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帆帆

作品数:16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卫生科技项目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8篇雷公藤
  • 8篇雷公藤红素
  • 8篇红素
  • 5篇蛋白
  • 3篇综合征
  • 2篇代谢
  • 2篇严重创伤
  • 2篇炎症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胰岛素强化
  • 2篇胰岛素强化治...
  • 2篇预后
  • 2篇增殖
  • 2篇磷酸
  • 2篇磷酸化
  • 2篇SH-SY5...
  • 2篇TAU蛋白
  • 2篇创伤

机构

  • 10篇上海市浦东新...
  • 6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市肺科医...
  • 1篇宁夏自治区人...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6篇曹帆帆
  • 10篇张登海
  • 8篇徐莉敏
  • 5篇彭彬
  • 3篇张雪
  • 3篇王莹
  • 2篇杨春欣
  • 2篇彭彬
  • 2篇李波静
  • 2篇张琴琴
  • 2篇罗前程
  • 2篇张雪
  • 2篇王莹
  • 2篇许德凤
  • 2篇金娴
  • 2篇池永斌
  • 1篇蔡晓燕
  • 1篇丁薇
  • 1篇赵云峰
  • 1篇叶青山

传媒

  • 4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研究型医...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AC对Aβ25-35诱导SH-SY5Y细胞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N-乙酰基半胱氨酸(NAC)对β淀粉样蛋白片段25-35(Aβ25-35)诱导SH-SY5Y细胞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影响。方法用凝聚态Aβ25-35刺激SH-SY5Y细胞,建立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细胞模型。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试验组。空白组为未刺激的细胞,对照组给予20μmol·L^(-1)的Aβ25-35作用6 h,试验组先给予10 mmol·L^(-1)的NAC作用24 h,然后给予20μmol·L^(-1)的Aβ25-35共同作用6 h。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CDK 5的两个亚基CDK5和P35/P25的蛋白水平,以及Tau蛋白在Thr 212和Ser396位点的磷酸化水平;采用荧光酶标法检测氧自由基(ROS)。对三组细胞的CDK5和P35/P25的蛋白水平、Thr 212和Ser396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和ROS进行比较。结果三组细胞ROS荧光值比较结果显示,空白组ROS荧光值为231±19,对照组为359±23,试验组为264±32。空白组最低,对照组最高,试验组ROS荧光值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但低于对照组(P<0.05)。空白组Tau蛋白在T212和S396磷酸化水平分别为1.03±0.09、1.04±0.05,对照组分别为1.63±0.54、1.72±0.34,试验组分别为1.31±0.09、1.21±0.05,空白组最低,对照组最高,试验组细胞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但低于对照组(P<0.05)。空白组CDK5、P35分别为1.00±0.06、1.00±0.18,对照组分别为0.75±0.14、1.12±0.13,试验组分别为0.19±0.21、0.99±0.09。空白组、对照组与试验组CDK5、P35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空白组P25水平为1.10±0.16、对照组为1.69±0.20,试验组为1.19±0.03,空白组最低,对照组最高,试验组P25值低于对照组,P25值高于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C可以降低Aβ25-35诱导SH-SY5Y细胞Tau蛋白磷酸化水平。
曹帆帆张登海王莹彭彬张雪徐莉敏
关键词:NACAΒ25-35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雷公藤红素对β淀粉样蛋白诱导SH-SY5Y细胞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雷公藤红素对β淀粉样蛋白1-42导致SH-SY5Y细胞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Aβ_(1-42)刺激SH-SY5Y细胞,建立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的细胞模型。加入雷公藤红素干预,Western印迹法检测Aβ_(1-42)导致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的变化,同时检测p-NF-κB表达情况;siRNA法下调TLR4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Aβ_(1-42)导致的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下调TLR4后,Aβ_(1-42)刺激对p-NF-κB表达的影响。结果 Aβ_(1-42)刺激SH-SY5Y细胞,导致Tau蛋白Ser199/202、Ser396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增加,而雷公藤红素能降低这两个位点磷酸化水平;Aβ_(1-42)导致细胞p-NF-κB表达增加,雷公藤红素干预后p-NF-κB表达下调,且NF-κB抑制剂BAY11-7082同样能降低Aβ_(1-42)导致的Tau蛋白异常磷酸化;下调TLR4表达,Aβ_(1-42)导致的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及p-NF-κB表达下降。结论雷公藤红素降低Aβ_(1-42)导致的SH-SY5Y细胞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可能与其抑制TLR4/NF-κB通路活性有关。
曹帆帆徐莉敏王莹彭彬张雪张登海
关键词:雷公藤红素TAU蛋白
白细胞介素-32与大鼠克雷伯杆菌肺炎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32(IL-32)在大鼠克雷伯杆菌肺炎中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7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再按实验4 h和1、3、5 d分为4个亚组,每组6只。采用经气管注入0.3 mL细菌混悬液的方法建立大鼠克雷伯杆菌肺炎模型,实验组大鼠制模前腹腔注射IL-32抑制剂蛋白酶活化受体2(PAR2);于制模后不同时间点尾静脉取血观察各组大鼠血清IL-3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8水平的变化;取肺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L-32、TNF-α、IL-8、IL-6随时间延长均逐渐升高,3 d时达峰值〔IL-32(ng/L):84.40±28.24比18.57±3.86,t=5.544,P=0.002;TNF-α(ng/L):79.27±14.64比17.82±3.86, t=9.994,P=0.000;IL-8(ng/L):55.85±10.90比16.66±3.76,t=8.544,P=0.000;IL-6(ng/L):56.65±2.57比28.48±2.11,t=19.693,P=0.000〕;PAR2预处理可使上述各指标均明显降低,3 d时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32(ng/L):54.13±6.68比84.40±28.24,t=2.560,P=0.046;TNF-α(ng/L):49.12±3.56比79.27±14.64,t=4.901,P=0.003;IL-8(ng/L):22.95±2.52比55.85±10.90,t=7.204,P=0.000;IL-6(ng/L):36.49±2.63比56.65±2.57,t=13.443,P=0.000〕。光镜下观察,实验组大鼠肺组织炎症改变较模型组有所减轻。结论 IL-32作为一种前炎症反应细胞因子,可诱导TNF-α、IL-6和IL-8的产生,抑制IL-32产生对克雷伯杆菌肺炎病情的进展有一定的作用。
许德凤郭东风叶青山刘文勋张琴琴赵蕾丁薇曹帆帆
关键词:炎症因子克雷伯杆菌肺炎
雷公藤红素改善缺血性脑损伤机制的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研究
2024年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及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雷公藤红素对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建立ICR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小鼠分为对照组及雷公藤红素治疗组,收集脑损伤组织进行代谢组学分析。采用LPS处理BV2小胶质细胞诱导体外脑损伤模型。经雷公藤红素处理后收集细胞样本进行代谢组学及蛋白组学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中有22个显著富集于天冬氨酸盐代谢、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代谢、嘌呤代谢、尿素循环等的代谢物发生显著改变;雷公藤红素处理后大多数异常的代谢物得到了回调。LPS处理后,BV2小胶质细胞中有131个生物标志物发生显著改变,这些代谢物显著富集于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苹果酸-天门冬酸穿梭、天冬氨酸代谢等。给药后大多数异常的代谢物得到了回调,其中43个代谢物达显著性差异。蛋白质组共鉴定到7590个蛋白,其中LPS处理诱导393个蛋白发生差异表达。而与LPS组相比,雷公藤红素处理后126个蛋白发生显著差异表达。功能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差异蛋白与免疫进程、炎症反应及其相关信号通路。结论体内及体外脑损伤模型可导致脑组织及细胞参与天冬氨酸代谢、嘌呤代谢等的代谢物以及参与炎症反应的信号通路发生变化,雷公藤红素可回调部分代谢物及差异蛋白的变化。
曹帆帆张登海池永斌王莹徐莉敏
关键词:雷公藤红素缺血性脑损伤蛋白质组
共伴侣分子Cdc37从人热休克蛋白90复合体解离中ATP的作用机制
2022年
目的探讨ATP导致共伴侣分子细胞分裂周期蛋白37(Cdc37)从人热休克蛋白90(HSP90)复合体解离的可能机制,为抗肿瘤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免疫共沉淀法(IP)捕获人组织淋巴瘤细胞(U937细胞)中HSP90复合体后,进行以下实验:(1)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经过ADP、17-烯丙基胺格尔德霉素(17-AAG)、亚胺二磷酸腺苷(AMPPNP)、ATP处理后HSP90复合体中的Cdc37含量,并分别与经二甲基亚砜(DMSO)处理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ATP导致Cdc37从HSP90复合体解离是单纯由ATP结合导致还是依赖ATP水解;(2)用FCM检测对照组及ATP处理后复合体中Cdc37和其他共伴侣分子中S期激酶关联蛋白1 G2等位基因抑制因子(Sgt1)、HSP70相互作用蛋白(HIP)、FK-506结合蛋白(FKBP5)、应激诱导蛋白1(STIP1)、热休克蛋白90腺苷三磷酸酶同系物1激活剂(AHSA1)的变化情况,并用IP-westernblot(IP-WB)进行验证,研究ATP导致Cdc37从HSP90复合体解离是否伴随其他共伴侣分子解离;(3)用IP-WB检测对照组及ATP处理组复合体中HSP90、Cdc37及共伴侣分子Sgt1的磷酸化水平;用FCM检测对照组、ATP组及蛋白激酶抑制剂组复合体中的Cdc37及Sgt1的含量。研究ATP导致Cdc37从HSP90复合体解离是否伴随HSP90、Cdc37及其他共伴侣分子磷酸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TP处理后HSP90复合体中Cdc37含量显著下降,而ADP、AMPPNP及17-AAG处理对Cdc37无影响;HSP90复合体中加入ATP导致复合体中Cdc37解离,伴随复合体共伴侣分子Sgt1含量降低;HSP90复合体中加入ATP后,复合体中Cdc37、Sgt1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而在HSP90复合体中加入蛋白激酶抑制剂后,会阻断ATP导致的Cdc37及Sgt1与复合体解离。结论HSP90复合体中ATP导致Cdc37解离的可能机理是:(1)ATP结合HSP90导致该复合体构象改变;(2)ATP导致Sgt1与该复合体解离,且在这个过程中伴随Cdc37与Sgt1的磷酸化增加。特异性抑制Cdc37和HSP90结合,是抗肿瘤新药研究的方向之一
曹帆帆张登海徐莉敏池永斌王莹李波静
关键词:腺苷三磷酸免疫沉淀法解离
雷公藤红素对ATRA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成熟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雷公藤红素对ATRA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成熟的影响。方法用细胞形态学、生化指标、分子标志等指标,观察雷公藤红素和/或ATRA不同处理组NB4分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TRA诱导后,NB4细胞呈现中性粒细胞分叶核形态;NBT还原能力明显增加;分化抗原CD13和CD33表达下降,而CD11b和CD15表达增加。雷公藤红素与ATRA联合应用,结果与ATRA处理组相似。结论雷公藤红素不影响ATRA诱导NB4细胞分化成熟作用,提示雷公藤红素作为分化综合征的治疗和预防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徐莉敏张登海杨春欣彭彬曹帆帆Geroges UZAN
关键词:雷公藤红素全反式维甲酸CD抗原分化综合征
雷公藤红素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在鼻咽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方法使用终浓度为1.8μmol/L的雷公藤红素处理人鼻咽癌HNE1、CNE2细胞,并设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组。用CCK-8法检测HNE1、CNE2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克隆形成数,细胞黏附与分离实验检测细胞的黏附、分离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蛋白(E-钙黏蛋白、β-连环蛋白、N-钙黏蛋白、波形蛋白)的表达。结果与DMSO对照组比较,采用1.8μmol/L雷公藤红素处理24、48、72 h后,HNE1细胞的增殖能力均降低(P均<0.05),处理48、72 h后,CNE2细胞的增殖能力均降低(P均<0.05);处理48 h后,HNE1、CNE2细胞的迁移能力均下降(P均<0.05);处理2周后,HNE1、CNE2细胞的克隆形成数均减少(P均<0.05);处理1 h后,HNE1、CNE2细胞的黏附率降低(P<0.05);处理24 h后,HNE1、CNE2细胞的分离率降低(P<0.05);处理6 h后,HNE1、CNE2细胞中E-钙黏蛋白、β-连环蛋白的表达升高(P<0.05),N-钙黏蛋白、波形蛋白的表达降低(P均<0.05)。结论雷公藤红素可抑制鼻咽癌HNE1、CNE2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
张雪张登海陈晓平滕伟强彭彬张燚王莹曹帆帆薛晓成
关键词:鼻咽肿瘤雷公藤红素上皮间质转化细胞增殖细胞迁移
血清标记物对胃食管反流病抑郁患者抑郁程度的预测作用
2023年
目的分析血清标记物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抑郁程度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收治的96例GERD患者作为GERD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32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GERD组患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检查,根据抑郁程度不同分为无抑郁、轻度、中度、重度四组。比较两组受检者及不同程度抑郁GERD患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指标、神经营养指标、免疫炎症指标、代谢指标以及维生素D(VD)水平,患者抑郁程度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指标预测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结果GERD组患者的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分别为(101.66±25.77)μg/L、(4.18±1.94)mg/L、(13.28±3.43)pg/mL、(22.02±6.83)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23±9.76)μg/L、(1.87±0.31)mg/L、(9.65±1.66)pg/mL、(13.97±2.68)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ERD组患者的VD、脂肪因子瘦素(LEP)、精氨酸加压素(AV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分别为(18.63±8.60)ng/mL、(4.58±2.10)μg/L、(98.59±10.42)mg/L、(13.90±7.72)ng/mL、(556.14±102.32)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21±8.41)ng/mL、(7.13±4.98)μg/L、(250.44±23.75)mg/L、(27.54±4.03)ng/mL、(619.43±78.4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r、CRP、TNF-α、IL-1β水平随着患者抑郁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而VD、LEP、AVP、BDNF、VEGF水平随着患者抑郁程度加重而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r、CRP、LEP、BDNF、VEGF、TNF-α均为GRED患者抑郁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BDNF、CRP预测GERD患者抑郁的曲线下面积(AUC)值较高,分别为0.925、0.881,其中BDNF敏感度最高为98.77%,CRP特异度最高为93.33%。结论GERD抑郁患者CRP、BDNF与患者抑郁程度密
曹帆帆王海明徐莉敏王莹李波静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抑郁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代谢指标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严重创伤中性粒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ⅡT)对严重创伤中性粒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41例严重创伤伴有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CT)组(n=21)和ⅡT组(n=20)。CT组:除了创伤常规治疗(包括抗休克、复苏、止血、手术、机械通气等)外,还应用静脉注射常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10.0-11.1mmol/L。ⅡT组:除了创伤常规治疗外,应用ⅡT将血糖严格控制在4.4-6.1mmol/L。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48h、72h和1周血浆TNF-α、IL-10、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细胞因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PMN凋亡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果ⅡT组血浆TNF-α、IL-10及SIRS评分分别较CT组低,ⅡT组外周PMN凋亡率较CT组高。结论ⅡT可通过促进严重创伤时PMN凋亡,降低血浆TNF—α、IL-10水平,降低过度炎症反应,改善严重创伤患者的预后。
冯刚曹帆帆俞思伟邱丽红姚峪岚庄平宋琼金娴罗前程
关键词:创伤
雷公藤红素通过NF-κB阻断尿酸钠晶体诱导的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炎性分子表达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观察雷公藤红素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微晶型尿酸钠(monosodium urate monohydrate crystal, MSU)关节腔内注射诱导SD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同时用雷公藤红素(1 mg/kg)进行干预,测定关节肿胀度、关节浸出液中炎症因子、细胞因子的转录和蛋白水平,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同时观察雷公藤红素对关节滑膜和软骨组织NF-κB表达和活化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雷公藤红素组、MSU诱导的模型组和雷公藤红素干预组(MSU+雷公藤红素),每组4只大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尿酸钠晶体模型组大鼠踝关节明显肿胀,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雷公藤红素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没有观察到雷公藤红素对尿酸钠晶体导致的足肿胀有抑制作用(P>0.05)。雷公藤红素能抑制尿酸钠导致的模型鼠炎性介质IL-8、COX-2和NO的释放,并能抑制IL-8的mRNA转录。雷公藤红素能显著抑制尿酸钠导致的模型鼠关节滑膜和软骨组织的NF-κB表达和活化。结论 雷公藤红素在体内能抑制MSU导致的炎性介质IL-8、COX-2和NO的释放,这种抑制效果与其能抑制MSU导致的NF-κB表达和活化有关。雷公藤红素作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候选新药,值得进一步研究。
曹帆帆张登海杨哲军王莹徐莉敏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雷公藤红素核因子ΚB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