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静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奶牛
  • 4篇乳腺
  • 4篇乳腺上皮
  • 4篇乳腺上皮细胞
  • 4篇上皮
  • 4篇上皮细胞
  • 4篇牛乳
  • 4篇牛乳腺上皮细...
  • 4篇脐带
  • 4篇脐带间充质干...
  • 4篇细胞
  • 4篇腺上皮
  • 4篇腺上皮细胞
  • 4篇奶牛乳腺
  • 4篇奶牛乳腺上皮...
  • 4篇间充质
  • 4篇间充质干细胞
  • 4篇干细胞
  • 4篇充质干细胞
  • 2篇营养

机构

  • 6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安琪酵母股份...
  • 1篇动物营养学国...

作者

  • 6篇林静
  • 5篇余雄
  • 4篇王立文
  • 4篇赵艳坤
  • 4篇邵伟
  • 4篇李杨
  • 2篇王雅晶
  • 2篇曹志军
  • 2篇张晓雪
  • 2篇赵鑫源
  • 2篇李胜利
  • 1篇康坤
  • 1篇都文
  • 1篇胡骏鹏

传媒

  • 2篇中国畜牧杂志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饲料研究
  • 1篇动物营养学报
  • 1篇家畜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不同浓度奶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葡萄糖代谢的影响研究
2015年
为探究在不同浓度下奶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共培养对共培养体系葡萄糖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将P3代UC-MSCs与P3代BMECs,按照浓度为1∶1、1∶2、1∶3、1∶4、1∶5、1∶10、1∶50、1∶100、1∶1 000和2∶1等不同比例随机混合培养,同时设立UC-MSCs与BMECs单纯培养组为对照组,并分别于0、24、48、72、96、120和144 h时提取上清液,检测己糖激酶(HK)、乳酸脱氢酶(LDH)和丙酮酸激酶(PK)的活性,及乳酸(LD)的分泌量。发现将UC-MSCs和BMECs按照不同浓度比例混合共培养后,1∶2浓度组HK的活性显著高于BMECs单纯培养组(P<0.05),且72 h时活性显著高于0、24、48和144 h(P<0.05);LD的分泌量在1∶2浓度组达到最高,显著高于BMECs单纯培养组(P<0.05),且72 h与0 h相比差异显著(P<0.05);PK活性在1∶2浓度组达到最高,显著高于BMECs单纯培养组(P<0.05),且72 h时达到最高,显著高于0、120和144 h(P<0.05);1∶2浓度组的LDH活性显著高于BMECs单纯培养组(P<0.05),0 h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不同浓度UC-MSCs和BMECs混合共培养能够促进共培养体系的葡萄糖代谢,其中1∶2浓度组葡萄糖代谢最快,葡萄糖代谢速率最快的时间点为72 h时。其作用机制是UC-MSCs和BMECs混合共培养能够增强HK和PK活性,降低LDH活性,提高LD分泌量。
王立文邵伟张晓雪赵艳坤李杨林静余雄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乳腺上皮细胞葡萄糖代谢
复合酶制剂对泌乳奶牛瘤胃发酵、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8
2017年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复合酶制剂对泌乳奶牛瘤胃发酵、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指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体重、胎次[(2.30±0.06)胎]、产奶量[(37.00±0.03)kg/d]、泌乳天数[(90±0.15)d]相近的9头泌乳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3组,每组3头。采用3×3拉丁方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Ⅰ和试验组Ⅱ分别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10和20 g/(头·d)的复合酶制剂,进行3期动物试验。每期21 d,其中14 d为预试期,7 d为采样期。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10 g/(头·d)的复合酶制剂显著提高奶牛瘤胃液中丁酸的浓度(P<0.05),而对总挥发性脂肪酸和其他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0 g/(头·d)的复合酶制剂显著提高奶牛对干物质、粗蛋白质和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P<0.05),对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也有一定的提高作用(P=0.06);3)饲粮中添加10和20 g/(头·d)的复合酶制剂显著提高了奶牛的产奶量(P<0.05),且10 g/(头·d)组的4%校正乳(4%FCM)产量、乳脂产量和乳糖产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4.85(P<0.05)、0.49(P<0.05)和0.32 kg/d(P<0.05);4)复合酶制剂的添加未对奶牛血清指标产生显著影响(P>0.05)。综上,饲粮中添加10 g/(头·d)复合酶制剂能够显著提高泌乳奶牛的产奶量、乳脂产量和瘤胃液丁酸浓度,且饲喂效果优于添加量为20 g/(头·d)时。综合考虑,泌乳奶牛饲粮中复合酶制剂的推荐添加量为10 g/(头·d)。
林静赵鑫源都文王雅晶曹志军李胜利余雄
关键词:复合酶制剂泌乳奶牛瘤胃发酵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不同浓度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和奶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对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2016年
研究在不同浓度下奶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共培养对共培养体系细胞增殖的影响。将P3代UC-MSCs与P3代BMECs按照浓度比例为1∶1、1∶2、1∶3、1∶4、1∶5、1∶10、1∶50、1∶100、1∶1000、2∶1等不同比例随机混合培养,同时设立UCMSCs与BMECs单纯培养组为对照组,并分别于0h,24h,48h,72h,96h,120h和144h时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变化,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将UC-MSCs和BMECs按照不同浓度比混合共培养后,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无抑制作用;MTT检测增殖发现各组OD值在72h时均达到最大,其中1∶2浓度组OD值最大,细胞增殖最快。UC-MSCs和BMECs混合共培养,两种细胞之间无抑制作用,生长状态良好,同时能够促进共培养体系的细胞增殖。
王立文邵伟赵艳坤李杨林静余雄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乳腺上皮细胞细胞共培养细胞增殖
不同浓度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和奶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对细胞贴壁率的影响
2015年
为了研究在不同浓度下奶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和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共培养对细胞贴壁率的影响。本试验将P3代UC-MSCs与P3代BMECs按照浓度比例为1∶1、1∶2、1∶3、1∶4、1∶5、1∶10、1∶50、1∶100、1∶1 000、2∶1等不同比例随机混合培养,同时设立UC-MSCs与BMECs单纯培养组为对照组,并分别于0、24、48、72、96、120、144 h时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变化,测定细胞贴壁率。结果表明:将UC-MSCs和BMECs按照不同浓度比混合共培养后,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无抑制作用;共培养后细胞贴壁率与时间呈正比,其中1∶2浓度组细胞贴壁率最高,在72 h时贴壁率为93.8%,而UC-MSCs单纯培养组和BMECs单纯培养组在72 h时的贴壁率分别为78.1%和79.6%。通过试验得出结论,UC-MSCs和BMECs混合共培养能够提高细胞贴壁率。
王立文邵伟张晓雪赵艳坤李杨林静余雄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乳腺上皮细胞
不同浓度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和奶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对几种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为了研究在不同浓度下奶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和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共培养对共培养体系细胞增殖和细胞贴壁率的影响,并通过检测与细胞增殖有关的细胞因子来探究其作用机制,试验将P3代UC-MSCs与P3代BMECs按照浓度比例为1∶1、1∶2、1∶3、1∶4、1∶5、1∶10、1∶50、1∶100、1∶1 000、2∶1等不同比例随机混合培养,同时设立UC-MSCs与BMECs单纯培养组为对照组,并分别于0,24,48,72,96,120和144小时提取上清液检测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 F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分泌水平。结果表明:将UC-MSCs和BMECs按照不同浓度比混合共培养后,EGF、HGF、b FGF分泌水平在72小时时最高,且1∶2浓度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GF-α、TGF-β分泌水平在72小时时最低,且1∶2浓度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UC-MSCs和BMECs共培养能提高EGF、HGF、b FGF分泌水平,降低TGF-α、TGF-β的分泌水平。
王立文邵伟赵艳坤李杨林静余雄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乳腺上皮细胞细胞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
活性干酵母对荷斯坦泌乳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的活性干酵母对荷斯坦泌乳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择体重、胎次、泌乳天数、产奶量相近的45头荷斯坦泌乳牛,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Ⅰ_0、Ⅱ_2、Ⅲ_5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5 g/(d·头)活性干酵母(活细胞数≥200亿个/g)。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与Ⅰ_0组相比,Ⅲ5组泌乳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4%乳脂校正乳、乳脂产量分别显著提高1.23、0.99、1.92 kg/d和7.2%(P<0.05),各处理组间其他乳成分无显著差异(P>0.05);奶牛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和丁酸浓度未受活性干酵母的显著影响(P>0.05),但与Ⅰ_0组相比,Ⅲ_5组奶牛瘤胃内丙酸浓度显著增加(P<0.05),从而使得乙酸/丙酸显著降低(P<0.05);活性干酵母有提高奶牛干物质(P=0.20)、粗蛋白(P=0.17)中性洗涤纤维(P=0.40)和酸性洗涤纤维(P=0.25)的表观消化率的趋势。综上所述,奶牛日粮中添加5 g/(d·头)活性干酵母可促进瘤胃丙酸型发酵,降低乙酸/丙酸,显著提高奶牛的采食量、产奶量和乳脂产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优势。
林静赵鑫源赵鑫源康坤曹志军曹志军王雅晶胡骏鹏余雄
关键词:荷斯坦泌乳牛活性干酵母瘤胃发酵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