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地震
  • 1篇地壳
  • 1篇地壳结构
  • 1篇地震波
  • 1篇地震各向异性
  • 1篇地震破裂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地幔
  • 1篇折射波
  • 1篇震波
  • 1篇震区
  • 1篇震相
  • 1篇上地幔
  • 1篇视速度
  • 1篇盆地
  • 1篇浅层
  • 1篇走时曲线
  • 1篇现代构造运动
  • 1篇勘探
  • 1篇澜沧-耿马

机构

  • 4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长安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4篇邓英娥
  • 2篇樊跃新
  • 1篇雷宛
  • 1篇李白基
  • 1篇王洋龙
  • 1篇解丽
  • 1篇颜其中
  • 1篇胡鸿翔
  • 1篇张俊伟
  • 1篇何正勤
  • 1篇朱良保
  • 1篇王椿镛
  • 1篇李磊

传媒

  • 3篇地震研究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0
  • 1篇198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滇西地区地壳结构的爆破地震研究被引量:152
1986年
本文描述我国滇西地区洱源—江川和遮放—宾川二条剖面的地壳结构爆破地震的研究结果。 资料分析解释的结果说明,该地区的地壳内存在四个界面:Pg、P20、P30与P40面。Pg面为结晶基底面,深度在0.3—3.5km之间,界面速度约5.90km/s。P02面为地壳上部反射面,深度在12至24km间,其界面速度约6.30—6.50km/s。该界面的下方,在大部分地段是一厚梯度层至莫霍界面。在30—35km的深处,局部地区存在弱反射界面P30。而莫霍面(即P40面)的深度在37—46km。遮放—宾川剖面的地壳平均速度约6.40km/s,莫霍界面速度为8.06km/s。但洱源—江川剖面的这两种参数分别为6.19km/s与7.75km/s,其下侧50km的深处还存在P50反射面。 遮放—宾川剖面上的怒江断裂在P40及P20面上有2.5km的深度跳跃。澜沧江断裂经过的地方,P40震相追踪中断,波形畸变。这类现象在洱源—江川剖面的几个地方也有明显反应,在元谋—绿汁江断裂处莫霍面的深度跳跃达3km,断裂还使江川炮的P40震相追踪中断。 在洱源—江川剖面的中段,发现了上地幔低速度异常带,速度值为7.75km/s。
胡鸿翔陆涵行王椿镛何正勤朱良保颜其中樊跃新张国庆邓英娥
关键词:走时曲线地壳结构视速度震相爆破地震
1988年澜沧—耿马双主震型地震破裂与震区的现代构造运动被引量:3
1994年
本文在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震区野外考察和分析总结本组地震破裂基本特性的基础上,根据震区的大地形变测量资料和弹性理论,从现代构造运动的观点,探讨了本组地震破裂的成因,尤其是两次主震在破裂方面的联系和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自1985年至1989年,震区以2.1厘米/年的平均速率向北37.4°东方向水平推挤了0.64米;(2)与此同时,它还兼有绕铅垂轴的顺时针旋转运动,其平均角速度为9.4×10^(-8)度/年,极点大的位于北纬23°20'─23°30′,东经100°15'─100°20';(3)震区的主压形变方位是北23.3°东,最大右旋剪切形变方位是北21.7°西,南北两主震区的最大右旋剪切形变的比值≥2.2;(4)震区的现代构造运动是导致本组地震破裂的重要原因之一,主震破裂在力学性质方面的差异与旋转运动的动力学效应有关。
王洋龙覃玉玺顾正光邓英娥
关键词:地震破裂澜沧-耿马地震
中国云南地区上地幔地震各向异性被引量:4
1995年
本文分析云南地区中周期SKS偏振,得出观测台附近上地幔S波快速方向和分裂时间为:昆明,85°,1.0秒;洱源,89°,1.0秒;腾冲,165°,0.7秒;昭通167°,0.9秒。按上地幔地震各向异性是应力作用下矿物优势取向所致的观点,腾冲和昭通的各向异性观测与现代应力场作用相符。但昆明和洱源的观测与现代应力场作用矛盾,它可能是古生代至中生代间攀西裂谷张裂时期,地幔物质流动引起矿物有序排列的结果。
李白基张俊伟邓英娥
关键词:各向异性上地幔地震S波地震波
新村盆地浅层地质结构
1990年
本文给出了新村盆地浅层地质结构的人工地震研究结果。测区第四纪复盖层厚度大于600m。400m以上观测到P_1、P_2、P_3、P_4 4个折射界面。P_1为主要界面,界面速度1.6—2.3km/s,埋深1—10m,厚度15—35m。P_2界面速度2.8—3.2km/s,埋深20—40m,厚度120—140m。P_3、P_4只在部分测线观测到。P_3界面已显示错断。 测区浅层地质结构相当复杂,速度横向变化及界面起伏较大,可以确定两条断层和一条宽度300m以上的破碎带,推测断层和构造6处。该结果为东川城市建设规划提供了基础资料,并为搞城市物探积累了经验。
樊跃新邓英娥解丽李磊雷宛
关键词:地震勘探折射波浅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