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钊
- 作品数:42 被引量:144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 一种基于目标产量的红壤稻田减量化肥施用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目标产量的减量化肥施用方法,其步骤是:(1)以近5年来双季稻年平均产量的95~105%作为目标产量;(2)根据区域研究结果的推荐施肥量的90~100%作为区域平均适宜施肥量;(3)利用稻草弃田、紫云英...
- 陈安磊王卫张文钊陈春兰谢小立魏文学
- 文献传递
- 不同母质发育旱地土壤反硝化功能差异及其关键影响因素被引量:3
- 2019年
- 农田土壤反硝化作用强度具有较高的空间异质性,不同类型土壤反硝化作用活性的影响机制可能存在差异。本研究通过大规模样带调查,系统采集了3种不同母质发育的旱地农田土壤,对比分析了土壤反硝化能力的差异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发现:土壤反硝化势在3个类型土壤间有显著差异,其中河流冲积物发育的潮土(AS)反硝化势(以单位时间单位质量土壤的N2O释放量表示)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类型土壤22.22~579.09μg/(kg·h),平均高达213.34μg/(kg·h),黑土(BS)的反硝化势平均为136.38μg/(kg·h),略高于第四纪红色黏土发育的红壤(QRCS)(96.17μg/(kg·h)),但两者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与反硝化势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在本研究所测定的土壤性质中,pH可能是影响不同类型土壤反硝化势差异的关键因素,另外,有机质含量对3个类型土壤反硝化势也有一定影响。同一母质发育的土壤,反硝化能力在不同采样地点也存在差异,而且调控不同类型土壤内部反硝化势的关键土壤环境因素不尽相同,其中对第四纪红色黏土发育的红壤、潮土和黑土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分别为土壤有机质、pH和黏粒含量。
- 邢肖毅盛荣徐慧芳张文钊侯海军魏文学
- 关键词:潮土
- 红壤稻田复种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 2023年
- 明确红壤稻田不同复种方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和生物量氮(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MBN)含量的变化可为红壤稻田种植结构优化和土壤质量提升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以红壤稻田复种方式长期定位试验(2012年开始)为研究对象,设早稻-晚稻-冬闲(DR,对照)、中稻-冬闲(MR)、中稻-油菜(MRR)和中稻-白露菜-油菜(MRPR)等4种复种方式,分别在油菜苗期(1月)、油菜成熟期(5月)、中稻成熟期(9月)和晚稻成熟期(11月)采集耕层(0~15 cm)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化学性质、MBC和MBN含量及微生物量碳氮计量比等指标,探讨不同复种方式对红壤稻田MBC和MBN的影响。结果显示,复种方式和取样时间均显著影响土壤化学性质、MBC和MBN含量及其计量比。与DR相比,中稻复种方式(MR、MRR和MRPR),尤其是MRR和MRPR显著(P<0.05)降低了土壤MBC和MBN含量,并改变了微生物量碳氮计量比。同时,中稻复种方式还显著(P<0.05)降低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和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含量,但对其他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取决于取样时间。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土壤MBC含量与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MBN含量与可溶性有机碳和铵态氮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研究表明,红壤双季稻田转变为中稻-冬闲、中稻-油菜或中稻-白露菜-油菜均可降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应适当调整中稻复种方式和优化施肥等农学措施,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维持红壤稻田可持续生产。
- 陈明君盛荣张文钊侯海军魏文学葛体达王澍
- 关键词:红壤稻田微生物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
- 湖南省不同种植制度农田土壤肥力长期演变特征被引量:2
- 2022年
- 明确不同种植制度农田肥力长期演变特征可为选择合适种植制度以提升耕地质量提供参考依据。以湖南省12个国家和省级农田长期定位试验点的种植制度试验为研究对象,选择当地习惯施肥条件下的水稻—水稻—黑麦草(RRR)、水稻—水稻—紫云英(RRC)、水稻—水稻—大麦(RRB)、水稻—水稻—冬闲(RRW)和水稻—水稻—油菜(RRO)5种双季稻模式,烤烟—水稻(RT)、水稻—冬闲(RW)、水稻—油菜(RO)和水稻—绿肥(RG)4种一季稻模式,棉花—油菜(CR)、大豆—红薯(SS)和玉米—萝卜(MR)3种旱作模式,研究其土壤基础肥力指标和综合肥力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双季稻模式有机质含量高于旱作模式,长期习惯性施肥条件下,除RRO、RT和RW有机质含量下降外,其余均有上升。RRW、RRO、RT和RW全氮含量相对较高但均有下降,其余则均有增加。RRO和RG碱解氮含量下降明显,而旱作模式均呈增加趋势。RRO和RRW速效磷含量下降明显,而旱作模式年均增加约1.23~4.76 mg/kg。双季稻模式速效钾含量均有下降,而一季稻和旱作模式除RT和MR增加外呈下降趋势或无明显变化。双季稻模式综合肥力下降,而一季稻和旱作模式均有上升。研究表明,湖南省不同种植制度农田肥力变化差异较大,双季稻模式应控氮重钾,一季稻模式应减施氮磷,旱作模式应培肥地力和控施磷肥。
- 宫殿林张文钊罗尊长高菊生郑超洪曦曾希柏董春华程爱武汤春纯李荣何运祥毛卫华涂赛军
-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长期定位试验农田
- 一种使长江中下游丘陵区试验田土壤水分均匀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长江中下游丘陵区试验田土壤水分均匀的方法,其步骤是:1)调查试验田四周地下水的特征;2)开挖土方:3)构建墙体;4)填埋石方:5)硬化导水沟:6)设置进排水通道。该方法简单易行,操作方便,能够解决由于试...
- 侯海军陈焱国张文钊刘毅魏文学
- 文献传递
- 土地利用方式对红壤坡地地表径流氮素流失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5年
- 为探明长期(1995年开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红壤坡地径流氮素流失的影响,通过2011年10月-2012年9月连续12个月23次径流水质动态分析,研究自然林、草地、农作、油茶林和湿地松5种坡地利用类型下径流水中氮素迁移特性及其泥沙和植物残体氮的年流失总量。结果表明:(1)径流水中氮素流失量随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表现出明显差异,径流水中氮素流失负荷为85.1-655.5g/hm2,大小顺序为农作〉油茶林〉湿地松〉草地〉自然林。(2)径流中氮素以无机态氮(DIN)为主,其中硝态氮是DIN的主要形态,占全氮的31.5%-54.8%,是铵态氮(NH+4-N)的1.8-5.8倍,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较低,仅占径流TN的10.1%-17.1%,远小于颗粒态氮(PN)所占全氮比值(21.4%-37.2%)。(3)泥沙和植物残体氮素年流失量分别为37.0-154.2g/hm2和28.1-249.6g/hm2,占各利用方式下氮流失总量的17.0%-77.1%,其中自然恢复林地所占比例最高(77.1%),而其他利用方式泥沙和植物残体氮素年流失量(17.0%-30.3%)远低于通过径流水流失的氮量(69.7%-83.0%)。总体来看,径流量是导致土地利用方式间氮迁移通量产生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
- 陈安磊王卫张文钊王飞尹春梅李雁勇魏文学谢小立
- 关键词:氮地表径流土地利用方式红壤坡地
- 一种绿狐尾藻干物质的育苗基质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狐尾藻干物质的育苗基质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组合物包括绿狐尾藻干物质、红土、珍珠岩、氮肥、磷肥和钾肥;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1)绿狐尾藻收获后,晾干水分,获得绿狐尾藻干物质;2)将步骤1)获得的绿狐...
- 侯海军刘飞刘毅张文钊魏文学
- 文献传递
- 落干对表层水稻土氮素转化及关键功能微生物丰度的影响
- 2022年
- 落干过程中稻田土壤氮素转化发生显著变化,但表层土壤不同层次的氮素转化特征及相关机制尚不清楚。通过室内土壤培养试验,探讨了落干过程中(9 d)上表层(0~5 cm)和下表层(5~10 cm)水稻土氧化还原电位(Eh)、土体氧化亚氮(N2O)浓度和排放通量等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氨氧化基因(古菌amoA和细菌amoA)和硝酸盐还原酶基因(narG和napA)的丰度变化。结果表明,经9 d落干上表层水稻土Eh由-200 mV上升至500 mV左右,而下表层在-200~0 mV之间波动。上表层水稻土NH_(4)^(+)-N含量下降速率和NO_(3)^(-)-N含量上升速率分别是下表层的2.8和1.8倍。落干过程中,上表层水稻土氨氧化作用可能是由氨氧化细菌(AOB)主导的,而驱动硝酸盐还原作用可能以含napA基因反硝化微生物为主。
- 易恋淳张文钊盛荣魏文学
- 关键词:水稻土氮素转化功能基因
- 多年稻草覆盖对土壤荧光假单胞菌phzF功能基因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
- 2014年
- 供试土壤采自桃源站红壤旱地稻草覆盖定位试验,利用末端限制性片段多态性(T-RFLP)分子技术研究不同稻草覆盖量对土壤中含phzF基因的荧光假单胞菌种群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化肥处理相比,低量稻草覆盖(LRS)对phzF基因组成的影响较小,而中量和高量稻草覆盖(MRS和HRS)显著改变了phzF基因T-RFs的相对丰度,使含phzF基因的优势荧光假单胞菌种群结构发生明显变化。RDA分析表明,在稻草覆盖条件下土壤速效钾含量是影响phzF基因组成结构的主导因子。每公顷覆盖10000 kg稻草是有利于土壤荧光假单胞菌形成良好结构的稻草用量。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稻草覆盖对土壤抗病原微生物的影响机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陆晓珍艾天成张文钊陈春兰魏文学
- 关键词:稻草覆盖荧光假单胞菌多样性群落组成
- 氮肥减量深施对双季稻产量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被引量:22
- 2019年
- 稻田生态系统是重要的N_2O排放源,氮肥施用是促进稻田N_2O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研究合理的氮肥管理措施对减少稻田N_2O排放和维持水稻高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湖南典型红壤双季稻田系统为对象,以常规施氮(CF,早、晚稻施氮量均为150kg N·hm-2)为对照,在氮肥深施条件下,设置3个减氮水平(分别减氮30%、23%和16%),研究氮肥减量深施对双季稻产量及N_2O排放的影响,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化肥点状深施到土表下约7 cm,减少30%氮肥用量可以显著提高双季稻有效穗数和实粒数,使双季稻平均增产5%;氮肥减量深施可显著降低双季稻田的N_2O排放;减氮30%处理的早、晚稻季N_2O累积排放量较CF处理降低了57%和72%;氮肥减量深施还影响双季稻田N_2O排放模式; CF处理的N_2O排放峰值出现在分蘖期,而氮肥减量深施处理除在双季稻返青期和成熟期略有N_2O排放,其余生育期间几乎无N_2O排放。通过氮肥深施,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可以维持双季稻产量稳定和降低双季稻田N_2O排放。
- 彭术张文钊侯海军侯海军陈安磊王华
- 关键词:深施N2O排放双季稻田铵态氮硝态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