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燕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护理
  • 1篇循环法
  • 1篇优质护理
  • 1篇伤风
  • 1篇社区健康教育
  • 1篇社区卫生
  • 1篇社区卫生服务
  • 1篇手背静脉
  • 1篇手背静脉输液
  • 1篇输液
  • 1篇破伤风
  • 1篇外渗
  • 1篇卫生服务
  • 1篇门诊
  • 1篇门诊患儿
  • 1篇静脉
  • 1篇静脉输液
  • 1篇静脉注射
  • 1篇护理流程
  • 1篇患儿

机构

  • 4篇广东医学院

作者

  • 4篇陈燕
  • 2篇石坤
  • 1篇苏晓霞
  • 1篇张红弟
  • 1篇张向葵
  • 1篇苏玉梅
  • 1篇黄彩珍
  • 1篇范鸿
  • 1篇贾海英
  • 1篇朱泓
  • 1篇陈慧
  • 1篇杜亮
  • 1篇赵丹
  • 1篇张花梅
  • 1篇杨红
  • 1篇王万荣
  • 1篇杨玲

传媒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北方药学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深圳市南山区社区健康教育的现状调查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健康教育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访谈等方法对南山区常住居民及社区医务工作者进行社区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结果居民对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对健康4大基石的知晓率最高,对"感冒时候是否使用抗菌药物、肝炎的传播途径"的认识较低;42.4%的社区居民表示从未在社区健康中心接受过健康教育;从事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以30∽45岁最多,职称以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为主,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健康教育者无时间普及健康知识,同时缺乏高层次专业人员。结论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较低,缺乏专业健康教育人员,行政部门应加强对该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管理和支持。
张奕标陈燕黄彩珍张向葵朱泓许沛鑫范鸿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教育
静脉注射致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和护理研究
2016年
目的:分析患者在静脉注射过程中发生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静脉注射过程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进行静脉注射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静脉注射相关性感染诊断标准分成注射相关性感染组(感染组)和无注射相关性感染组(无感染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静脉注射后均行血液检查测定血清白蛋白(ALB)和血糖(GLU)。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自身免疫机能、静脉注射次数及护士操作经验及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结果:感染组静脉注射后血液检查ALB的值明显低于无感染组(P〈0.05);感染组静脉注射后血液检查GLU的值明显高于无感染组(P〈0.05);感染组静脉注射后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无感染组(P〈0.05)。感染组自身免疫机能明显低于无感染组(P〈0.05),静脉注射次数多于无感染组(P〈0.05),感染组护士操作经验显著少于无感染组(P〈0.05)。以静脉注射相关性感染为应变量,自身免疫机能、静脉注射次数及护士操作经验作为自变量赋值后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OR值分别为:3.43、2.87、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注射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患者ALB的降低、GLU的增加、住院时间长、患者自身免疫机能降低、注射次数多、护士操作经验少等,通过加强静脉注射过程的护理,可有效控制静脉注射相关性感染,使治疗效果得到提高。
陈燕贾海英张红弟苏玉梅陈楚霞苏晓霞
关键词:静脉注射护理
应用PDCA循环降低门诊患儿手背静脉输液的外渗率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索PDCA循环法降低门诊患儿手背静脉输液的外渗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分析门诊患儿手背静脉输液外渗原因,针对分析结果明确改善目的,根据注射室实际情况,应用PDCA循环法,制定相关措施并严格落实。结果采用PDCA循环法后,因按压不当引起的输液外渗从2.24%下降到0.84%;因患儿因素导致的输液外渗由3.05%下降到1.89%;因固定不当引起的输液外渗由2.44%下降到1.26%;注射室患儿手背静脉输液的外渗率从9.76%下降到5.25%;目标完善率达到95.75%。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可以有效降低门诊患儿手背静脉输液的外渗率,该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应用。
陈燕王万荣杨玲张彩园杨红石坤
关键词:PDCA循环法静脉输液
优质破伤风护理流程的效果分析
2015年
目的研究优质破伤风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 260例需要脱敏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注射方法 ,研究组患者采用优质破伤风护理流程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局部疼痛、注射次数、等待时间等指标,观察两组患者过敏反应。结果研究组的脱敏次数、患者的局部疼痛、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皮疹等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的治疗等待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优质破伤风护理流程可以减少患者破伤风脱敏抗毒素治疗次数,缓解患者疼痛时间,节省治疗时间,对提升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陈燕石坤赵丹杜亮陈慧张花梅
关键词:优质护理破伤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