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福文

作品数:22 被引量:170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中医
  • 6篇胃炎
  • 5篇萎缩性
  • 5篇萎缩性胃炎
  • 5篇慢性
  • 5篇慢性萎缩性
  • 5篇慢性萎缩性胃...
  • 3篇药疗
  • 3篇药疗法
  • 3篇食管
  • 3篇中医药
  • 3篇反流
  • 3篇辨证
  • 3篇辨治
  • 2篇医药疗法
  • 2篇易激综合征
  • 2篇食管炎
  • 2篇脾胃
  • 2篇中医辨证
  • 2篇中医辨治

机构

  • 22篇北京中医药大...
  • 5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22篇张福文
  • 16篇李柏
  • 12篇王凤磊
  • 7篇李静
  • 7篇田同儒
  • 7篇茹淑瑛
  • 6篇王龙华
  • 5篇杨静
  • 5篇李志中
  • 4篇丁霞
  • 4篇田德禄
  • 4篇杨新立
  • 4篇贺永强
  • 2篇李志红
  • 2篇王爱成
  • 2篇张玉柱
  • 2篇李萍
  • 1篇张良
  • 1篇杨先照
  • 1篇姚成礼

传媒

  • 5篇中国中医药现...
  • 3篇北京中医药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2篇光明中医
  • 1篇药物生物技术
  • 1篇河北中医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河南中医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通腑理气方灌肠治疗恶性肠梗阻19例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通腑理气方保留灌肠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入选的恶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等体积甘油灌肠剂保留灌肠,治疗组加通腑理气方保留灌肠,两组均连续治疗6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4 d生存质量即有改善,7 d后效果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7 d后的效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腑理气中药保留灌肠能提高恶性肠梗阻患者疗效和生存质量。
李柏田同儒茹淑瑛王凤磊贺永强杨静杨新立张福文王爱成
关键词:恶性肠梗阻灌肠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94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4例予中药辨证治疗,对照组86例予奥美拉唑、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2组临床疗效、内镜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与西药具有同等疗效,但具有副作用少的优势。
田同儒李志中李柏张福文
关键词:食管炎反流性中药疗法
基于因子分析193例大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中医证候特点研究
2024年
目的 研究大肠腺瘤性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为此病的中医证候标准化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根据制定的中医证候信息调查表,选择符合大肠腺瘤性息肉诊断标准的病例200例,采用因子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中医证候特点研究。结果 剔除7例患者,最终纳入193例患者,因子分析得出脾虚湿阻证、大肠湿热证、肝郁气滞证、脾虚气滞证4类证型。结论 大肠腺瘤性息肉患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脾虚为本,湿热为标。病性证素为湿、热、气滞、气虚,病位证素为大肠、脾、肝。
茹淑瑛张福文李柏王龙华李蕊李娜杨先照
关键词:肠癖大肠腺瘤性息肉中医证候
缺血性结肠炎十例误诊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分析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的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2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例曾误诊的IC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因腹痛、便血就诊,曾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消化道溃疡伴出血、肛裂及痔疮各1例,结肠肿瘤2例,急性胃肠炎3例,误诊时间1~20 d。入我院后经结肠镜及病理学检查,并结合病史及症状、体征,诊断为IC。确诊后予补液、扩血管、改善微循环、抗感染及对症支持等治疗后症状均缓解出院。随访6个月,1例复发,余未复发。结论临床上对急性腹痛、腹泻及便血患者,尤其是有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要警惕IC的可能,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尽快完善结肠镜检查,以减少误诊误治。
王凤磊田同儒李柏张福文贺永强杨新立
关键词:结肠炎误诊结肠肿瘤胃肠炎
清降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证63例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观察清降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57例。治疗组给予中药清降饮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奥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治疗结束后半年内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结束后半年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清降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证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田同儒李志中李柏张福文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李志中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用药规律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李志中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李志中教授201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脾胃病科门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历数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 2.5)软件进行逐一录入并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对处方进行用药频次、药物组合及备选新方等分析。结果纳入处方138首,中药77味,核心药物有炙甘草、香附、九香虫、白芍、石菖蒲、炒白术、法半夏、白芷、柴胡、神曲、炒枳壳、竹茹。通过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3~4味药的核心药物组合,新药组合4个。结论李志中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多以疏肝健脾和胃,化痰湿,通血络,散热结为法,辛开苦降,甘调温通,多脏腑同治。
茹淑瑛张福文李柏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数据挖掘用药规律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治思路与对策被引量:41
2021年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中医药治疗FD具有明显的优势及鲜明的特色。文章从FD病因病机等方面的研究入手,对中医药治疗FD提出从胃论治,以通为要,以降为和,从肝论治,以调为顺,气血通调,从脾论治,以升为健,权衡虚实的辨治思路与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FD的临床疗效。
王龙华王凤磊李静张福文田德禄丁霞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辨治思路中医
李志中辨治肝硬化腹水经验被引量:6
2018年
李志中教授认为肝硬化腹水属鼓胀范畴,病位在肝、脾,与肾相关,提出肝郁脾虚为本,血瘀水停为标的病机,治疗上疏肝理气健脾以治本,活血利水消胀以治标;注意顾护正气,以平为期,中病即止,重视气血同调。
茹淑瑛张福文李柏李志中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名医经验
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痰阻血瘀证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观察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痰阻血瘀证临床疗效。方法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93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痰阻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应用中药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对照组口服水飞蓟宾胶囊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分级、实验室指标及腹部B超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和B超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水平较治疗前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B超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桃核承气汤可明显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痰阻血瘀证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和肝脏B超声像图,提高非酒精性脂肪肝痰阻血瘀证的临床疗效。
田同儒张福文李柏王凤磊李静杨新立贺永强
关键词:桃核承气汤胁痛非酒精性脂肪肝
疏肝理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观察疏肝理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就诊的94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应用中药疏肝理脾汤治疗,对照组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治疗,观察2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比较2组的症状评分和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结束4周后进行随访,比较2组的复发率。结果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5%(2/46),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理脾汤可显著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的优势。
田同儒李志中李柏张福文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疏肝理脾汤肝郁脾虚证中医药疗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