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华

作品数:9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昌邑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老年
  • 2篇血栓
  • 2篇血栓通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梗死
  • 1篇多器官功能
  • 1篇多器官功能不...
  • 1篇多器官功能不...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内介入
  • 1篇血管内介入治...
  • 1篇血性
  • 1篇应用方式
  • 1篇针灸
  • 1篇针灸治疗
  • 1篇治疗重型颅脑...
  • 1篇中风
  • 1篇中风后

机构

  • 8篇昌邑市人民医...

作者

  • 8篇刘晓华
  • 3篇肖爱玲
  • 2篇李晓光
  • 1篇尹魁明
  • 1篇张德启
  • 1篇朱艳蕾
  • 1篇黄伟

传媒

  • 3篇中国农村卫生
  • 3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8
  • 1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研究
2022年
为了对老年痴呆患者中应用奥氮平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选择了本院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收治的120例老年痴呆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一组各自为60例。其中,对照组治疗法是服用利培酮,而观察组的治疗法是服用奥氮平。在不间断的8轴治疗之后,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对照组的有效率是90.00%,而观察组的有效率是93.33%,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BEHAVE-A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以及在治疗2、4、8周之后的BEHAVE-AD评分都比治疗之前低,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的BEHAVE-AD评分都比对照组低,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并且,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之后的乏力、嗜睡、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之后的观察组失眠、锥体外系反应、激惹发生率都比对照组低,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跟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副反应发生率较低,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鉴于此,老年痴呆患者中应用奥氮平进行治疗可以具备明显的临床效果,安全系数高、副作用小,非常值得推广和应用。
刘晓华王辰辰
关键词:奥氮平老年痴呆副反应
不同抗生素应用方式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继发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
2021年
目的探讨不同抗生素应用方式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继发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继发颅内感染患者98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9例患者采用抗生素全身静脉滴注治疗方式,观察组49例患者实施抗生素鞘内注射治疗方式,对其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时间、退热时间及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12%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41%相比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6,P=0.037),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92%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3.47%相比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25,P=0.002)。结论抗生素鞘内注射抗生素相比全身静脉滴注应用方式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继发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明显更佳,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等,治愈时间明显缩减,降低不良反应,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从而减轻家庭压力。
黄伟张德启刘晓华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继发颅内感染
老年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102例分析
2015年
了解到如何对大满记脑梗死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进行治疗以及预防。方法:对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得102例患者的治疗进行分析,找出大面积脑梗死和多器官功能不全有什么样的联系。结果:在102例的脑梗死患者当中,并发两种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有50例,并发三种器官功能不全的有41例,并发四种器官功能不全的有11例,并且通过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仍然死亡的有53例,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并且只要并发两种器官功能不全的死亡率接近百分之百。结论:可知大部分多器官功能不全都是阴有雨脑梗死引起的,所以老年的脑梗死患者中出现死亡主要是因为多器官的功能不全。
刘晓华
关键词:脑梗死多器官功能不全
血栓通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价值分析
2018年
目的:研究并分析血栓通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价值。方法:选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400例,根据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血栓通以及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50%,高于对照组的88.00%(P<0.05)。治疗后观察组NDS评分、C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显著。
刘晓华肖爱玲冯晓杰李晓光朱艳蕾
关键词:中风痉挛性偏瘫血栓通针灸神经功能缺损
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阿司匹林、血栓通联合应用下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采用随机划分方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单一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应用血栓通,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7d、治疗14d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56%(40/41)高于对照组85.37%(35/11),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给予阿司匹林用药治疗的同时,联合血栓通应用,可取得显著治疗效果,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刘晓华肖爱玲李晓光尹魁明李红芳
关键词:老年急性脑梗死阿司匹林血栓通
护士共情能力在老年脑卒中患者护患沟通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护士共情能力在老年脑卒中患者护患沟通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6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中分别纳入患者8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方法进行临床护理,对照组运用常规方式进行护患沟通,观察组运用护士共情能力进行护患沟通。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对护患沟通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护患沟通的总满意率为96.2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25%(P<0.05)。结论:在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当中,应用护士共情能力进行护患沟通,能够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肖爱玲刘晓华
关键词:老年脑卒中患者护患沟通
探究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中的应用
2022年
为了分析偏头痛患者中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选择了本院2020年6月到2021年4月收治的偏头痛病人80例充当研究对象,并且随机划分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自都是40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进行强化护理干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护理之后,两组病人头痛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都有所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两组的CPSS、VAS、SDS和SAS评分都低于护理之前,以及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低(P<0.05)。鉴于此,强化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中的应用,可以很好地降低病人的头痛发作次数和发展持续时间,以及改善病人的知觉压力和疼痛程度以及焦虑状态和心理抑郁,从而有助于病人睡眠质量的提升,临床具备较为明显的应用效果,非常值得应用和推广。
吴飞飞刘晓华
关键词:常规护理强化护理偏头痛
血管内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2022年
为了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中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选择本院收治的80例ICVD病人,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都是40例。其中,对照组病人单纯进行药物治疗,而观察组病人立足于药物治疗再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和血流等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病变血管都显著改善了平均峰值血流速度(Vm)以及阻力指数(RI),并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较优(P<0.05);进行治疗之后的1、3、6 个月,两组都显著降低了NIHSS 评分,以及跟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显著较低(P<0.05)。因此,ICVD病人应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法比单纯地服用药物治疗更佳,也有助于恢复神经功能。
刘晓华吴飞飞
关键词:血管内介入ICVD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