2016年
- 于2013年3月和8月研究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并对环境因子和长江冲淡水对浮游植物生物量分布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叶绿素a浓度在丰水期较高,平均值为5.18μg/L,最高值达32.05μg/L,现场海水出现变色现象;与同期历史资料对比分析,发现该海域叶绿素a浓度呈现出波动增长趋势。丰水期与枯水期叶绿素a的相对高值区均位于冲淡水的中部,122.5°E^123°E之间;丰水期在调查海域出现溶解氧低值区与低氧区,最低值仅为0.64 mg/L;发现低氧区出现位置北移、面积扩大和溶解氧最低值下降的趋势。底层溶解氧低值区分布与表层叶绿素高值区大致吻合,表明低氧现象与表层浮游植物的生长和现存量密切相关,在跃层存在的水体中表层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易造成底层低氧区的出现。
- 李照宋书群李才文
- 关键词:叶绿素A长江口浮游植物冲淡水
- 一种有效快捷检测寄生性甲藻的生物学方法
- 本发明涉及有效快捷检测海洋微藻病原生物的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有效快捷检测寄生性甲藻的生物学方法。取待检测样品经滤膜过滤处理后,琼脂包埋,包埋的滤膜依次浸于苏木精染液、分化液、返蓝液、伊红染液中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染色后...
- 陈田田李才文宋书群刘云王金凤李照李蒙
- 文献传递
- 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碳沉降研究
- 近年来,长江口邻近海域富营养化程度加剧,有害藻华频发,低氧现象频繁出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明显下降。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产生的大量颗粒有机碳向底层输送,并在底层进行化学和生物氧化是长江口外低氧区形成的主要原因。然而...
- 李照
- 关键词:浮游植物沉降速率碳通量低氧
- 文献传递
- 丰、枯水期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初探
- 通过2013年3月和8月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多学科综合调查,研究了枯水期和丰水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影响其分布的环境因子效应。
- 李照宋书群李才文
-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长江口冲淡水低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