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美华
-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治疗,观察组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比两种方案实施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IL-6、IL-17、TGF-β数值为(92.02±5.24)pg/m L、(120.24±10.28)pg/mL、(1.82±0.34)pg/mL,对照组数值为(108.53±11.24)pg/m L、(152.36±15.26)pg/m L、(1.96±0.42)pg/m L,观察组数值低于对照组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53 5、5.452 8、5.486 8,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D^3+CD^4+、CD^3+CD^8+、CD^3+CD^4+/CD^3+CD^8+为(43.89±2.54)、(22.26±2.58)、(1.86±0.24),对照组为(37.17±2.86)、(30.24±3.75)、(1.22±0.16);观察组CD^3+CD^8+数值低于对照组数值,CD^3+CD^4+、CD^3+CD^4+/CD^3+CD^8+高于对照组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54 5、5.378 5、5.983 5,P<0.05)。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各项症状和治疗得到有效改善,值得应用。
- 符美华
- 关键词: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多发性骨髓瘤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乳酸脱氢酶和β_(2)-微球蛋白在急性白血病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乳酸脱氢酶(LDH)、β_(2)-微球蛋白(β_(2)-MG)应用于急性白血病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5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组,5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将观察组又分为化疗缓解组(35例)及未缓解组(20例)。对比化疗缓解组和未缓解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的VEGF、LDH、β_(2)-MG水平,判断其在诊断急性白血病及判断预后中的价值。结果 化疗缓解组和未缓解组治疗前后的VEGF、LD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化疗缓解组治疗前后的VEGF、LDH水平均低于未缓解组,化疗缓解组治疗后的VEGF、LDH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缓解组治疗前后的VEGF、LDH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缓解组和未缓解组治疗前后的β_(2)-M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化疗缓解组治疗后的β_(2)-MG(2.51±0.48)mg/L低于本组治疗前的(3.85±0.85)mg/L及未缓解组治疗后的(3.28±0.25)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缓解组和未缓解组治疗前及未缓解组治疗前后的β_(2)-MG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LDH及β_(2)-MG水平与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及预后息息相关,能够反映患者体内的肿瘤负荷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李云段相会朱映霞李苗黄丽珍符美华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乳酸脱氢酶急性白血病
- VEGF、LDH及β_(2)-MG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探究
- 2022年
- 目的探究与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乳酸脱氢酶(LDH)及β_(2)微球蛋白(β_(2)-MG)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检测价值及与疾病情况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8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清VEGF、LDH及β_(2)-MG水平。比较两组的血清VEGF、LDH及β_(2)-MG水平;比较观察组中不同疾病分型、不同危险度分层、不同疾病状态患者的VEGF、LDH及β_(2)-MG水平;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VEGF、LDH及β_(2)-MG与危险度分层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血清VEGF(126.56±13.68)pg/ml、LDH(669.39±75.63)U/L及β_(2)-MG(3.19±0.39)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36±6.37)pg/ml、(163.63±18.97)U/L及(1.86±0.1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血清VEGF、LDH及β_(2)-M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不同危险度分层患者的血清VEGF、LDH及β_(2)-M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患者的血清VEGF、LDH及β_(2)-MG水平显著高于中危和低危患者,中危患者的血清VEGF、LDH及β_(2)-MG水平显著高于低危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不同疾病状态患者的血清VEGF、LDH及β_(2)-M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缓解及复发患者的血清VEGF、LDH及β_(2)-MG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未缓解及复发患者的血清VEGF、LDH及β_(2)-M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清VEGF、LDH及β_(2)-MG水平与危险度分层呈正相关(r=0.789、0.831、0.861,P<0.05)。结论血清VEGF、LDH及β_(2)-MG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检测价值较高,且与急性白血病危险度分层及疾病状态有一定的关系,可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 段相会李云李苗朱映霞黄丽珍符美华李少燕陈启兰
- 关键词:乳酸脱氢酶急性白血病
- 成人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51例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成人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9月至2013年9月可随诊的51例成人NSAA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疗效...
- 符美华
- 关键词: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免疫抑制治疗成人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预后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IST)治疗成人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3年9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51例成人NSA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IST治疗组(TST组,37例)和非IST治疗组(NIST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5年生存率,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影响患者5年生存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IST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3%,显著高于NIST组的14.3%(P<0.05)。IST组和NIST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6.1%和37.9%(P<0.05)。IST组中,治疗疗程超过1年和不足1年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1.2%和66.8%(P<0.05);合并与不合并肝炎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33.3%和73.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IST治疗是NSAA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对于成人NSAA患者采用IST治疗的临床疗效尚可,且疗程超过1年的患者预后较佳。
- 赵卫华符美华姚奕斌姜彦枫马劼
- 关键词:疗效预后影响因素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进展
- 2021年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属于临床中较为罕见的白血病类型之一,病情较为凶险且往往对患者生命产生威胁。随着该疾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其对症的治疗方法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传统治疗方均具有一定局限性,且治疗效果不理想。本次通过药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以及造血干细胞抑制手术等方面,结合众学者已有研究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探究分析,以其对临床病症治疗提供文献参考。
- 符美华李云
-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干扰素造血干细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