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育新
- 作品数:41 被引量:1,328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领域野外台站研究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温榆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
- 刘静马克明张育新张强魏源送王亚炜
- 关键词: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优势种
- 城市街道空气污染物扩散模型综述被引量:29
- 2017年
- 城市街道是城市居民的活动场所,其空气质量与居民健康密切相关.空气污染扩散模型是模拟和评估街道空气质量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广受关注,但模型应用存在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介绍了4种常用的空气污染物扩散模型:ENVI-met、FLUENT、MISKAM和OSPM.通过工作原理、运算流程、时空分辨率等的对比分析,明确了各模型的适用范围及其对街道峡谷内空气质量模拟能力的差异,阐述了各模型在时间尺度、物理建模、天气模拟、湍流模拟及光化学污染方面处理能力的局限性,提出了模型优化途径.通过综合分析4种模型的研究案例,总结了模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研究可以通过激光雷达等新技术提高模型参数的获得精度,并强调综合模拟污染效应与热效应等对评估城市街道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 周姝雯唐荣莉张育新马克明
- 关键词:街道峡谷空气质量
- 坡位对北京东灵山辽东栎林物种多度分布的影响被引量:32
- 2011年
- 海拔与坡位是气象因子和立地因子的综合表现。坡位影响环境因子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与海拔共同营造物种生存的小生境,形成群落多度格局。本文选用5个描述种-多度关系的生态位模型(断棍模型BSM、生态位优先占领模型NPM、生态位重叠模型ONM、随机分配模型RAM、优势优先模型DPM),对北京东灵山辽东栎林的乔、灌、草3个层沿海拔梯度分别在上、中、下坡位进行群落多度格局调查。结果表明:在乔木层,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从下坡位到上坡位,能很好地反应群落多度格局变异的模型有由RAM、NPM向DPM过渡的趋势;能很好地拟合灌木层群落多度格局的生态位模型依次是NPM、BSM、RAM,DPM在高海拔地段拟合的效果也很好;BSM在草本层的拟合效果最好,其次是NPM和ONM。协方差分析表明,海拔和坡位都没有对辽东栎林的群落多度格局产生显著影响。
- 冯云马克明张育新郭起荣
- 关键词:海拔坡位辽东栎
- 北京东灵山海拔梯度上辽东栎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被引量:88
- 2009年
- 种群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是种群生态学的核心研究内容。为了阐明辽东栎种群海拔梯度分布特点,在北京东灵山地区辽东栎海拔分布范围(1000~1800m)内调查10条样带,研究种群大小级结构和空间分布的变异。种群的平均胸径在海拔梯度上表现出两段式的分布特征,海拔1480m为两段分布的分界点,在每一段内随海拔增加平均胸径也增加,这反映了海拔梯度上种群的不同发育历史。种群密度、种群的聚集程度、种群的结构在海拔梯度上的分布特征都与平均胸径分布相似,种群密度和聚集程度与平均胸径为负相关系,其分布趋势与平均胸径相反。总体上,东灵山海拔梯度上辽东栎种群还是比较稳定的。辽东栎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在海拔梯度上的分布特征是种群发育历史、物种特性、环境、干扰等因素在海拔梯度上综合作用的结果。
- 张育新马克明祁建冯云张洁瑜
- 关键词:海拔梯度
- 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中尺度推绎规律及其尺度依赖性研究
- 格局和尺度问题是生态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它将为更好理解格局背后的生态过程提供关键信息。尺度推绎是格局和尺度问题的本质,而找到生态格局的尺度推绎规律是进行尺度推绎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本研究以山地森森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大...
- 张育新
-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
- 温榆河水环境质量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被引量:25
- 2020年
- 温榆河是北京市重要的生态廊道.本研究基于历史文献资料和现场调查,比较分析了2006、2011和2018年温榆河水环境质量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探讨了浮游植物群落变化与水温T、溶解氧DO、pH和营养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温榆河水环境质量总体好转,经历了重度污染 →污染遏制 →水质改善过程,水污染物已从NH4+-N为主转向TN为主.NH4+-N、TN的平均浓度和平均超标倍数从2011年的15.52~19.16 mg·L^-1、9.34~8.58倍和20.21~19.58 mg·L^-1、12.47~8.79倍降低到2018年的1.93~2.66 mg·L^-1、0.29~0.33倍和5.66~6.79 mg·L^-1、2.77~2.39倍,并且温榆河和支流清河的DO和NH4^+-N浓度已基本达到水功能区划目标.与水质改善过程相对应,浮游植物群落的物种种类大幅增加,经历了绿藻门(Chlorophyta) →蓝藻门(Cyanophyta)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物种为主的变化过程,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Pielou指数(J)有所改善,但依然存在高耐污绝对优势物种小环藻(Cyclotella)和直链藻(Melosira)等,且2018年温榆河依旧处于中富营养化状态.统计分析结果表明,DO、pH、NH4^+-N、TN和TP是影响温榆河流域浮游植物多样性和蓝藻、硅藻及其他藻类密度的主要因素.
- 朱利英陈媛媛刘静刘静王亚炜王春荣魏源送
- 关键词:水环境质量浮游植物
- 坡位对东灵山辽东栎林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33
- 2012年
- 土壤微生物量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能量转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坡位作为重要的地形因子,会影响土壤微环境、土壤理化性质、地上植被的生长以及地下碳输入等,从而影响着土壤微生物量。以北京东灵山海拔1000—1800 m范围内分布的辽东栎林为研究对象,分析相同植被群落中坡位对土壤微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在各坡位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土壤理化性质在各坡位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下坡位的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显著高于中坡位和上坡位。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氮显著正相关(P<0.05),与草本丰富度显著负相关(P<0.05)。进一步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上坡位和中坡位,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机碳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而在下坡位,草本丰富度对土壤微生物量的负作用凸显。不同坡位上影响因素的差异可能是导致土壤微生物量在不同坡位间无显著差异的原因。
- 张地张育新曲来叶马克明戴斯迪
- 关键词:坡位辽东栎林土壤微生物量通径分析
- 北京城市道路灰尘重金属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价被引量:98
- 2012年
- 道路灰尘是城市中一类重要的环境介质,人群可通过吸入、摄食及皮肤接触3种途径摄入灰尘中的污染物,长期暴露在灰尘环境中会对人体造成慢性伤害.为探索北京城市道路灰尘中重金属污染的潜在健康风险,本研究于2009年对北京城市道路网络地表灰尘进行调查并获得有效样品225个.研究测定了样品中常见重金属Cd、Cr、Cu、Mn、Ni和Pb的总含量,并应用美国环保署(U.S.EPA)人体暴露风险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道路地表灰尘中重金属Mn、Ni的平均含量略低于北京市的土壤背景值,Cr含量略高于土壤背景值,Cu、Pb均值为背景值的2~3倍,Cd含量几乎超出背景值的5倍.不同途径重金属慢性每日平均暴露量排序为:手-口摄食途径>皮肤接触途径>吸入途径.重金属成人非致癌风险排序为Cr>Mn>Pb>Cu>Ni>Cd,儿童非致癌风险排序为Cr>Pb>Mn>Cu>Ni>Cd,均小于非致癌风险阈值;重金属致癌风险排序为Cr>Ni>Cd,均低于致癌风险阈值,其中以Cr和Pb的潜在健康风险最高.对比采样涉及的各行政区内儿童非致癌风险均值发现,风险值随城市功能区定位呈现梯度变化,即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Cu、Ni和Pb的健康风险与人口密度、建筑用地等因子显著相关,其含量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较大,应加强管理控制其风险.
- 唐荣莉马克明张育新毛齐正
- 关键词: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
- 海拔对辽东栎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39
- 2012年
- 以北京东灵山辽东栎林地土壤为对象,运用氯仿熏蒸-浸提法及磷脂脂肪酸分析(PLFA)法,研究林木生长季节土壤微生物群落随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辽东栎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以及微生物各类群含量均有差异但不显著;土壤细菌/真菌升高,而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阴性菌(G-)降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以及细菌、真菌、G+细菌、G-细菌的含量与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全氮呈显著正相关,土壤真菌含量与土壤碳氮比值呈正相关.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细菌/真菌和G+细菌/G-细菌)的变化主要受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显著影响,说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环境条件的变化敏感.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暖温带辽东栎林地土壤真菌和G+细菌的比例有升高的趋势.
- 张地张育新曲来叶张霜马克明
- 关键词:海拔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PLFA
- 生态系统保护现状及保护等级评估——以江西省为例被引量:1
- 2014年
- 基于生态系统的保护是防止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手段,已成为保护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对生态系统保护等级进行划分,确定局域、区域和全球尺度上生态系统保护的优先性,可为制定生态系统保护方案提供重要依据。目前,生态系统保护等级划分的常用指标包括面积流失率、幅度和代表性。以江西省生态系统为例,基于20世纪80年代的江西省植被图、生态系统图、2010年土地利用图和自然保护区图,在GIS环境下进行图层叠加运算和重分类,再进行定量评估和归一化,将江西省生态系统划分为极重要、重要和一般3个级别。结果表明:过去的30年间江西省自然生态系统面积共减少了82613.83km2,减少率超过了60%。全省的37个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中有19个类型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得到保护的面积比例较低。森林生态系统中极重要、重要和一般生态系统类型分别占省国土面积的16.7374%、5.5310%和3.8242%,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的比例分别为0.51%、3.73%和5.76%;灌丛生态系统中极重要、重要和一般生态系统类型分别占0.0975%、0.9335%和0.0100%,保护比例分别为1.72%、0.17%和0.70%;草地生态系统中极重要、重要和一般生态系统类型分别占0.2647%、0.0005%和0.1064%,保护比例分别为0.21%、0.00%和3.49%;湿地生态系统中极重要、重要和一般生态系统类型分别占0.3532%、0.0345%和1.5650%,保护比例分别为1.87%、0.00%和18.01%。从各级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来看,极重要生态系统分布范围最广,主要分布在江西省的东南部和西北部;重要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东北部;一般生态系统分布范围最小,主要分布在北部。中部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多数由于经济发展而退变为农田、城市等人工生态系统。结合江西省生态系统现状,将极重要的生态系统作为重点保护范围,因而占江西省国土面积17.46%的生态系统应该得
- 樊乃卿张育新吕一河邢韶华马克明
-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