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学霞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青岛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应力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预应力
  • 1篇预应力混凝土
  • 1篇预应力混凝土...
  • 1篇预应力混凝土...
  • 1篇预应力混凝土...
  • 1篇石灰
  • 1篇污染
  • 1篇污染土
  • 1篇线形
  • 1篇线形控制
  • 1篇连续梁
  • 1篇连续梁桥
  • 1篇浸出
  • 1篇浸出特性
  • 1篇矿渣
  • 1篇混凝土连续梁
  • 1篇混凝土连续梁...

机构

  • 3篇青岛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张学霞
  • 2篇李媛媛

传媒

  • 2篇工业建筑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石灰激发矿渣固化赤泥的土工程性质及微观特性试验研究
2018年
赤泥作为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固体废弃物普遍被排放或者填埋,给环境带来严重的威胁。以山东铝厂第一堆厂东坝底赤泥为原料,采用石灰激发矿渣固化处理赤泥并拟作为二次开发利用。利用室内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冻融循环试验以及微观扫描电镜结果,研究不同石灰激发矿渣掺量下固化赤泥工程性质的变化规律。击实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石灰激发矿渣掺量提高,其最大干密度降低,在掺量为18%时达到谷值1.22 g/cm-3,而最优含水率增大。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养护龄期和固化剂掺量增加,石灰激发矿渣固化赤泥的强度显著增长。冻融循环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冻融循环试验后的试样强度损失率较小,为3.5%-4.3%。微观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赤泥经过石灰激发矿渣固化之后,赤泥颗粒表面随着固化剂掺量增加,颗粒分布由分散均匀体结构转变为絮状和颗粒状结构,且土体孔隙明显减小。
贾世波李媛媛张学霞
关键词:赤泥矿渣
西王庄大桥施工监控技术研究
随着桥梁设计以及建设技术的快速发展,桥梁结构变得越来越庞大和复杂,为了保证桥梁的顺利施工,桥梁施工监控已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桥梁建设中,同时在大型桥梁的建设中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已被广泛采用。  本文介绍了有关预应力混凝土...
张学霞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线形控制
文献传递
碱激发水泥固化稳定重金属污染土的强度和浸出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以固化重金属工业污染土为研究对象,采用两种碱激发水泥固化剂(A、B)对重金属污染土进行固化稳定处理。选用pH值、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浸出和形态提取试验分别研究固化剂掺量和养护龄期对固化土强度、浸出及赋存形态的影响规律。强度和浸出试验结果表明:由火碱、偏高龄土或由消石灰、泡花碱组成的两种碱激发剂与普通硅酸盐水泥构成的固化剂(A、B)均可以改善污染土的强度特性,降低重金属Cd、Pb、As、Zn的溶出,随着固化剂掺量和养护龄期的增加,固化土A和B的强度、浸出及赋存形态均明显改善。但相同掺量和养护龄期条件下,固化土A的强度、溶出均好于固化土B。赋存形态试验结果表明:固化土A中Cd、Pb、As、Zn形态稳定性明显优于固化土B中的同类重金属,固化剂A可将污染土中的Cd、Pb、As、Zn从弱酸态向可氧化态和残渣态转化,而固化剂B可将污染土中的Cd、Pb、As、Zn从弱酸态向可还原态转化。固稳机制不同是固化土A、B的强度、浸出及赋存形态差异的根本原因。
贾世波张学霞李媛媛
关键词:浸出赋存形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