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洁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文化科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钛合金
  • 3篇合金
  • 2篇多孔
  • 2篇增材制造
  • 2篇纳米
  • 2篇纳米多孔
  • 1篇单晶
  • 1篇单晶硅
  • 1篇单晶硅片
  • 1篇电容
  • 1篇电容器
  • 1篇电容器性能
  • 1篇修饰
  • 1篇选区激光熔化
  • 1篇冶金缺陷
  • 1篇时效
  • 1篇时效处理
  • 1篇铜薄膜
  • 1篇铜钛合金
  • 1篇专业课

机构

  • 6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莫纳什大学
  • 1篇上海航天设备...

作者

  • 6篇刘洁
  • 2篇潘登
  • 1篇刘芳
  • 1篇王飞
  • 1篇刘旭燕
  • 1篇侯娟
  • 1篇刘芳

传媒

  • 1篇材料研究学报
  • 1篇中国空间科学...
  • 1篇大学(教学与...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一种改进的纳米多孔铜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一种改进的纳米多孔铜薄膜,在纳米多孔铜的表面修饰有单层石墨烯。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纳米多孔铜薄膜的制备方法,将锰靶材和铜锰合金靶材放入磁控溅射制膜仪腔内的靶位上,将单晶硅片固定到靶位正上方的托盘上,抽真空,设置溅射条...
刘洁潘登
文献传递
纳米多孔铜钛合金的制备及其超级电容器性能被引量:5
2015年
采用磁控溅射法和脱合金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纳米多孔铜钛合金。以原子比为40∶60的Cu-Ti合金靶材为原料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厚度为720 nm的铜钛合金薄膜(Cu_(35)Ti_(65)),并将此薄膜置于0.13 mol/L的氢氟酸溶液中用脱合金方法腐蚀得到了纳米多孔铜钛合金薄膜,将制备好的铜钛合金薄膜作为三电极测试系统中的负极材料,以对其电容性能进行测试。本文测试和计算了这种纳米多孔铜钛薄膜电极在1 mol/L Na_2SO_4电解液中的比电容。结果表明,电极在这种中性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良好,比容量为8.96 mF·cm^(-2),比现有的纳米多孔铜电极有很大的提高。对NPCu/Ti电极的循环充放电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该电极具有优良的循环稳定性能,比现有的纳米多孔铜电极有明显的改善。这种改善与电极材料的多孔结构有关。
刘洁刘旭燕刘芳刘芳王飞
关键词:磁控溅射超级电容器
选区激光熔化冶金缺陷对TC4钛合金力学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Ti-6Al-4V合金(即TC4合金)是一种α+β两相钛合金,因其具有较高的比强度,良好的抗腐蚀性能以及优异疲劳性能已经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领域。选区激光熔化技术(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是...
刘洁
关键词:TI-6AL-4V合金选区激光熔化EBSD
一种提升增材制造钛合金抗断裂性能的热处理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升增材制造钛合金抗断裂性能的热处理方法,属于增材制造钛合金后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增材制造β钛合金加温至β转变温度以上30‑50℃并保温1.5h进行固溶处理,然后降温至β转变温度以下230‑2...
张恺刘剑汶杨义侯娟刘洁刘仪柳明昊
关于高校教育中增材制造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被引量:3
2022年
增材制造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智能制造技术,已经在航空、航天和医疗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2021年2月,教育部正式将“增材制造工程”列入专业列表,以期满足国内快速发展的增材制造行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目前,高等教育中涉及增材制造的课程相对较少,未形成系统化教学内容。文章总结国外高校增材制造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相关经验,针对国内高校进行相关课程体系建设提出几点教改建议。
张恺刘洁
关键词:增材制造课程建设
空间在轨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1
2022年
空间在轨增材制造(in-space additive manufacturing,ISAM)技术是一种“空间3D”打印技术,在在轨制造和空间基地建造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首先概述了空间在轨增材制造技术的主要内涵,进而全面梳理了国际上空间在轨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进展。结合空间站、在轨航天器的需求,重点分析了空间在轨增材制造关键技术对其原材料、技术手段以及设备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梳理了空间在轨增材制造技术现阶段面临的挑战。综合表明,特殊的空间环境(微重力、高真空等)都在紧密限制着空间在轨原材料、设备以及技术的选用。最后,基于当前空间在轨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需求以及可能的实现途径,为中国空间在轨增材制造技术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刘洁时云崔宇涛侯娟张恺黄爱军
关键词:空间环境航天应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