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凤
-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祛瘀化痰方对易损斑块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
- 探讨祛瘀化痰方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方法:将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辛伐他汀组、中药小剂量组和中药大剂量组6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余各组采...
- 李情琴杨鑫伟郭晶晶刘凤琪姚伟洁侯睿韩晓凤刘思思许利平
- 关键词:易损斑块HS-CRPTNF-AIL-6
- 祛瘀化痰方对易损斑块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
- 探讨祛瘀化痰方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方法:将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辛伐他汀组、中药小剂量组和中药大剂量组6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余各组采...
- 李情琴杨鑫伟郭晶晶刘凤琪姚伟洁侯睿韩晓凤刘思思许利平
- 关键词:易损斑块HS-CRPTNF-ΑIL-6
- 文献传递
- 靶向肿瘤新生血管的两亲性多糖衍生物载体及其药学组合物的制备和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靶向肿瘤新生血管的两亲性多糖衍生物载体。这类衍生物是将多糖骨架与靶向E-选择素的功能性多肽通过二硫键偶联,使多糖具有两亲性质,在水介质中负载抗肿瘤药物或肿瘤新生血管抑制剂后组装为靶向肿瘤新生血管的纳米粒。该...
- 李静韩晓凤龚慕辛李潇
- 透明质酸和穿膜肽共修饰青蒿琥酯纳米粒的构建及体外抗瘤效应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制备透明质酸(HA)和细胞穿膜肽(R6H4-SA)共修饰的青蒿琥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HA-R6H4-NLC/ART)用于抗肿瘤治疗,对所得HA-R6H4-NLC/ART进行理化性质表征及体外药物释放评价,并进行肝癌Hep G2细胞摄取及细胞毒性研究。结果表明,HA-R6H4-NLC/ART外观呈类球状,平均粒径集中在160 nm左右。体外释放实验表明,该递药系统具有缓释特性。细胞结果显示,在微酸性环境中,p H敏感性穿膜肽R6H4-SA介导细胞摄取纳米粒能力显著高于非敏感性穿膜肽R8-SA。同时,HAR6H4-NLC/ART对Hep G2细胞具有靶向作用,HA受体饱和实验表明,HA-R6H4-NLC/ART是通过细胞表面HA受体的介导而胞吞。HA与R6H4-SA共修饰后的HA-R6H4-NLC/ART与未修饰或R6H4-SA单修饰组相比,在微酸性环境和透明质酸酶降解条件下,细胞摄取能力显著提高,并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效果。以上结果表明,透明质酸和细胞穿膜肽R6H4-SA共修饰的载青蒿琥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能够有效识别并穿透肿瘤细胞膜进入细胞,是一种潜在高效的抗肿瘤药物靶向给药系统。
- 李静金狮董雪荣韩晓凤王满元
- 关键词:青蒿琥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透明质酸
- 靶向肿瘤新生血管的两亲性多糖衍生物载体及其药学组合物的制备和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靶向肿瘤新生血管的两亲性多糖衍生物载体。这类衍生物是将多糖骨架与靶向E‑选择素的功能性多肽通过二硫键偶联,使多糖具有两亲性质,在水介质中负载抗肿瘤药物或肿瘤新生血管抑制剂后组装为靶向肿瘤新生血管的纳米粒。该...
- 李静韩晓凤龚慕辛李潇
- 文献传递
- 祛瘀化痰方对易损斑块模型大鼠炎症的影响
- 目的 探讨祛瘀化痰方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大鼠炎症的影响作用.方法 将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辛伐他汀组、中药小剂量组和中药大剂量组6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予普通饲料,...
- 李情琴杨鑫伟郭晶晶刘凤琪姚伟洁侯睿韩晓凤刘思思许利平
- 关键词:易损斑块HCYICAM-1VCAM-1
- 单向在体肠灌流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6
- 2016年
- 化合物的溶解性和渗透性在评价候选药物的口服吸收及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占有重要地位,基于中药多成分特点,所提出的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更适用于中药成分的研究。谱效相关技术的普及为寻找中药药效物质成分提供了新方法,而以肠吸收谱为切入点,避免了血清谱复杂的体内分布、代谢过程带来的难题,且不易遗漏不吸收的有效组分,更加简便,更适用于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单向在体肠灌流模型是公认的研究药物在体吸收的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准确模拟了口服药物的在体吸收,联用运用肠系膜取血等技术,可较为真实反映成分吸收入血情况,更加适用于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及谱效相关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单向在体肠灌流实际上反映的是各组分表观吸收,欲进一步了解其吸收机制,还需结合单个药物、成分的单向肠灌流研究及在体吸收研究。在单一成分研究的基础上,再对其多成分环境下的特征和规律进行研究,回归到以中药或复方为整体的研究中去。近年来,单向在体肠灌流在中药研究中应用越来越多。查阅近20年文献,对筛选出用于中药研究的200多篇文献进行分析,结合课题组经验,总结其在中药有效成分、单味药、药对、复方研究中的应用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为其在中药研究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 许永崧韩晓凤龚慕辛翟永松李朝霞李静贺蕊
- 关键词:肠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