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时飞
- 作品数:43 被引量:443H指数:12
- 供职机构:北京市财政局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走进小康——中国百姓生活质量大变化
- 2002年
- 人均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以平均9%以上的速度连续20多年飞速地发展。在80年代初,我们提出了到世纪末要实现国民(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1995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总量比1980年翻了两番。1997年,又实现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到2000年底,按银行汇率折算,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800美元,这是中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的重要标志。
- 唐钧张时飞
- 关键词:恩格尔系数总支出百姓生活生活必需品
- 要重视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中国七城市的调查被引量:6
- 2005年
- 王征唐钧张时飞
- 关键词:操作性定义老百姓
- 土地补偿费分配应向失地农民倾斜被引量:1
- 2006年
- 失地农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保守估计,目前全国失地农民总数约在4000万人左右,此外每年还要新增100多万人。为确保失地农民的生计,党和政府给予了高度关注,在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和解决他们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然而,由于现行征地安置政策滞后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致使失地农民日益成为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数据显示,我国因征地补偿款分配纠纷引发的失地农民上访问题十分突出。据国土资源部统计,2002年上半年,群众反映征地纠纷、违法占地等问题的,占信访接待部门受理总量的73%,其中40%的上访人诉说的是征地纠纷问题,而在这部分人中,有87%反映的是征地补偿安置问题。另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国情调研团在长春南郊某村的调查,仅2004年,该村失地农民进京上访3批共300余人次,向本省各级各类部门群访、个访案件则“不计其数”,并且至今未见息访迹象。失地农民上访问题,事关农民失地后的切身利益和长远生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如不能及时妥善加以解决,势必损害党和政府在农民心中的形象,进而危及农村的社会安定。一、当前我国土地补偿费分配纠纷的焦点议题在征地补偿款分配...
- 张时飞
- 关键词:失地农民土地补偿费征地补偿费征地补偿安置安置补助费
- 京郊失地农民生存状况调查报告被引量:21
- 2005年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西南等省20%的失地农户仅靠土地征用补偿金生活,25.6%的失地农户最急需解决的是吃饭问题。农民失去土地以后何以生存,已成为政府不容回避的问题。康钧、张时飞研究员的调研报告显示,即使是在北京,这个问题也比较突出。他们由此提出了“可持续生计”这一思路。
- 康钧张时飞
- 关键词:农民生存失地京郊可持续生计研究员
- 把加强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被引量:2
- 2008年
- 当前我国低保制度已进入新的关键时期,城市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低保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大力加强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目标,是新时期低保制度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稳步推进低保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 张时飞
- 关键词:低保对象低保制度城市低保农村低保低保工作
- 供给侧改革引领财政管理走进新时代
- 2016年
- 近期,中央高层会议和文件精神中重点强调“供给侧改革”,明确了供给侧改革是今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瓶颈主要是供给侧出现了结构性矛盾,既存在产能过剩,主要是低层次产品和产业过剩,也存在着有效供给不足,主要是高品质产品和产业供给不足。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经济着重强调扩大由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净出口增长(外需)“三驾马车”构成的总需求来实删经济增长目标,这实质上是沿用了凯恩斯主义理论政策,需求受到过度刺激,而供给却被窒息在不必要的管制、过高的税收和过多的规章制度之中,使之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绞索。
- 张时飞
- 关键词:有效供给不足经济体制改革财政管理经济增长目标结构性矛盾
- 中国贫困儿童救助:问题与对策被引量:14
- 2009年
- 贫困儿童主要包括下列四类群体:城乡低保家庭中的儿童、孤儿、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和低收入家庭中的儿童。它们的逻辑关系大体是:低收入儿童规模最大,低保儿童外延次之,随着社会救助制度的不断完善,低保儿童与孤儿、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的重叠部分会日益扩大。目前,不少贫困儿童仍被排斥在救助范围之外,部分贫困儿童的生活依然比较困难,贫困儿童救助政策不平衡,贫困儿童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费用亟待解决,贫困儿童的家庭养护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充分关注这些问题,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和儿童福利制度。
- 张时飞唐钧
- 关键词:贫困儿童社会救助
- 比较优势理论与中国第三部门的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体制,不仅是企业改革和经济增长的事。当经济增长取得长足进步时,就必然会对其他领域,尤其是社会领域产生影响。如果社会领域的改革跟不上,具体而言,就是老百姓在社会领域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经济增长带来的社会结果很可能会异化甚至走向其反面。从国际经验和中国20多年来的改革实践看,一个能够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社会领域",可能也应该是一个独立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部门"。本文以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的比尔斯和格伦内斯特提出的关于"第三部门"的"比较优势理论"为理论框架来讨论国内学术界对"第三部门"的认识以及"第三部门"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对此作出了理论上的归纳。
- 黄黎若莲张时飞唐钧
- 关键词:比较优势理论第三部门
- 正确认识“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与“农村低保对象”被引量:14
- 2007年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各地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确定低保对象范围、标准,鼓励已建立制度的地区完善制度.支持未建立制度的地区建立制度,中央财政对财政困难地区给予适当补助。这一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农村低保制度”)正式纳入国家社会保障战略框架,并强力推向全国。可以预见.随着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加大和地方政府贯彻中央精神的热情高涨。
- 张时飞
- 关键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低保对象绝对贫困人口转移支付力度
- 外展服务——中国城市老年社会工作的理性选择被引量:5
- 1997年
- 老年外展服务是基于社会上广泛出现的“三等老人”而设计的专业服务,目的在于把服务带出机构之外,由专业社会工作者主动去寻找和结识老人对象并提供适切服务。中国城市老年人口因退休与丧偶等原因引发的诸多问题,由于现行老年福利政策对家庭、职业和特殊人群的强调而变得日益严重和广泛。由此造成的后果是,相当部分城市老人晚年生活处于“等吃、等穿、等死”的消极状态,急需得到社会的协助与指引,而老年外展服务的推展,有助于上述问题的缓解。然而,在借鉴国外经验开展这一专业服务时,应特别重视专业形象、工作目标、对象识别、介入手法的本土化工作。
- 张时飞
- 关键词:城市老年人外展服务老年社会老年群体专业社会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