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敏
- 作品数:27 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胆囊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
- 2023年
- 病例女,55岁,因“上腹部疼痛10天”入院。查体:腹软,上腹部压痛,无肌紧张、反跳痛,未扪及确切包块,Murphy征阴性。肿瘤标志物检测均在正常值范围内。CT检查:平扫见胆囊不规则增大,壁不均匀增厚,胆囊底体部见不规则团块、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CT值34~38 HU,胆囊底病灶较大,约为3.6 cm×3.0 cm,向腔外凸出,内缘轮廓较清晰,周围脂肪间隙稍模糊;邻近胆囊窝周围肝组织见片状稍高密度影;门腔间隙见一枚软组织密度结节影,大小约2.8 cm×1.8 cm;右膈腹壁局部不规则增厚并似有结节感。
- 黄肖建唐芳王逸敏杨森林刘亚斌黄蓉飞
- 关键词:胆囊肿瘤神经内分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Revolution CT全肾灌注成像动脉期数据对肾透明细胞癌灌注参数值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Revolution CT全肾灌注成像去除动脉期数据对肾透明细胞癌灌注参数值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Revolution CT肾脏增强及灌注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的患者10例。采用Revolution CT机轴扫模式进行灌注扫描,采用CT Perfusion 4D肾脏灌注软件包进灌注成像分析,对所有图像均进行2次后处理,第1次选择所有的灌注数据为A组;第2次去除第9~15期数据,共测量16期,为B组。选择右侧肾门水平腹主动脉为输入动脉,获得血流量(BF)图、血容量(BV)图、平均通过时间(MTT)图及表面通透性(PS)图。分别对比2组肿瘤与正常肾皮质间各灌注参数的差异,并比较A组和B组间肿瘤、正常肾皮质间各灌注参数值的差异。结果 A组和B组中肿瘤较正常肾皮质的BF值及PS值均减低(P均<0.05),BV及MT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病变侧各灌注参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正常肾皮质的B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余灌注参数值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灌注扫描时间为600s时,去除动脉期数据后测量的肾透明细胞癌各灌注参数值与包含动脉期数据测量的结果无差异,去除动脉期的数据可用于诊断肾透明细胞癌。
- 刘静红刘爱连刘义军王逸敏赵莹方鑫魏强邓锡佳
- 关键词:灌注成像
- 不同扫描条件对单源双能CT水-碘浓度值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研究单源双能CT的不同扫描条件对水浓度值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使用单源双能CT(GE Discovery HD750)选取不同的扫描参数进行有序组合对标准水模进行扫描,扫描参数包括:管电流:260、275、360、375、550、600、630、640m A;转速:0.5、0.6、0.7、0.8、0.9、1.0 s/r;扫描野:腹部large和medium;重建层厚/间距:5mm、5mm、1.25mm、1.25mm;螺距:1.375mm和0.984mm。共扫描552组数据,利用GSI general MD analysis软件后处理生成水-碘图像,测量每个序列的中间层面图像中心区水浓度值(ROI=600±30mm2)。采用Matlab 7.11.0软件中的stepwise函数对测量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以获得5个不同扫描参数对水-碘浓度值影响的大小。结果:转速、电流、扫描野、螺距4个因素对水-碘浓度值的变化有显著影响(P<0.05),重建层厚对水-碘浓度值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353)。结论:不同扫描条件对单源双能CT的水-碘浓度值有影响,其中转速、电流、扫描野、螺距对水碘浓度值的影响较为显著,重建层厚对水-碘浓度值无明显影响。
- 王逸敏刘爱连刘静红刘博佳孙美玉刘义军浦仁旺李烨陈安良
- 腹壁良性颗粒细胞瘤1例
- 2016年
- 1病例简介女,42岁,主诉:左上腹部肿物2年。患者无发热,无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等症状,饮食无改变。体格检查:左上腹部剑突下约4 cm可触及一质韧肿物,大小约2 cm×2 cm,触之无痛,边界尚清,移动度差;听诊肿物无杂音。实验室检查:乙肝表面抗体(HBs Ab)阳性。CT检查结果见图1A^D。术中行左侧上腹部竖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腹直肌前鞘,见肿物位于前后鞘之间,且位于肌肉间,其长轴与肌肉走行平行,大小约为4 cm×2 cm,质硬,界尚清。
- 王逸敏刘爱连
- 关键词:腹部肿瘤病例报告
- ssDECT增强扫描碘浓度鉴别良恶性浆膜腔积液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单源双能量CT增强扫描三期碘浓度对良恶性浆膜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单源双能量CT增强扫描、并经穿刺脱落细胞学检査证实的浆膜腔积液患者65例,其中良性积液23例,恶性积液42例。采用单源双能量CT综合分析平台,在常规混合能量扫描下分别测量计算平扫及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的标准化CT值(NCTval;NCTval_N、NCTval_A、NCTval_P、NCTval_D);并计算三期标准化CT值强化程度(NCT;NCT_A、NCT_P、NCT_D)。采用能谱分析软件于碘(水)图像上分别测量并计算平扫及增强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NIC_N、NIC_A、NIC_p、NIC_D);计算增强三期碘浓度强化程度(IC;IC_A、IC_P、IC_D)。比较良恶性浆膜腔积液的NCTval、NCT、NIC、1C,并进行ROC曲线分析计算各参数诊断良恶性浆膜腔积液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增强三期良、恶性浆膜腔积液NCTval、N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NIC、I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增强三期中IC_D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82),当阈值为0.04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6.2%,69.6%。结论单源双能量CT增强扫描碘浓度可为鉴别良恶性浆膜腔积液提供一种敏感、有效的方法。
- 鞠烨刘爱连田士峰李烨王逸敏刘晓冬
- 关键词:浆膜腔积液双能量
- 单源双能CT不同扫描野对标准体模GSI数据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单源双能CT不同扫描野对标准体模CT能谱成像的CT值及水(碘)浓度值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应用GE公司单源双能CT(Discovery HD750)对标准水模进行GSI模式扫描,依据扫描协议,按扫描野分为两组:Large扫描野组(L组)和Medium扫描野组(M组),其余扫描条件一致,具体参数如下:管电压为140 k Vp和80 k Vp瞬时切换,螺距为1.375,层厚为5 mm,管球电流及旋转时间在180~225 m As范围进行调制,共扫描6层,扫描完成后以1.25 mm层厚进行无间隔标准算法重建。重建图像包括70 ke V单能量图像及水(碘)基物质图像。由两名观察者独立进行数据分析测量,图像分析与测量均在AW4.5工作站进行,测量时以水模图像中心为原点,将面积为3 000 mm2的圆形感兴趣区(ROI)分别放置于水模正中、前、后、左、右5个位置,ROI距体模切缘约9 mm,在单能量及水基图像上分别测量每组6个层面不同位置的CT值及其SD值、水浓度值及其SD值,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两观察者测量值的一致性,选择标准差小的数据进行分析。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数据是否存在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标准水模CT值为0 HU、水浓度值为1 000 mg/cm3作为金标准,分别将两组不同位置的CT值、水(碘)浓度值与金标准对照。结果:两观察者测量计算一致性良好,ICC值均〉0.75。1两组CT值比较,两组间CT值及其SD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及L组CT值的均值分别为(3.07±1.49)HU、(2.11±2.47)HU,CT值M组均小于L组,M组更接近金标准,SD值M组大于L组。2两组水(碘)浓度值比较,两组间水(碘)浓度值及SD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平均水浓度值为(1 001.86±1.99)mg/cm3,其平均SD值为4.70±0.50,L组平均水浓度值为(1 002.24±1.88)mg/cm3,其平均SD值为4.31±1.42,CT值M组均小于L组,M组与金标准更�
- 刘晓冬刘义军刘爱连孙美玉刘静红田士峰李烨韩铮王逸敏郭维亚刘泽群赵莹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 宽体探测器全肾脏CT灌注扫描持续时间对灌注参数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应用Revolution CT行轴位全肾脏灌注成像,扫描持续时间对灌注参数值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研究双侧肾脏无器质性病变患者42例,按照灌注扫描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短灌注组(A组)和长灌注组(B组)。使用Revolution CT机轴扫模式进行灌注扫描,探测器宽度16 cm。A组采用管电压80 k Vp,管电流200 m A,每2 s(曝光0.5 s,间隔1.5 s)采集1次,共采集25期图像,总灌注时间50 s。B组采用管电压120 k Vp,管电流55 m A,采用间隔采集,每次采集时间均为2 s(曝光0.5 s,间隔1.5 s),最终获得23期图像,总灌注时间为594 s。使用CT Perfusion4D灌注软件包进行后处理,选择右侧肾门水平腹主动脉为输入动脉,得到灌注参数图。分别比较两组组内双侧肾脏皮髓质间各灌注参数及两组间肾脏皮髓质各灌注参数间的差异。记录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并比较有效剂量(ED)。结果两组组内双侧肾脏各灌注参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肾脏皮、髓质的血容量、达峰时间及表面通透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肾脏髓质的平均通过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皮、髓质的血流量和皮质的平均通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灌注扫描、髓质期及排泄期的总ED平均为(23.10±4.39)m Sv;B组为(23.19±0.00)m 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肾脏灌注成像中,短灌注时间与长灌注时间的灌注参数具有明显差异,因此需根据不同临床需要设计扫描时间。
- 刘静红刘爱连王逸敏方鑫刘义军刘晓峰田士峰
-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灌注成像
- 单源双能CT碘(水)浓度值评估脂肪肝和肝岛血供的价值
- 目的 探讨单源双能CT能谱成像的碘(水)浓度值评估脂肪肝和肝岛血供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5年9月于我院行腹部能谱CT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诊断为脂肪肝、肝岛的患者20例,男5例,女15例,年龄19...
- 赵莹刘爱连李烨陈安良王逸敏孙美玉刘义军徐明哲
- 外伤患者眼眶内侧壁解剖性凹陷与骨折的CT鉴别诊断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外伤患者眼眶内侧壁解剖性凹陷与骨折好发部位的CT征象,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外伤患者的头颅CT资料,检出眼眶内侧壁解剖性凹陷及眼眶骨折患者共161例,包括眶内壁解剖性凹陷138例、眶内壁骨折23例,对其好发部位、CT表现(骨质异常、邻近关系、间接征象)进行比较。结果解剖性凹陷好发于眼眶内侧壁中后部,骨折好发于前中部(P<0.05)。眼眶内侧壁解剖性凹陷的CT表现为骨质凹陷/曲度改变,但骨折的CT征象为骨质断裂,伴有眶内积气、软组织肿胀、眼肌或脂肪疝等。结论眼眶内侧壁解剖性凹陷与骨折的好发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者CT征象的差异也较明显,可根据有无骨质断裂、眶内积气、软组织肿胀等进行鉴别,鉴别困难时需依靠临床表现、后期随访等。
- 唐芳白琛王逸敏陈丽
- 关键词:眼眶内侧壁骨折
- R2*值预估子宫内膜样腺癌病理分级的价值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ESWAN)序列的R2*值预估子宫内膜样腺癌(EA)病理分级的价值,以期准确判断EA分级,指导临床治疗。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在1.5T MRI行ESWAN序列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EA的82例患者,按照病理分级分为3组,其中高分化组37例,中分化组28例,低分化组17例。由2位观察者分别测量各组EA病灶实质区的R2*值,检验2位观察者测量数据的一致性,分析R2*值与EA病理级别的相关性,对不同级别EA的R2*值进行组间两两比较,评估R2*值预估不同病理级别组EA的效能,并找出相应界值。结果 2位观察者测量各组数据的一致性较高(ICC>0.75)。R2*值与EA病理级别呈弱相关(r=0.464,P<0.001),高、中、低分化组EA的R2*值分别为(12.54±2.75)Hz、(13.08±2.92)Hz、(18.71±3.80)Hz,高、低分化组间及中、低分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中分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2*值预估低分化EA的曲线下面积为0.893,R2*值≥16.17 Hz为其界值,敏感度82.4%,特异度87.7%。结论 R2*值可以作为非强化方式预估低分化EA的定量指标,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田士峰刘爱连李烨陈丽华汪禾青王逸敏韩铮宋清伟
-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腺癌磁敏感加权成像女(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