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军
-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再殖小胶质细胞改善小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及其机制
- 2024年
- 目的:探讨再殖小胶质细胞对小鼠脑出血(ICH)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C57BL/6J成年雄性小鼠,脑立体定向注射胶原酶Ⅳ制备ICH模型。分组为假手术组、单纯ICH组和再殖小胶质细胞组。在ICH后第3天和第14天,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和转角试验评估小鼠神经功能缺损,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析血肿周围脑组织白细胞介素(IL)-6和IL-1β等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0.38±0.48、50.00±8.88),ICH后第3天单纯ICH组(8.00±1.22、90.00±7.07)和再殖小胶质细胞组(7.13±1.27、83.75±9.92)小鼠mNSS评分(F=43.520,P<0.05)及右侧转角百分比(F=39.180,P<0.05)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再殖小胶质细胞组mNSS评分及右侧转角百分比低于单纯ICH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H后第14天,再殖小胶质细胞组小鼠(3.25±0.97、56.25±6.96)mNSS评分(F=109.400,P<0.05)及右侧转角百分比(F=12.590,P<0.05)明显低于单纯ICH组(4.75±1.39、68.75±7.81)。且与单纯ICH组(术后第3天:2.63±0.35、18.57±7.78;术后第14天:2.48±0.56、13.72±3.27)比较,再殖小胶质细胞组(术后第3天:1.47±0.31、4.46±4.56;术后第14天:1.20±0.02、4.57±1.83)小鼠血肿周围脑组织中IL-6、IL-1β等促炎性细胞因子在ICH后第3天(IL-6:t=4.270,P<0.05;IL-1β:t=2.710,P<0.05)和第14天(IL-6:t=3.956,P<0.05;IL-1β:t=4.232,P<0.05)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单纯ICH组。结论:再殖小胶质细胞能改善小鼠ICH后长期神经功能缺损障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神经炎症发挥作用。
- 蒋广义曾军闫东明任军伟
-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脑出血神经炎症
- COX模型在肺癌手术预后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 1992年
- 本文对191例肺癌病人的术后随访资料,应用Cox回归模型从23个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中,确定对预后有影响的因素有: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切端癌浸润及并发症.其中,对患者生存影响最大的不利因素是淋巴结转移,而有利因素是病理类型为鳞癌及采用肺叶切除手术.并通过按危险指数分组的生存曲线估计了模型的拟合度及样本人群的生存率.由此,阐明了将Cox回归模型用于多因素预后分析的优越性,并为临床医师估计患者预后。
- 王昌玲周燕荣钟晓妮金亚萍曾军殷毓琼李良彬
- 关键词:COX回归模型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