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婷
- 作品数:9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论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立法完善被引量:2
- 2010年
-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也是一项重要的民主政治制度,它体现司法民主,维护司法公正。然而,我国的陪审员制度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使该制度具有实质性和有效性,应将改革的目标定位于完善与保障人民的有效参审上。
- 陈雪婷张凯
- 关键词:陪审制度人民陪审员司法改革
- 完善我国环境法律制度的思考
- 2009年
- 四川汶川地震暴露出我国环境法律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法律没有规定地震预警制度,建筑物与公用设施的防震性能也没有严格的法律规定,缺乏足够的抗震避难场所,抗震自救科普意识薄弱,在保护环境和恢复生态平衡以及保护自然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也存在着不足。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完善我国环境法律制度:依法制定环境地震预警制度,依法对建筑物与公用设施制定抗震标准,预留抗震避难场所,普及抗震自救知识,依法保护环境,恢复生态植被,同时加强对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 陈雪婷
- 关键词:地震法律制度
- 宪法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2022年
- 文章对将思政教育融入宪法学课程改革的价值进行分析,通过探讨宪法学课程思政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教学大纲中明确宪法学课程思政目标、充分挖掘宪法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宪法学课程思政落到实处、完善宪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等对策,以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合格的法治人才。
- 金玉陈雪婷李行
- 关键词:宪法学课堂教学改革
- 环境权的法理学思辨
- 2010年
- 环境权理论是环境法律中的核心问题,是环境立法、执法、环境行政管理与环境诉讼的前提。环境权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国内学者关于环境权的性质、结构形态以及内容的研究观点各异,对其进行梳理和思辨,有益于研究勾勒出一个相对清晰的理论概况。
- 陈雪婷
- 关键词:环境权法理学
- 环境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 2005年
- 通过对我国环境法制立法及实践的简要考察,指出了在环境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根据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实际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环境理念及成熟的法制建设经验,提出了几点相关环境法改革的具体意见及建议。
- 陈雪婷
- 关键词:环境法环境侵权
- 农民土地权利实现的环境支持被引量:1
- 2008年
- 土地不仅是财产,还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土地权利实现既要依赖《宪法》、《民法通则》、《物权法》等,又要依赖《环境法》等法律法规才能切实保障实施。农民是我国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农民土地权利最易受到侵害。针对我国农村目前土壤环境破坏与污染现状日益严重的情况,我们要在处罚和监督方面重点保护农民土地生态权利,在法律的正确引导下,提高农民朋友自身素质和法律意识,积极主张自身应受保护的合法权利,最终全面而充分地实现农民土地生态权利,使土地资源永续利用,造福子孙后代。
- 陈雪婷
- 关键词:农民土地权利环境保护
- 调解本位主义及其制度选择——关于现行民事诉讼中调解优先模式的法理解读被引量:2
- 2014年
- 调解优先模式的确立,标志着民事诉讼中调解本位主义的回归与复兴。本文考察分析了影响调解模式选择的现实因素,揭示了调解本位主义在中国社会赖以生长的实践土壤和制度运行的可用资源;通过对传统文化基因的分析,揭示了调解本位主义具有的民族特色和依存的文化根源;通过对司法场域中自治与强制关系的分析,揭示了调解模式具有的法治内涵。此外,本文还从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的角度,分析了判决模式和调解模式在司法实践中的消长关系。在此基础上论证了调解本位主义作为民事诉讼的制度模式在中国走向法制现代化过程中选择和复兴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 陈雪婷
- 关键词:调解模式
- 中国的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被引量:3
- 2006年
-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在我国仍旧是一对突出的矛盾,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为切入点,介绍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绿色经济结构,指出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的必要性。
- 陈雪婷
- 关键词: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环保产业生态农业
- 通识教育理念下财经类高校“经济法概论”教育教学改革探讨被引量:4
- 2020年
- 经济法通识教育是以高校非法学专业学生为教育对象,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法律思维并提高其法律意识。财经类高校不应将“经济法概论”定位于专业教育,而应明确定位为通识教育。目前仍存在着课程设计缺乏连贯性,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方法落后,考核机制不合理,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升等问题,为达到现代化通识教育目标,“经济法概论”在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应做出一系列相应的调整,以期培养出面向未来并满足于社会需求的各类优秀人才。
- 陈雪婷金玉
- 关键词:通识教育专业教育高校教育经济法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