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静
- 作品数:9 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行高位动静脉内瘘的效果评价
- 2023年
- 本文就高位动静脉内瘘应用在老年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效果展开研究及探讨。方法 将患有老年肾病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头静脉与桡动脉吻合动静脉内瘘,研究组行高位(鼻烟窝部位)动静脉内瘘,每组各50例,时间选取自2018年1月-2022年1月。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治疗效果,内瘘成熟时间、开始应用时间、内瘘血流量,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研究组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比较两组内瘘成熟时间、开始应用时间、内瘘血流量,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结果差距偏小(P>0.05)。研究组出现假性动脉瘤、血栓、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总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8.00%(P<0.05)。结论 老年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行高位动静脉内瘘的效果显著,提升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利于病症好转,值得进一步推广。
- 陆静李栋
- 关键词:高位动静脉内瘘内瘘血流量并发症发生率
- 普伐他汀对T2DM并发高血压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和血脂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T2DM)并发高血压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2例T2DM并发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控制饮食、降血糖、控血压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6、TC、hs-CRP、TG及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HDL-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虽有改善,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L-6、hs-CRP、TC、TG及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普伐他汀能有效地控制T2DM并发高血压患者血中炎症因子和血脂水平。
- 刘璟瑜贺攀峰何辉张莉刘强周健赵明生陆静钟伟汪洋康力
- 关键词:普伐他汀高血压炎症因子血脂
- 2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8年10月医院2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112例,统计患者感染率及病原学特点,对相关危险因素实施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12例2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共有58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51.79%;共分离出病原菌6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2株,占52.46%,革兰阳性菌27株,占44.26%,真菌2株,占3.2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36.21%,其次为中心静脉导管、泌尿道、消化道,分别占27.58%、18.97%、10.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住院时间、糖化血红蛋白及心力衰竭是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采取严格无菌操作、加强营养支持、缩短住院时间、血糖控制、积极纠正贫血及心衰等措施,以降低感染率。
- 陈远岷赵明生左晓英陆静王鸿均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
- 现代医保模式对T2DM患者医疗费用及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评价现代医保模式对2型糖尿病(T2DM)医疗费用、生化指标和抑郁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纳入医保(研究组)和未纳入医保(对照组)的T2DM患者各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的人口学特征、生化指标、HAMD评分和随访1年时的医疗费用。结果:研究组随访1年时的药费、治疗费、检查费、化验费、挂号费和总费用都显著性高于对照组,自付费用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均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在随访1年时的空腹血糖、Hb A1c、收缩压、舒张压、TG、LDL-C、SCr和尿微量白蛋白都显著性下降,HDL-C显著性升高(P<0.05);研究组HAMD评分显著性下降,对照组HAMD评分显著性上升(P<0.01)。结论:纳入医保的T2DM患者医疗费用支出显著性高于非纳入医保患者,血糖控制更为理想,自付费用低,抑郁明显缓解。
- 刘璟瑜贺攀峰何辉张莉刘强周健赵明生陆静钟伟汪洋康力
- 关键词:就医模式血糖控制
- 普伐他汀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06例,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52例)和普伐他汀组(54例);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控制饮食、降血糖、控制血压及对症支持治疗等常规治疗,普伐他汀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治疗前后应用高频超声检测技术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记录斑块检出率、颈动脉斑块积分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清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常规治疗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伐他汀组患者治疗后IMT值、斑块积分、斑块检出率均较治疗前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hs-CRP水平亦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后普伐他汀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伐他汀可以有效而安全地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 刘璟瑜贺攀峰何辉张莉刘强周健赵明生陆静钟伟汪洋康力
- 关键词:普伐他汀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敏C反应蛋白
- 纤维样肾小球病伴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并发疱疹病毒感染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纤维样肾小球病(FGP)伴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例伴乙型病毒性肝炎的FGP患者临床资料为观察对象,对其病史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有长期乙肝病史、泡沫尿史以及双下肢浮肿史,常规治疗配合免疫抑制剂及血液透析后症状好转。由于患者未进行规律性血液透析导致病情加重,并发生带状疱疹,规律血液透析治疗并加用更昔洛韦、加巴喷丁、胸腺肽等1周后,患者下肢水肿好转,疱疹消退。出院后随访发现患者长期有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以及大量蛋白尿。结论:FGP临床不常见,绝大部分患者无全身系统性疾病,需要采用电镜手段加以确诊。FGP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并发症,预后较差,临床应予以高度重视,尽早进行规律性透析以延长患者寿命。
- 陆静杨立川
- 关键词:纤维样肾小球病乙型肝炎病史病理特点
- 医疗自付费用对T2DM血糖和抑郁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不同自付费用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和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12月门诊初次诊治的T2DM患者293例,包括纳入医保145例(A组)和未纳入医保148例(B组),比较2组治疗1年的医疗费用、血糖和抑郁情况。根据四分位法将2组患者的自付费用分为q1、q2、q3和q4四个区间,比较四个区间的血糖和抑郁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区间发生抑郁的风险。结果:A组1年内的医疗费用、自付费用、HbA1c和FPG水平以及抑郁发生率明显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自付费用四分位区间上的HbA1c和FPG水平以及抑郁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自付费用四分位区间上的HbA1c和FPG水平以及抑郁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以A组q1区间作为对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组q1(OR=0.945,95%CI0.898~0.967,P<0.01),q2(OR=0.469,95%CI 0.336~0.655,P<0.05),q3(OR=0.586,95%CI 0.423~0.812,P<0.05),q4(OR=0.926,95%CI 0.716~1.198,P<0.01),发生抑郁的风险都有所升高。结论:医保能够有效减轻糖尿病患者经济负担,且能够改善糖尿病控制水平以及降低抑郁发生率,有助于疾病恢复。
- 刘璟瑜贺攀峰李素芳何辉刘强周健赵明生陆静钟伟汪洋康力
- 关键词:2型糖尿病抑郁血糖
- 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7
- 2021年
- 目的探讨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液透析患者CRBSI的发生率及其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结果148例患者中,29例患者发生了CRBSI,感染率为19.59%;共检出病原菌30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8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6.67%)和表皮葡萄球菌(16.67%)为主;革兰氏阴性菌12株,以大肠埃希菌(16.67%)和肺炎克雷伯菌(10.00%)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股静脉置管、采用临时导管、合并糖尿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均是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患者CRBSI发生率较高,股静脉置管、采用临时导管、合并糖尿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均是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以降低CRBSI的发生率。
- 赵明生陈远岷左晓英席秋萍陆静
- 关键词: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