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娜

作品数:7 被引量:84H指数:6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污损生物
  • 2篇生态
  • 2篇种群
  • 2篇种群结构
  • 1篇大亚湾核电
  • 1篇大亚湾核电站
  • 1篇电站
  • 1篇养殖
  • 1篇养殖场
  • 1篇汕头港
  • 1篇生态学
  • 1篇生态研究
  • 1篇生物生态
  • 1篇水域
  • 1篇藤壶
  • 1篇群落
  • 1篇种群动态
  • 1篇种群生态
  • 1篇珠母贝
  • 1篇外来物种

机构

  • 7篇国家海洋局第...

作者

  • 7篇黄宗国
  • 7篇王建军
  • 7篇郑成兴
  • 7篇林娜
  • 6篇李传燕
  • 3篇林盛

传媒

  • 3篇海洋学报
  • 3篇台湾海峡
  • 1篇Curren...

年份

  • 1篇1999
  • 1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9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厦门和东山外来物种沙筛贝的种群动态和结构被引量:29
1999年
1990年首次在中国大陆沿岸厦门马銮湾和东山八尺门海堤西侧,发 现外来物种沙筛贝(Mytilopsis sallei)。通过挂放试板和定点取样,研究其种群动态和 结构,包括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季节分布,以及壳长的组成。
王建军黄宗国郑成兴林娜
关键词:外来物种种群动态种群结构
汕头港码头、浮标污损生物被引量:14
1996年
汕头港码头、浮标污损生物郑成兴,黄宗国,李传燕,王建军,林娜(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关键词污损生物,种类组成,附着量,分布,码头,浮标前言汕头港位于广东省沿海东北部,港内的水工建筑(如码头、浮标等)受海洋污损生物严重污损。1991年6月,对...
郑成兴黄宗国李传燕王建军林娜
关键词:污损生物码头浮标
厦门港网箱养殖场污损生物的研究被引量:37
1996年
1990年3月至1991年3月在厦门港火烧屿网箱养殖场进行了污损生物挂板和挂网试验,对养殖场的污损生物进行了初步研究。优势种是中胚花筒螅、薮枝螅、海根笔螅、僧帽牡蛎、翡翠贻贝、网纹藤壶、泥藤壶、长鳃、灰钩虾、强壮细足钩虾、尾剩蜾赢蜚等。全年都有生物附着,生物防除的重点在冬、夏两季。
王建军黄宗国李传燕郑成兴林娜严颂凯
关键词:网箱养殖污损生物养殖场
闽江口污损生物生态被引量:9
1996年
闽江口污损生物生态郑成兴,黄宗国,李传燕,林盛,王建军,严颂凯,林娜(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关键词污损生物,河口生态前言闽江口位于福建省沿岸东北部(图1),是我国南方重要河口港之一。进行该水域污损生物的调查研究,不仅为闽江口的港工建设提供科...
郑成兴黄宗国李传燕林盛王建军严颂凯林娜
关键词:污损生物生态河口生态
沙埕港污损生物的生态研究被引量:16
1994年
1990年3月至1991年2月,在闽浙交界处的沙埕港进行周年污损生物挂板试验,共记录生物70种。其中,海藻13种,动物57种。以泥藤壶、网纹藤壶、僧帽牡蛎、中胚花筒螅、太平洋侧花海葵、香港网筛苔虫和多种端足类为优势种,全年有生物附着,夏、秋、春、冬季的优势种有显著不同,优势种突出,附着量特别大,夏季底层板(6~8月)的湿重生物量达28.03kg/m2,为目前全国沿岸港湾生物量之冠。
李传燕林盛黄宗国郑成兴王建军严颂凯林娜
关键词:污损生物生态海藻
大亚湾核电站邻近水域马氏珠母贝的种群生态被引量:3
1997年
993年7月~1994年12月,在大亚湾东山珍珠养殖场进行马氏珠母贝的生长和死亡率研究。结果表明:中、小贝种群个体大小组成呈正态分布,进入中贝以后,正态分布不明显。小贝生长快,壳高增幅大、死亡率也较低,中贝以后,生长较慢、死亡率较高。
郑成兴黄宗国李传燕王建军林娜
关键词:马氏珠母贝种群结构生态学
厦门港试验浮筏污损生物的群落被引量:11
1992年
1989年6月至1990年5月在厦门港防污、防锈试验的浮筏群进行了周年的污损生物挂板。记录了90种生物,其中网纹藤壶、泥藤壶、僧帽牡蛎、翡翠贻贝、中胚花筒螅、太平洋侧花海葵、厦门膜孔苔虫和多种端足类是优势种。全年都有生物附着,夏、秋和冬、春季的优势种有显著的不同。附着量较大,夏季3个月的湿重生物量高达22.7kg/m^2。这个结果可为防污、防锈试验提供较确切的生物学依据。
李传燕黄宗国郑成兴林盛王建军严颂凯林娜
关键词:浮筏群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