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病毒
  • 2篇单克隆
  • 2篇单克隆抗体
  • 2篇登革2型病毒
  • 2篇抗体
  • 2篇克隆
  • 1篇登革热
  • 1篇登革热病毒
  • 1篇形态学
  • 1篇戊型
  • 1篇戊型肝炎
  • 1篇戊型肝炎病毒
  • 1篇抗原
  • 1篇肝炎
  • 1篇肝炎病毒
  • 1篇病原
  • 1篇肠道
  • 1篇肠道传播

机构

  • 3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海南省卫生防...

作者

  • 3篇李瑞霞
  • 2篇杨佩英
  • 2篇阎国珍
  • 2篇司炳银
  • 1篇汪宝珍
  • 1篇李予川
  • 1篇黄如统
  • 1篇田辛
  • 1篇魏君
  • 1篇李德荣
  • 1篇殷书荣
  • 1篇陈文洲

传媒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单克隆抗体通...

年份

  • 1篇1994
  • 1篇1990
  • 1篇198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我国肠道传播戊型肝炎的病原形态学研究
1994年
采用简易免疫电镜方法,从我国新疆非甲非乙型(戊型,HE)肝炎病人粪悬液中检出含有小圆形病毒颗粒的阳性标本5例,经细胞培养,从接种含病毒的2BS细胞中分离到一株能引起细胞病变、具有血凝活性的病毒(87A株)。电镜下可见感染细胞胞浆中呈现局灶性空泡、液泡病变区,并含晶格样排列的圆形病毒颗粒,核变形。该株病毒能被新疆疫区以及来自缅甸、印度、前苏联HE病人血清及美国接种HE病毒的黑猩猩急性期血浆所聚集,显示其间有密切血清学关系,提示该株病毒为我国新疆HE的致病病原。该病毒大小约30nm,圆形,表面形态结构特殊;装配成熟过程与粗面内质网、包涵体、微丝等密切相关;病毒因细胞破碎而释放。这些形态及形态发生特征与嵌杯病毒科病毒相近。我们认为应归嵌杯病毒科新属成员。
李德荣黄如统田辛殷书荣魏君李瑞霞汪宝珍李予川
关键词:戊型肝炎病毒形态学
用标记分析法检测我国海南省登革2型病毒抗原性变化
1990年
我们试用标记分析法,用3种单克隆抗体(黄病毒科特异性、登革病毒属特异性和登革病毒2型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研究了我国海南省1985~1987年3年内流行的登革2型病毒8个流行株的抗原性变化,并与标准株新几内亚B株进行了比较。发现6株与标准株类似,2株显示出明显的差异。标记分析法为病毒抗原分析提供了一个简便、快速的方法,可用来监测一个地区病毒株群的变化及新株的传入。
司炳银杨佩英徐品芳李瑞霞陈文洲阎国珍
关键词:登革热病毒抗原单克隆抗体
用标记分析法对我国海南地区登革2型病毒株的抗原表位分析被引量:1
1989年
用标记分析(signature analysis)法了解我国海南地区3年(1985—1987)来流行的登革2型(DEN-2)病毒株的抗原性变化。用3种单克隆抗体(McAb),包括黄病毒属特异、亚属特异和登革2型型特异,分析了8个DEN-2病毒流行株,并与标准株新几内亚B株进行比较。通过统计分析和微机处理,发现8株中有5株与株准株类似,有3株显示出明显差异。株记分析法为病毒抗原性分析提供了一个高度敏感的方法,并可用于监测一个地区病毒株群的变化及新株的引入。
杨佩英司炳银阎国珍徐品芳李瑞霞
关键词:登革2型病毒单克隆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