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涛
- 作品数:8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科技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依普拉芬对新生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BMP-2和TGF-β_1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 研究依普拉芬对体外培养的原代大鼠成骨细胞BMP-2(Bone Morphogenic Protein-2,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TGF-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新生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取第二代细胞,将不同浓度的依普拉芬加入培养液,72 h后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BMP-2和TGF-β1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各浓度组的依普拉芬均可使成骨细胞BMP-2和TGF-β1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其中,依普拉芬浓度在10^-8~10^-5 mol/L之间作用最为显著.结论 10^-8~10^-5mol/L浓度范围内的依普拉芬均可促进成骨细胞BMP-2和TGF-β1mRNA的表达,从而间接促进其增殖和分化,增加骨形成.
- 葛保健王永清刘江涛夏仁云
- 关键词:依普拉芬成骨细胞BMP-2逆转录PCR
- 异烟肼对大鼠成骨细胞影响的观察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研究异烟肼(isoniazid,INH)对大鼠成骨细胞(osteoblasts,OB)增殖、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活性和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头盖骨OB,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INH(1、10、20、40、60、100、1000滋g/ml)共同培养96h,对照组不加INH,分别采用四唑盐(MTT)比色实验、ALP活性测定法和3H-Proline(3氢-脯氨酸)法测定OB增殖、ALP活性和Ⅰ型胶原合成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NH在60滋g/ml即可抑制大鼠OB增殖(P<0.05),40滋g/ml时大鼠成骨细胞ALP活性明显下降(P<0.05),20滋g/ml时大鼠成骨细胞Ⅰ型胶原合成(P<0.05)明显减少,且都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加强。结论:INH在较低浓度时对OB增殖、ALP活性和Ⅰ型胶原合成即有抑制作用,故在骨结核治疗中应该严格控制药物剂量,特别是在局部用药时。
- 刘江涛王永清张卫国葛保健叶锋梁新军夏仁云
- 关键词:异烟肼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
- 依普拉芬对大鼠成骨细胞一氧化氮生成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研究依普拉芬对大鼠成骨细胞一氧化氮生成以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骨质疏松的细胞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取第2代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依普拉芬,72h后,测定各组细胞培养液中的NO浓度,RT—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eNOSmRNA的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各浓度组的依普拉芬均可增加成骨细胞培养液中的NO浓度并促进eNOSmRNA的表达(均P〈0.01)。其中10^-8~10^-5mol/L浓度之间作用最为显著。结论一定浓度的依普拉芬可以增加成骨细胞NO合成,但进eNOSmRNA的表达,从而发挥其促进成骨作用。
- 葛保健王永清刘江涛夏仁云
- 关键词:依普拉芬成骨细胞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
- 依普拉芬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一氧化氮合成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研究依普拉芬对新生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以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将不同浓度的依普拉芬加入培养液,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钙化结节以及培养基中NO浓度。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依普拉芬可增加成骨细胞数量(P〈0.01),提高细胞的ALP活性和促进钙化结节形成,增加培养液中NO浓度(P〈0.01)。其中,依普拉芬浓度在10-8-10-5mol/L之间作用最为显著。结论一定浓度的依普拉芬可以促进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细胞内NO合成进行调控的。
- 葛保健刘江涛王永清夏仁云
- 关键词:依普拉芬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一氧化氮
- 依普拉芬对新生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 2007年
- 目的研究依普拉芬对体外培养的原代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将不同浓度的依普拉芬加入培养液,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钙化结节。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各浓度组的依普拉芬均可增加成骨细胞数量(P<0.01),提高细胞的ALP活性和促进钙化结节形成(P<0.01),其中10-8~10-5mol/L作用更为显著。结论依普拉芬具有促进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
- 葛保健刘江涛王永清夏仁云
- 关键词:骨质疏松依普拉芬成骨细胞分化
- 用酶消化-连续组织块法培养SD大鼠成骨细胞的研究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采用酶消化-连续组织块法进行新生SD大鼠颅骨成骨细胞(OB)的体外培养,以获得较多的原代成骨细胞。方法将新生SD大鼠处死,无菌条件下取出颅骨,剔净骨膜后剪成1-2mm2组织块。0.25%胰蛋白酶消化20min,0.1%胶原酶反复消化组织块3次,每次60min,收集第2、3次的液体,离心接种于培养瓶中培养;并将组织块贴壁以连续组织块法培养3-4次。采用“多次贴壁法”纯化成骨细胞。从形态学、碱性磷酸酶染色等方面鉴定。结果培养的细胞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特征,碱性磷酸酶呈阳性染色。结论用酶消化-组织块法培养的成骨细胞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特征;并可以充分利用材料,获得较多的成骨细胞。
- 刘江涛王永清张卫国葛保健叶锋梁新军夏仁云
- 关键词:成骨细胞细胞培养
- 人工椎体和椎间盘在胸腰椎结核中的疗效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总结框架人工椎体和椎间盘在胸腰椎结核中应用的疗效。[方法]2002年4月~2006年7月收治具有24个月以上完整随访资料的脊柱结核33例,其中椎体置换28例,椎间盘5例。胸椎体结核T7~1213例,胸腰段T12L1、24例,腰椎体结核L1~516例。完全截瘫4例,不完全截瘫8例,有马尾神经综合征10例。20例有后凸畸形15°~45°,平均25.69°。并发浸润性肺结核23例,结核性胸膜炎和淋巴腺结核4例。一期彻底切除病灶,恢复病椎骨膜功能,营造病椎局部良好血运环境的基础上,撑开椎体、纠正脊柱后凸畸形、固定并维持脊柱稳定性、植骨重建缺损椎骨的骨性结构。术后定期X线和CT检查手术椎节稳定性、运动功能和融合情况。[结果]随访时间24~51个月,其中36个月以上21例,平均37个月。除1例病灶复发,2例完全截瘫患者未完全恢复外,余30例恢复。20例后凸畸形纠正角度15°~30°,平均纠正21.03°。其他病人最后一次复查骨重建理想、人工椎体稳定,血沉、血象等基本正常,骨结核治愈率96.97%。[结论]在全程、规律、足量、联合的抗结核化疗保护下,切除结核病灶,一期应用框架人工椎体或椎间盘治疗由胸腰椎结核引起的骨缺损及其并发症是可行的。
- 王永清夏仁云孙明学杜国跃贺靠团葛保健刘江涛孙元卢世璧
- 关键词:人工椎体人工腰椎间盘脊柱结核脊柱固定术
- 可调式人工椎体的改进及其在胸腰椎脊柱结核中的应用被引量:15
- 2005年
- 目的从骨组织工程学角度改进可调式人工椎体的结构和生物学性能,用于治疗胸腰椎椎体结核。方法用钛合金制成的框架式结构的可调式人工椎体,表面喷涂羟基磷灰石。在彻底切除病灶,恢复病椎骨膜功能,营造病椎局部良好血运环境的基础上,撑开椎体、纠正脊柱后凸畸形、固定并维持脊柱稳定性、植骨重建骨性结构。治疗破坏较重的胸腰椎椎体结核患者19例,胸椎体结核9例,腰椎体结核10例。其中完全截瘫4例,不完全截瘫7例,有马尾神经综合征8例。均有后凸畸形20°~45°,平均32.7°。合并肺结核15例。术后定期行X线和CT检查观察手术节段稳定性和融合情况。结果随访12~30个月,其中18个月以上11例,平均16个月。2例完全截瘫患者,1例感觉部分恢复,截瘫指数5;1例感觉、运动及二便功能部分恢复,截瘫指数3;余17例完全恢复。后凸畸形纠正20°~35°,平均29.5°。所有患者末次随访骨重建理想、人工椎体稳定,ESR、血象等基本正常,无一例复发。结论在全程、规律、足量、联合的抗结核化疗保护下,彻底切除结核病灶,应用改进的可调式人工椎体治疗由胸腰椎结核引起的严重骨缺损及其并发症是可行的。
- 王永清夏仁云卢世璧程杰孙元郝玉彬冯雪峰刘江涛江霞孙建文车海涌
- 关键词:人工椎体椎体结核胸腰椎后凸畸形骨重建可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