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永梅

作品数:5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针刺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高压氧
  • 2篇梗死
  • 1篇电针
  • 1篇电针治疗
  • 1篇氧舱
  • 1篇氧舱治疗
  • 1篇肢体
  • 1篇肢体功能
  • 1篇伤患者
  • 1篇失禁
  • 1篇手功能
  • 1篇手功能障碍
  • 1篇手综合征
  • 1篇腔内
  • 1篇腔内注射
  • 1篇综合征
  • 1篇卒中

机构

  • 5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市中心医...

作者

  • 5篇王立童
  • 5篇姜永梅
  • 3篇詹红生
  • 2篇王健
  • 2篇丛英
  • 1篇辛玉英
  • 1篇张淑荣
  • 1篇代永利
  • 1篇沈晓妍
  • 1篇杨彩云

传媒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中医药学报

年份

  • 4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头针进高压氧舱治疗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手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头针进高压氧舱治疗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手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81例分为头针进高压氧组、头针组和头针结合高压氧组,3组患者在给予基础康复治疗的同时,分别行头针进高压氧治疗、头针治疗、头针结合高压氧治疗,在治疗前、中、后采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Carroll手功能试验、Barthel指数评分对3组患者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中4周,治疗后8周、12周头针进高压氧组FMA-UE评分、Carroll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与头针组、头针结合高压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进高压氧治疗可提高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手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且这种疗效在治疗后12周观察中亦有所提高。
王立童姜永梅王健沈晓妍仇新惠丛英杨彩云
关键词:高压氧脑梗死手功能障碍
骨创治疗仪治疗原发Ⅱ型骨质疏松症患者肋骨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骨创治疗仪对于原发Ⅱ型骨质疏松症患者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参照临床流行病学(DME)原则,纳入符合标准的原发Ⅱ型骨质疏松症合并肋骨骨折受试者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其中男8例,女13例,平均年龄65.7岁,平均体重67.3kg)、对照组(22例,其中男7例,女15例,平均年龄66.2岁,平均体重68.1kg),两组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钙尔奇D片、骨化三醇胶丸,分别给予肋骨带制动或肋骨带制动联合骨创治疗仪治疗,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肋骨正斜位DR、右髋骨密度、血清骨碱性磷酸酶,由2名专业医师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进行评定。结果基线比较,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疗效结果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疼痛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较对照组亦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右髋BMD干预后较干预前有升高趋势(P>0.05),BALP组内比较观察组干预前后显著提高,对照组干预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CTX干预后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观察组CTX亦明显降低,提示干预后观察组骨形成增加,骨吸收减少。观察组干预后GH、VT、SF、MH明显提高,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观察组VT、MH提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干预后精力及精神健康状况明显好转。结论骨创治疗仪能够降低骨转换,但短期内对患者骨密度未见明显影响,对老年性肋骨骨折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状态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王立童辛玉英张淑荣姜永梅
关键词:肋骨骨折
针刺八髎穴配合电针治疗脊髓损伤患者大便失禁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1
2016年
目的:探讨针刺八髎穴配合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大肠患者大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参照临床流行病学(DME)原则,纳入符合标准的脊髓损伤患者伴有大便失禁的受试者3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针刺八髎穴配合电针治疗、盆底肌电刺激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直肠功能评定、生活质量评分、综合功能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直肠控制评分、大便控制评分、肛门括约肌控制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直肠控制评分、大便控制评分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干预后观察组肛门括约肌控制评分较对照组有上升的趋势(P>0.05)。结论:针刺八髎配合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大便失禁较盆底肌电刺激更有效的提高患者直肠控制、大便控制、肛门括约肌控制,从而改善患者大便失禁。
王立童姜永梅詹红生仇新惠
关键词:脊髓损伤大便失禁八髎穴针刺电针
高压氧治疗中头穴留针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时头穴留针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0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留针进高压氧组30例、高压氧组28例、针刺组25例、针刺后进高压氧组26例。4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留针进高压氧组行头穴留针进高压氧舱,舱内为避免出血不再行针,于出舱后起针;高压氧组仅采用高压氧治疗;针刺组仅采用针刺治疗;针刺后进高压氧组行头穴留针治疗,起针后即刻进入高压氧舱接受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8、12周后在双盲状态下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FMA)、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量表和Berg平衡量表(BBS)分别评估4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平衡功能。结果治疗4周、8周、12周后,4组患者的FMA、MBI、BBS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后,留针进高压氧组的FMA、MBI、BBS评分分别为(88.50±0.71)分、(82.62±0.83)分和(53.90±0.68)与组内治疗8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4周、8周、12周后,留针进高压氧组的FMA、MBI、BBS评分均显著优于其余3组同时间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留针进高压氧治疗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平衡功能。
王立童姜永梅詹红生王健仇新惠丛英代永利
关键词:高压氧脑梗死肢体功能
关节腔内注射结合针刺和常规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2
2016年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肩部疼痛性运动障碍和同侧手、腕疼痛以及肢体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发病率为12.5%~70.0%,多发于脑卒中发病后3d内。SHS如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可严重影响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甚至导致肩、手、指的永久性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采用肩关节腔内注射结合针刺和常规康复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王立童姜永梅詹红生王健仇新惠
关键词:关节腔内注射针刺肩手综合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