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宏信

作品数:18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阴道
  • 7篇子宫
  • 5篇综合征
  • 5篇MRKH综合...
  • 4篇手术
  • 4篇先天
  • 3篇阴道闭锁
  • 3篇生育
  • 3篇始基子宫
  • 3篇术后
  • 3篇闭锁
  • 2篇阴道成形
  • 2篇阴道成形术
  • 2篇阴道菌群
  • 2篇诊治
  • 2篇生育力
  • 2篇女(雌)性
  • 2篇女性
  • 2篇人工阴道
  • 2篇先天畸形

机构

  • 18篇深圳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潘宏信
  • 14篇罗光楠
  • 9篇秦成路
  • 3篇石瑾秋
  • 3篇张可
  • 2篇李宝艳
  • 1篇陈春林
  • 1篇余鸿标
  • 1篇杜敏
  • 1篇龚旭
  • 1篇李伟东
  • 1篇唐杰
  • 1篇宋晓婕

传媒

  • 5篇国际妇产科学...
  • 4篇中华医学信息...
  • 3篇中国微创外科...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国际生殖健康...
  • 1篇妇产与遗传(...

年份

  • 4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膜阴道成形术(罗湖二式)术后早期人工阴道微生态分析
2018年
目的了解先天性无阴道患者在腹膜阴道成形术后人工阴道微生态的状况,探讨人工阴道微生态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1例腹膜阴道成形术术后的患者,在术后2~3周取其阴道分泌物进行微生态评价,以同期30例正常体检妇女作为对照组。结果先天性无阴道患者在腹膜阴道成形术后早期人工阴道已经有微生物生长,但普遍存在阴道微生态失衡状况,微生态失衡的发生率为100%。结论 (1)先天性无阴道患者在腹膜阴道成形术后早期已经建立阴道微生态系统。(2)腹膜阴道成型术后人工阴道的微生态失衡发生率明显增高;与正常女性相比有更高的微生态失衡比例;(3)评价术后人工阴道微生态状况对建立人工阴道的微生态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秦成路石瑾秋张可王惠子潘宏信罗光楠
关键词:腹膜阴道成形术术后阴道菌群
罗湖四式治疗合并功能性子宫的阴道闭锁(Ⅰ型)5例报告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罗湖四式(腹腔镜下闭锁阴道切开术+游离积血囊壁及腹膜行阴道成形术)治疗先天性阴道闭锁Ⅰ型合并正常子宫患者的可行性及近期效果。方法2015年7月~2016年1月对5例先天性阴道闭锁Ⅰ型合并正常子宫施行罗湖四式,术中切开闭锁阴道,腹腔镜下游离子宫下方积血囊壁作为人工阴道前壁覆盖物,游离腹膜作为人工阴道后壁覆盖物,覆盖闭锁阴道切开后创面,形成通畅的新阴道。结果5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40~198 min,平均165 min;术中出血量100~200 ml,平均140 ml。术后1个月月经来潮。5例平均随访7.4月(3~10个月),月经正常,无周期性腹痛。结论罗湖四式治疗先天性阴道闭锁Ⅰ型合并正常子宫是一种可行的微创方法,近期效果满意。使用游离的积血囊肿壁及腹膜作为人工阴道壁覆盖物和术后阴道扩张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无须长期放置子宫阴道支架。
秦成路张可龚旭石瑾秋李宝艳潘宏信罗光楠
关键词:保留生育功能
MRKH综合征的治疗及其效果被引量:4
2018年
MRKH(mayer-rokitansky-küster-hanser)综合征是以始基子宫、无阴道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发病率较低,目前国内外发病率为1/4500~1/5000。在该病的临床诊疗中,由于发病率低,有经验的诊疗团队少,容易发生误诊误治,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进一步规范该病的诊治非常必要。本团队在过去近20年里,收治超过1300例的MRKH综合征病例,本文在总结本团队的诊疗经验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诊疗共识,重点介绍MRKH综合征的治疗及其结果。
罗光楠潘宏信
关键词:MRKH综合征临床诊疗发病率始基子宫发病机制误诊误治
球海绵体肌脂肪垫在复杂膀胱阴道瘘修补术中的应用:“围堰堵瘘”法
2016年
目的探讨双层缝合技术("围堰")及球海绵体肌脂肪垫移植("堵瘘")在复杂膀胱阴道瘘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月-2015年12月,采用双层缝合技术("围堰")及球海绵体肌脂肪垫移植("堵瘘")方法对6例复杂膀胱阴道瘘患者实施经阴道修复手术。4例瘘口〉1.5 cm。4例瘘口位置高(近输尿管口)。4例有修复失败史。经阴道瘘口插入尿管至膀胱并充盈水囊,显露并支撑瘘口,双层缝合膀胱关闭瘘口;球海绵体肌脂肪垫移植加强瘘口。术后留置尿管2周。结果 6例手术全部一次修复成功。术后平均随访28个月(3-60个月),均未发现漏尿。结论双层缝合技术("围堰")及球海绵体肌脂肪垫移植("堵瘘")处理复杂膀胱阴道瘘成功率高。
潘宏信罗光楠秦成路李宝艳石瑾秋张可
关键词:膀胱阴道瘘经阴道手术
罗湖术式在阴道闭锁治疗中的应用及热点问题探讨被引量:8
2017年
先天性阴道闭锁临床表现复杂,北京协和医院把阴道闭锁分为阴道下段闭锁(Ⅰ型)和阴道完全闭锁(Ⅱ型),准确的分型有利于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对于阴道闭锁Ⅱ型,"罗湖三式"通过闭锁宫颈切除+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罗湖二式)+子宫人工阴道吻合术的组合,成功解决了阴道闭锁Ⅱ型保留生育功能的难题。对于阴道闭锁Ⅰ型中闭锁位置较高的病例,"罗湖四式"通过腹腔镜下闭锁阴道切开+腹膜阴道成形术(罗湖二式)的结合,也成功保留了患者的子宫。充分的术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对阴道闭锁的类型进行正确诊断,协助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而且应该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以避免患者延误治疗。术后利用阴道模具进行短时间定期扩张以保持人工阴道的通畅,合并严重子宫内膜异位症者可加用药物治疗。阴道闭锁保留子宫术后的远期妊娠结局有待观察。
罗光楠潘宏信
关键词:阴道闭锁阴道生育力妇科外科手术
先天性无阴道综合征的影像学研究现状被引量:2
2015年
<正>先天性无阴道(mayer-rokitansky-küster-hauser syndrome,MRKH)综合征是由Mayer于1829年首次描述,Rokitansky、Küster及Hauser作进一步报道~[1]。MRKH综合征为女性胚胎期苗勒管发育异常所致的一系列临床体征,发生率为1/4 000~1/5 000,临床表现为外阴发育正常,阴道缩短为一凹窝,始基子宫或痕迹子宫,双侧输卵管、卵巢多发育正常,有正常女性第二性征,多数染色体核型为46,XX~[2]。
潘宏信陈春林
关键词:MRKH综合征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数字化三维重建
青春恰自来——MRKH综合征患者与“石油”俱乐部
2018年
MRKH综合征是指先天性无阴道无子宫,俗称“石女”。由于网络的进步,患者对于这个病的诊断和治疗方式都能够获取很多有用的资讯,虽然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但是新一代的年轻人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往往都能够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诊治。
潘宏信
关键词:MRKH综合征俱乐部石油青春
女性先天性生殖道发育异常的磁共振成像检查被引量:1
2020年
女性先天性生殖道发育异常包括子宫体、子宫颈、阴道、输卵管等的发育异常,伴或不伴卵巢、泌尿系统、骨骼系统及其他器官的发育异常,主要以子宫发育异常最常见。女性生殖道的胚胎学发育过程十分复杂,尚未完全阐明,但是对基本的胚胎学发育特点的了解将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认识女性先天性生殖道发育异常及其病理特点,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女性先天性生殖道发育异常的解剖特点。
潘宏信罗光楠秦成路
关键词:子宫阴道输卵管先天畸形磁共振成像
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第760号委员会意见 青春期痛经和子宫内膜异位症被引量:7
2019年
痛经或者经期疼痛是青春期女性及年轻女性最常见的经期症状。大部分青春期女性经历的痛经为原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是指不伴有盆腔疾病的经期疼痛。当患者的病史提示原发性痛经,应给予经验性治疗。当患者的痛经经3~6个月的治疗没有改善,其妇产科医生应查找其他可能的病因并选择其他治疗方案。继发性痛经是指与病理改变有关的月经期痛。子宫内膜异位症是青春期继发性痛经的主要原因。
潘宏信罗光楠孙莉颖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青春期痛经妇产科医生医师协会青春期女性原发性痛经
急性梗阻性子宫阴道发育异常的管理
2020年
梗阻性子宫阴道发育异常可在青春期后表现为闭经、痛经、盆腔疼痛、反复阴道排液或不孕。对疑似梗阻性子宫阴道发育异常患者的评估应包括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妇科检查是区分处女膜闭锁与小阴唇粘连、泌尿生殖窦、阴道横隔或阴道远端闭锁的关键。对于周期性盆腔痛和闭经或持续性痛经的患者,盆腔超声是推荐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重要的是,由于青春期前子宫很小,子宫内膜缺乏刺激和阴道缺乏月经扩张,通过影像学成像诊断子宫或阴道发育异常既是一种挑战,也容易发生误诊。与有子宫阴道发育异常影像学阅片经验的放射科医生会诊可能有助于明确诊断。
潘宏信罗光楠秦成路
关键词:子宫阴道先天畸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