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洋

作品数:12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镇痛
  • 4篇射频
  • 4篇术后
  • 3篇置换术
  • 3篇三叉神经
  • 3篇三叉神经痛
  • 3篇神经痛
  • 3篇生理
  • 3篇脉冲射频
  • 3篇经痛
  • 3篇关节
  • 3篇关节置换
  • 2篇腰肌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三叉神...
  • 2篇镇痛效果
  • 2篇生理学
  • 2篇生理学课程
  • 2篇术后镇痛
  • 2篇髂腰肌

机构

  • 9篇承德医学院
  • 5篇承德医学院附...
  • 3篇保定市第一中...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天津市胸科医...

作者

  • 12篇杨洋
  • 4篇李艳
  • 3篇王春光
  • 3篇刘叶
  • 2篇王俊华
  • 1篇王准
  • 1篇陈志宏
  • 1篇王芳芳
  • 1篇吕丹
  • 1篇苗浩
  • 1篇乔丽
  • 1篇苗惠
  • 1篇任蓓

传媒

  • 4篇承德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成才之路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4篇2017
  • 1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氢吗啡酮复合氟比洛芬酯在剖宫产术后PCIA的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氢吗啡酮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方法:剖宫产手术产妇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三组术后自控镇痛的配方(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50ml):F组,芬太尼1.0mg+托烷司琼10mg;H组,氢吗啡酮4mg+托烷司琼10mg;KH组,氢吗啡酮3mg+氟比洛芬酯50mg+托烷司琼10mg。分别记录各组患者术后1h、3h、6h、10h、24h的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消化道出血、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镇痛结束时对患者情绪进行评估。结果:KH组术后24h PCIA按压次数和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F组和H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H组术后TMD评分明显低于术前,且明显低于F组术后(P<0.05)。结论:氢吗啡酮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王俊华李艳乔丽杨洋
关键词:氢吗啡酮氟比洛芬酯静脉自控镇痛剖宫产术
腘动脉与膝关节囊后间隙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观察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观察腘动脉与膝关节囊后间隙(infiltration between the politeal artery and capsule of the posterior knee,IPACK)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10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择期行初次单侧TKA的老年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ASA)分级Ⅱ~Ⅲ级,年龄55~8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ACB组(A组)和IPACK阻滞联合ACB组(B组),每组30例。两组均在麻醉诱导前进行神经阻滞,待确认阻滞效果后,行全身麻醉诱导。在手术结束后均给予两组持续自控神经阻滞镇痛。分别在手术开始前、手术结束后4 h、8 h、24 h、48 h和72 h评估两组在动态(被动屈膝60°时)、静态及膝关节后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患者术后1~3 d主动屈膝的最大角度和步行距离;记录术后72 h患者满意度评分、首次下床时间、患者是否愿意接受对侧TKA、镇痛补救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局部麻醉药物中毒、穿刺部位感染、血肿及院内跌倒)的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在术后4 h、8 h、24 h、48 h和72 h的动态、静态及膝关节后部疼痛的VAS降低,术后1 d、2 d和3 d患者主动屈膝的最大角度[60(13)°比51(15)°、86(10)°比79(14)°、102(16)°比90(11)°]及术后2 d和3 d步行距离[(87.0±8.5)步比(78.9±7.4)步、(108.4±11.3)步比(100.3±10.3)步]增加,患者满意度评分[9(1)分比8(2)分]及对侧手术接受率(93.3%比66.7%)增加,补救镇痛率(16.7%比50.0%)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ACK阻滞联合ACB能够为TKA患者提供完善的术后镇痛,效果好于单纯的ACB镇痛。
刘蕊杨明玉杨洋王春光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思政的探索
2023年
人体解剖生理学作为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培养医学生系统掌握人体结构和功能的重要途径。而在教育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应积极探索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该课程中,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德才兼备的医生。本文通过梳理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挖掘思政元素,并将二者有机融合,旨在为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与思政教育提供有效途径。
陈程杨洋陈志宏
关键词:人体解剖生理学思政教育
红外热成像技术评价介入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疗效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评价介入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疗效的可行性。方法:50例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50例,均采用等离子射频臭氧消融联合胶原酶溶解介入术治疗,同时采集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红外热成像颈肩部温度,收集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CASCS评分。结果:患者术后的CASC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术前术后CASC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术后患侧颈肩部的温度均明显高于健侧(P<0.01,P<0.05);并且,术后健侧、患侧的温度差值明显低于术前健侧、患侧的温度差值(P<0.01)。相关分析显示,术前术后颈肩部温度差值的变化与术前术后CASCS评分的变化呈负相关关系(r=-0.614,P<0.01)。结论:红外热成像技术能用于等离子射频臭氧消融联合胶原酶溶解介入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时的疗效评价。
刘叶杨洋吕丹王准李艳
关键词:红外热成像技术
瑞舒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瑞舒伐他汀辅助治疗DCM对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心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天津市胸科医院CICU收治的DCM患者40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及常规治疗组,每组各20例,另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空白对照组。常规治疗组进行限盐、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瑞舒伐他汀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片(5mg/qn),两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DCM患者与空白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瑞舒伐他汀组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心功能情况及血生化指标。结果:瑞舒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TNF-α、IL-1、IL-6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IL-10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LVEF高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NT-proBNP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CM的发生发展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瑞舒伐他汀可能通过其抗炎作用,改善DCM患者心功能,短期疗效明显,安全性高。
陈程杨洋王芳芳任蓓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炎症反应瑞舒伐他汀
多柔比星联合高电压脉冲射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neuralgia,TN)是一种发生于颜面部顽固性的疾病,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对病人的生理心理都造成巨大伤害,因无法解释病因,所以目前还没有标准化的治疗方案。脉冲射频(pulsedradiofrequency,PRF)[1]作为一种不产生热损毁效应的技术应用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中相对安全可靠,但是疗效却不尽如人意,尤其是远期疗效[2,3]。
杨洋刘叶王俊华李艳郑宝森
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脉冲射频治疗多柔比星生理心理剧烈疼痛
髂腰肌平面阻滞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2023年
目前,髋关节置换术在恢复患肢功能方面的应用日渐突出,但患者术后经常并发疼痛。虽然结合神经阻滞镇痛获得了很好的镇痛作用,但术后下地功能锻炼时恢复较慢。这一问题亟待解决。有研究报道了髂腰肌平面阻滞(IPB)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可以保留运动能力,该文将从IPB的解剖基础、操作方法、临床应用、局限性、与其他神经阻滞方法的比较等方面对髂腰肌平面阻滞进行阐述。
杨洋王春光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
周围支脉冲射频联合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
介入治疗是疼痛科较为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介入治疗整个过程是在影像设备的引导或监测下进行,具有相当高的准确性及安全性,能够准确地到达病变部位,且创伤相对微小,适应症广,并发症少等,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
杨洋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阿霉素临床疗效
脉冲射频联合阿霉素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脉冲射频联合阿霉素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n=30),单纯阿霉素组(ADM组)、脉冲射频联合阿霉素组(PRF+ADM组)和单纯脉冲射频组(PRF组),比较三组患者的VAS评分、PRI总分、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各时间点PRF+ADM组VAS评分、PRI总分明显低于PRF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PRF组(P<0.05)。术后1d、3d PRF+ADM组各指标与AD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各时间点两组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PRF联合ADM治疗三叉神经痛近、远期疗效均较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杨洋刘叶李艳郑宝森
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脉冲射频阿霉素三叉神经节
基于提升岗位胜任力的高校“生理学”课程教学策略探索
2025年
生理学是医学教育的基础课程,其强调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提升岗位胜任力的高校“生理学”课程教学可采取以下策略:重塑生理学教学目标、驱动岗位胜任力升级,深化生理学教学内容改革、以临床为导向强化岗位胜任力培养,创新生理学教学方法、提升医学岗位胜任力,强化生理学实践教学、构筑岗位胜任力的坚实基础,融合人文精神教育、铸就医学岗位胜任力的精神内核,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岗位胜任力,为学生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陈程杨洋苗浩苗惠张丹丹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生理学医学伦理人文精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