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美玲
- 作品数:7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南省儿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微信健康教育在住院早产儿家属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分析微信健康教育在住院早产儿家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住院早产儿家属100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借助微信平台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家属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出院前照护能力以及出院后1个月遵医行为,记录并比较早产儿尿布疹、溢奶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家属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观察组家属照护技术得分以及照护能力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早产儿尿布疹、溢奶/呛咳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微信健康教育可以显著减轻早产儿家属负性情绪,提高家属照护能力,降低尿布疹、溢奶发生率,值得临床重视。
- 吴美玲肖艾青吴玉沈萍
- 关键词:健康教育
- 新生儿病房护生临床带教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被引量:1
- 2015年
- 本文总结了新生儿病房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常见问题及带教难点,并提出应对策略,包括实习护生和带教老师的因素。认为加强入科培训、坚定护生专业思想、端正学习态度、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及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能提高临床带教质量。
- 张小平肖艾青吴美玲
- 关键词:新生儿病房临床带教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无针接头正确消毒率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无针接头正确消毒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200例行PICC置管及留置针治疗的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将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200例行PICC置管及留置针治疗的患儿作为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QCC活动。比较两组无针接头正确消毒率、导管相关性感染(CRI)发生率、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RBSI)发生率、干预前后各维度无形成果。结果:实验组无针接头正确消毒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PICC治疗患儿CRBS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留置针患儿CR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各维度无形成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QCC活动能提高护理人员无针接头正确消毒率,降低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团队精神及对护理工作的积极性及责任心。
- 吴淑芳肖艾青沈萍张小平吴美玲
- 关键词:品管圈PICC置管
- 腔内心电图辅助早产儿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效果评价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在早产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行PICC置管的早产儿76例设为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行PICC置管后行X线摄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将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行PICC置管的早产儿75例设为观察组,在心电监护下置管,通过心电监护II导联P波的变化确定导管的位置,置管成功后再行X线摄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比较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导管异位发生率及导管非计划拔管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7.33%高于对照组78.95%(χ^2=12.153,P=0.001);观察组导管异位发生率为1.33%低于对照组9.21%(χ^2=4.668,P=0.031);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率为1.33%低于对照组10.53%(χ^2=5.596,P=0.034)。结论在早产儿PICC置管中采用腔内心电图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可提高PICC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降低导管异位发生率,减少非计划拔管率。
- 肖艾青孙静沈萍吴美玲朱丽辉
- 关键词:早产儿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
- 早产儿PICC尖端定位与相关并发症的关系研究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探讨早产儿中心静脉置管(PICC)尖端定位与相关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早产儿病房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3例PICC置管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PICC导管尖端置入位置分为3组:A组(导管尖端位于T2~T3)19例,B组(导管尖端位于T4~T6适宜位置) 75例,C组(导管尖端位于T7以下或颈内静脉异位退至锁骨下静脉) 9例,比较3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A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15.79%(3/19),B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5.33%(4/75),C组发生非计划拔管1例(1/9)。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58%(6/19),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5/75),C组发生并发症3例(3/9)。A组导管留置时间为(25.21±3.20) d,B组导管留置时间为(29.31±2.10) d,C组导管留置时间为(24.52±3.10) d,3组非计划拔管、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操作者PICC穿刺技术,使导管置于适宜的位置,能明显减少穿刺并发症及导管异位发生,延长置管时间。
- 沈萍肖艾青张小平吴美玲邓贤娜
- 关键词:早产儿中心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相关并发症
- 家庭参与式护理提高早产儿病房家属满意度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0
- 2017年
- 目的探讨家庭参与式护理在早产儿病房中的应用及对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科2015年3月~2016年3月92例孕周低、体重轻、住院时间长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在病情许可下实施家庭参与式护理,观察对比2组早产儿家属心理焦虑情况、家属满意度及早产儿出院后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家属出院时焦虑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早产儿在出院后1个月复诊时的生长发育情况、NB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参与式护理能缓解家属因担心早产儿出院后家庭护理困难所产生的焦虑情绪,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改善早产儿预后,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提高家属满意度。
- 沈萍肖艾青吴美玲
- 关键词:早产儿家属满意度
-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早产儿PICC尖端定位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早产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定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PICC置管早产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穿刺置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PICC定位准确率、并发症发生率、患儿家属满意率等情况,并比较两组早产儿置管成功后应激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点出血、机械静脉炎、导管异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成功后,观察组患儿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早产儿PICC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患儿家属满意率。
- 吴美玲肖艾青胡姚佳沈萍
- 关键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