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芯片
  • 1篇电切
  • 1篇电切治疗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 1篇乳头状瘤
  • 1篇食管
  • 1篇食管乳头状瘤
  • 1篇随访
  • 1篇尿素呼气试验
  • 1篇凝固术
  • 1篇泮托拉唑
  • 1篇氩离子
  • 1篇氩离子凝固
  • 1篇氩离子凝固术
  • 1篇疣状胃炎
  • 1篇微波

机构

  • 3篇中国十九冶集...

作者

  • 3篇唐兴俊
  • 3篇陈大勇
  • 3篇罗春梅
  • 1篇李朝金
  • 1篇杨树海
  • 1篇吴友根
  • 1篇罗菊华
  • 1篇刘红兵
  • 1篇杨忠
  • 1篇王平
  • 1篇周爱华

传媒

  • 2篇临床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14)C尿素呼气试验与蛋白芯片抗体对比研究
2016年
目的探索^(14)C尿素呼气试验(UBT)和蛋白芯片抗体(CagA、VacA和Ure)检测诊断Hp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230例患者分别进行^(14)C-UBT和蛋白芯片抗体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30例患者^(14)C-UBT测定阳性总数100例,阳性率43.4%,^(14)C-UBT阳性患者蛋白芯片抗体阳性总数38例,阳性率38%。230例蛋白芯片抗体阳性总数77例,阳性率33.5%,蛋白芯片抗体阳性患者的^(14)C-UBT阳性数36例,阳性率46.7%。结论本组患者的蛋白芯片抗体、^(14)C呼气试验阳性率低于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平均感染率,说明以上两种方法用于诊断Hp感染的敏感性有待提高。
吴友根王平杨忠陈大勇罗春梅刘红兵罗菊华李朝金唐兴俊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微波、热活检及高频电切治疗食管乳头状瘤67例疗效观察及随访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微波凝固、热活检及高频电切治疗食管乳头状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内镜下对67例食管乳头状瘤患者按乳头状瘤大小分别行微波凝固、热活检钳电凝、圈套器电切治疗,术后口服奥美拉唑胶囊20 mg,2次/d,服用14 d,术后1、3、12个月随访并复查胃镜,观察瘤体脱落及复发情况。结果 67例均一次成功完成内镜下治疗,术中无并发症,术后24例胸骨后灼痛,48 h后消失,无需特殊处理;术后1个月复查胃镜乳头状瘤全部脱落,3个月后复查胃镜,局部黏膜修复正常,12个月后61例复查无复发,6例失访。结论微波凝固、热活检及高频电切治疗食管乳头状瘤安全有效,无复发。
唐兴俊陈大勇罗春梅
关键词:食管乳头状瘤微波凝固电切治疗
氩离子凝固术联合泮托拉唑、康复新液治疗疣状胃炎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联合泮托拉唑、康复新液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0例疣状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PC组46例,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后,给予泮托拉唑、康复新液治疗;对照组44例,给予泮托拉唑、康复新液治疗,疗程4周,对两组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同时应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疗程7 d。4周后复查胃镜,判定疗效。结果 APC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p根除率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C联合泮托拉唑、康复新液治疗疣状胃炎疗效肯定,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唐兴俊陈大勇杨树海周爱华罗春梅
关键词:氩离子凝固术疣状胃炎泮托拉唑康复新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