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程
- 作品数:7 被引量:28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动态MRI检查结合3D HR-ARM技术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评价研究
- 目的:应用盆腔动态MR成像技术及排粪造影检查,并结合3D肛门直肠压力测定法(3D HR-ARM),为拟行保肛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提供全面、直观、无创、可重复性强的影像学术前评估,并从形态学及动力学分析患者术后出现低位前切...
- 顾程
-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排便功能障碍
- 文献传递
- 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评价研究
- 顾程
- 文献传递
- 磁共振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扫描技术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0
- 2017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SPACE)扫描技术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复杂性肛瘘患者63例,术前均行MRI常规、3D-SPACE扫描及直肠腔内超声检查。与手术结果对照,观察不同检查技术对复杂性肛瘘内口及瘘管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MRI 3D-SPACE扫描技术对复杂性肛瘘内口及瘘管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20%及90.14%,MRI常规扫描分别为62.75%、63.38%,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分别为66.67%、69.01%,MRI 3D-SPACE扫描技术对复杂性肛瘘内口及瘘管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MRI常规扫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P均<0.05)。结论应用MRI的3D-SPACE扫描技术对复杂性肛瘘内口及瘘管的诊断准确率均较高,能为复杂性肛瘘的术前评估及减少术后复发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 顾程李秀明孟祥鹿王文红李会晨张春泽赵亚婧
- 关键词:复杂性肛瘘瘘管肛瘘内口
- CEUS定量分析L-NAME致兔高血压性肾损伤的实验研究
- 2015年
-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CEUS)定量评价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致兔高血压肾损伤后肾皮质的血流灌注变化。方法建立L-NAME致兔高血压肾损伤模型,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第2、4、6、8周行CEUS检查及血清胱抑素C(CysC)等生化检查,将所获得的时间-强度曲线(TIC)曲线下面积(AUC)等相关参数进行定量分析,并将AUC与血清Cys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兔血清CysC在给药6周后明显升高,明显早于血肌酐(Scr)及血尿素氮(BUN)。给药后AUC先减小后增大,开始增强时间(RT)延长,峰值强度(PI)减低,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减半时间(HPT)及达峰时间(TTP)延长。CEUS所得AUC与血清CysC呈显著正相关(r=0.950,P<0.001)。结论 L-NAME致兔高血压肾损伤模型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可用于对高血压肾损伤临床前期及临床期的药物实验研究。CEUS结合血清CysC可作为临床评价高血压肾损伤患者肾功能异常的良好检查方法。
- 孟祥鹿张国慧王文红邵红郭君赵效新顾程张晓丹
- 关键词:高血压高血压肾损伤超声造影血清胱抑素C肾血流灌注
- 低位直肠癌极限保肛术后肛门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通过分析手术前后及正常值的三维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法(3D HR-ARM)中各项测量指标间的差异及相关性,研究行低位直肠癌极限保肛术后肛肠动力学变化。方法:选取经结肠镜确诊为低位直肠癌并行保肛手术治疗的患者66例,手术前后分别进行3D HR-ARM检查,获取肛管动力学指标和直肠容量及感觉指标,分别与正常值做单样本t检验以及术前、术后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直肠癌患者术前肛门最大静息压[(84.35±29.41) mmHg]、肛门最大收缩压[(205.89±77.01) mmHg]均较正常值[(69.1±1.6) mmHg、(183.3±5.5) mmHg]增大,处于痉挛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初始排便阈值[(76.56±27.50) mL]、最大耐受阈值[(123.56±34.53) mL]较正常值[(98.4±3.1)mL、(150.5±3.1) mL]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直肠癌极限保肛术后直肠感觉功能指标较术前及正常范围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内外括约肌均可恢复到正常的收缩功能,但与正常值水平相比仍稍低。结论:低位直肠癌极限保肛术后部分肛肠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但部分神经功能降低,术中应尽量避免造成肛直周围神经丛损伤。
- 张春泽郑欣怡宇永军顾程张颖张伟华
-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
- 3D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技术对盆底痉挛综合征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3D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技术在诊断盆底痉挛综合征(SPF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5例符合功能性便秘的罗马Ⅲ诊断标准并行直肠排粪造影诊断为SPFS的患者为SPFS组,另收集31例同期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其中SPFS组22例及对照组行3D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观察SPFS组及对照组不同时相下直肠、肛门的形态学及肛肠动力学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对SPFS组力排相的影像学表现与肛肠动力学变化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SPFS患者力排相及黏膜相时的肛直角[分别为(88.63±2.75)°和(88.41±2.75)°]较静息相均无明显变化甚至变小。在力排相时,SPFS组的耻骨直肠肌切迹的深度与长度分别为(13.06±6.24)mm、(32.20±13.22)mm。(2)SPFS组与对照组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门括约肌功能长度及肛管残余压之间的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SPFS组与对照组的初始感觉阈值、初始排便阈值、最大耐受阈值之间的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3)SPFS组在力排时肛直角与肛管静息压呈负相关(r=-0.521,P=0.013),与初始排便阈值及最大耐受阈值呈正相关(r=0.551,P=0.008;r=0.483,P=0.023);其肛上距与肛管残余压呈负相关(r=-0.483,P=0.023),与肛管松弛率呈正相关(r=0.687,P=0.000)。结论:3D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可定量观察肛肠动力学变化,为SPFS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手段提供可靠依据,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赵亚婧潘晓晔张轶顾程顾程张春泽
- 关键词:盆底痉挛综合征肛肠动力学排粪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