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阅历
- 作品数:3 被引量:44H指数:3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社区管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3
- 2017年
- 目的对重庆市双碑社区开展的社区居民高血压随访资料进行研究,了解随访效果和血压控制效果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更有效地开展高血压社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双碑社区自2014年经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随访管理。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了解血压控制效果和影响因素。结果纳入随访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共3 362例,7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最后1次血压和平均血压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62.4%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效果为优良,不良的比例为1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随访方式为家庭访视或门诊随访、心理调整良好、摄盐量为轻、服药规律、吸烟控制较好、饮酒控制较好、运动时间长可促进高血压管理效果良好。结论双碑社区2014年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效果良好。加强健康教育,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行为,加强心理调适,能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 吴龙焦惠艳邬娜钟理陈兴华向颖李成英李阅历张欢李亚斐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控制社区管理影响因素
- SD大鼠房颤模型的构建及其外周血IL-17A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建立一种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与临床接近且造模周期短的房颤小动物模型,并探讨白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在房颤发生中的变化。方法 20只健康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房颤组和阴性对照组,房颤组经食道快速心房起搏后,观察房颤诱发的情况,并记录房颤诱发前后心电图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中IL-17A、CRP的浓度,Masson三色染色法观察心房组织纤维化程度的改变。结果房颤组大鼠经食道快速心房起搏后,均造模成功,总诱发率为96%,持续时间为(45.52±60.88)s。与对照组比较,房颤组大鼠心率显著加快,QRS间期及QT间期均显著延长(P<0.05)。房颤组血浆中IL-17A、CRP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且随房颤发生次数的增多浓度有上升趋势,房颤组心房纤维化程度较对照组严重,胶原容积分数显著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食道快速心房起搏方法构建房颤大鼠模型成功率高、重复性好、周期性短,是较理想的造模方法之一;IL-17A、CRP可能在房颤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 李阅历钟理杨攀陈兴华邬娜李亚斐
-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房起搏
- 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白细胞计数与房颤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和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3种炎性标志物与心脏结构变化及房颤发生的相关性。方法运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自2002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某三甲医院心内科的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对照组,提取两组外周血中CRP、NLR和WBC检测水平信息,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3种炎性因子与左心室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右心室内径和右心房内径五种心脏结构指标的相关性,以及与房颤发生的关联性和关联强度。结果房颤组CRP和NL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高水平的CRP和NLR与房颤发生显著相关[OR=2.25,95%CI=1.13-4.47,P=0.02;OR=1.41,95%CI=1.06-1.89,P=0.02]。WBC水平在房颤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且与房颤发生无显著相关性。房颤组中,NLR水平在高左房内径组和高左室后壁厚度组中均较高(P〈0.05)。但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CRP、NLR、WBC与心脏结构指标之间有显著关联。结论外周血中高水平的CRP和NLR水平与房颤发生有显著关联,可能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CRP、NLR、WBC与心脏结构重塑之间无显著关联。
- 刘媛钟理陈兴华陈哲李阅历邬娜向颖吴龙张梦轩李亚斐
- 关键词:C反应蛋白心脏结构白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