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赓

作品数:17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菏泽市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生物膜
  • 7篇细菌
  • 7篇细菌生物膜
  • 6篇乙烯
  • 6篇氯乙烯
  • 6篇聚氯乙烯
  • 4篇生物膜形成
  • 4篇食管
  • 4篇手术
  • 4篇葡萄球菌
  • 4篇球菌
  • 4篇外科
  • 4篇膜形成
  • 4篇表皮葡萄球菌
  • 3篇胸腔
  • 3篇生物材料
  • 3篇食管癌
  • 3篇手术治疗
  • 2篇心外科
  • 2篇胸腔镜

机构

  • 9篇菏泽市立医院
  • 7篇昆明医学院第...
  • 3篇昆明医学院第...
  • 3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云南省肿瘤医...

作者

  • 15篇许赓
  • 9篇叶联华
  • 9篇黄云超
  • 6篇赵光强
  • 4篇郭凤丽
  • 3篇雷玉洁
  • 3篇杨达宽
  • 2篇周友全
  • 2篇李莉
  • 1篇刘馨
  • 1篇马千里
  • 1篇王超峰
  • 1篇彭荣宗
  • 1篇杨立民
  • 1篇赵光强
  • 1篇陈颖
  • 1篇周云
  • 1篇王曦
  • 1篇成鹏
  • 1篇陈安宁

传媒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年份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创导管穿刺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比较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发性气胸的治疗效果,分析和探讨采取微创导管穿刺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根据患者住院先后顺序从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该院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中方便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要求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其中试验组患者采取微创导管穿刺方案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采取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方案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异。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两组均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00%(28例),相比,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0.00%(36例)显著增加,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肺复张时间、术后胸痛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占据优势,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发性气胸患者采取微创导管穿刺方案治疗,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效果明显,值得借鉴推广。
许赓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胸腔引流术
聚氯乙烯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结构观察被引量:23
2007年
目的建立聚氯乙烯(PVC)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BF)体外模型,并探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研究BF的应用价值。方法用生物膜形成阳性的表皮葡萄球菌(表葡菌)RP62A,在TBS培养基中,进行体外PVC材料表面BF形成实验动态观察,分别于培育6、12、18、24、30、48h后,用CLSM观察BF的厚度、单位面积BF群落数量、断层扫描图像、BF中活和死菌荧光比例及其三维重建图像,用环境SEM观察BF表面精细结构。结果表葡菌BF是具有高度组织化的多细胞群体结构,其中细菌密集,由活菌和死菌组成;PVC材料表面BF的形成是动态的过程,12~18h细菌黏附达到高峰,24h形成成熟BF;成熟BF中,内层、中间层及外层的活、死菌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葡菌生物膜结构复杂,CLSM与环境SEM的有机结合是观察PVC材料表面细菌BF的理想方法。
叶联华黄云超杨达宽李莉许赓赵光强马千里陈安宁
关键词:聚氯乙烯细菌生物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葡萄糖对胸心外科聚氯乙烯材料细菌ica操纵子表型的影响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 探讨不同生理浓度葡萄糖对聚氯乙烯材料(PVC)表面表皮葡萄球菌(SEP)ica操纵子表型的影响,为防治临床以生物材料为中心的感染(BCI)提供有益思路。方法 分别对ica操纵子阴性的SEP ATCC12228和ica操纵子阳性的SEP 97-337,在不同生理浓度的葡萄糖肉汤培养基中,对PVC材料进行体外动态的生物膜形成实验,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环境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形成的情况。结果 不同生理浓度的葡萄糖肉汤培养基条件下,ATCC12228和97-337对PVC材料的黏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7-337在不同葡萄糖浓度培养基中形成生物膜的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葡萄糖有利于SEP在PVC材料表面的黏附,促进SEP ica操纵子的表达,从而有利于生物膜的形成;临床治疗中,适当控制机体外周血糖浓度必将为防治临床BCI提供有益帮助。
叶联华黄云超杨达宽李莉许赓赵光强郭凤丽杨立民
关键词:聚氯乙烯葡萄糖ICA操纵子表皮葡萄球菌
溴代呋喃酮对聚氯乙烯材料表面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溴代呋喃酮对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材料表面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为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研究及临床生物材料植入感染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选用具有化学结构代表性的3种溴代呋喃酮,溴代呋喃酮1:3,4-二溴基-5-羟基-呋喃酮,溴代呋喃酮2:4-溴-5-(4-甲氧基苯基)-3-(甲氨基)-呋喃酮,溴代呋喃酮3:3,4-二溴基-5,5-二甲苯基-2(5H)-呋喃酮,分别对PVC材料片(1cm×1cm)进行表面涂层改性,将改性后的PVC材料片与大肠杆菌共同培养;将PVC材料片用75%乙醇浸泡5min后与大肠杆菌共同培养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培养6、12、18、24h,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动态观测PVC材料表面单位面积细菌群落数及细菌群落厚度,扫描电镜观察PVC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表面结构。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显示,各时间点溴代呋喃酮3组PVC材料表面单位面积细菌群落数以及细菌群落厚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溴代呋喃酮1组和溴代呋喃酮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示,与对照组比较,溴代呋喃酮3组培养后6h PVC材料表面细菌群落附着数量较少;18h时对照组及溴代呋喃酮1组和溴代呋喃酮2组PVC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结构已初步形成,而溴代呋喃酮3组PVC材料表面无明显细菌生物膜结构形成。结论不同溴代呋喃酮对PVC材料表面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不同,3,4-二溴基-5,5-二甲苯基-2(5H)-呋喃酮可抑制PVC材料表面单位面积大肠杆菌群落数和细菌群落厚度形成。
叶联华许赓黄云超周友全赵光强雷玉洁
关键词:聚氯乙烯细菌生物膜大肠杆菌
4-溴-5-(4-甲氧苯基)-3-(甲氨基)-呋喃酮对聚氯乙烯上细菌生物膜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观察4-溴-5-(4-甲氧苯基)-3-(甲氨基)-呋喃酮对聚氯乙烯表面表皮葡萄球菌形成的影响。方法用4-溴-5-(4-甲氧苯基)-3-(甲氨基)-呋喃酮覆盖在聚氯乙烯表面,通过体外生物膜形成实验,观察4-溴-5-(4-甲氧苯基)-3-(甲氨基)-呋喃酮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经4-溴-5-(4-甲氧苯基)-3-(甲氨基)-呋喃酮处理过的聚氯乙烯表面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厚度和菌落数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4-溴-5-(4-甲氧苯基)-3-(甲氨基)-呋喃酮抑制聚氯乙烯上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
许赓黄云超叶联华李振龙
关键词:生物材料细菌生物膜
溴代呋喃酮对聚氯乙烯材料表面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英文)
2016年
背景:在细菌生物膜的形成过程中,密度感应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部分溴代呋喃酮与感应系统中的自诱导物受体结合后阻断了细菌的密度感应,但也有溴代呋喃酮与自诱导物受体结合后发挥了细菌自诱导物的作用,促进细菌生物膜形成。目的:比较不同类型溴代呋喃酮对聚氯乙烯材料表面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聚氯乙烯材料分为对照组和呋喃酮1-3组。对照组聚氯乙烯材料用乙醇浸泡5 min。呋喃酮1-3组分别使用化学结构具有代表性的3种溴代呋喃酮:3,4-二溴基-5-羟基-呋喃酮、4-溴-5-(4-甲氧基苯基)-3-(甲氨基)-呋喃酮和3,4-二溴基-5,5-二甲苯基-2(5H)-呋喃酮对聚氯乙烯材料进行表面涂层改性。将改性过的4组聚氯乙烯材料与表皮葡萄球菌共同培养。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呋喃酮2组聚氯乙烯材料表面表皮葡萄球菌群落数量较少少,细菌生物膜厚度较薄,培养18 h时聚氯乙烯材料表面无明显细菌生物膜结构形成;而呋喃酮1,3组表皮葡萄球菌群落数量和细菌生物膜厚度与对照组接近。说明不同溴代呋喃酮对聚氯乙烯材料表面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不同,其中4-溴-5-(4-甲氧基苯基)-3-(甲氨基)-呋喃酮可抑制聚氯乙烯材料表面表皮葡萄球菌生长和细菌生物膜形成。
成鹏叶联华黄云超许赓赵光强郭凤丽邱良婷
关键词:聚氯乙烯细菌生物膜表皮葡萄球菌材料改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医源性表皮葡萄球菌胞间黏附素基因操纵子在聚氯乙烯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表皮葡萄球菌胞间黏附素基因(intercellar adhesion,ica)是细菌聚集的关键因子,通过分析医源性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基因型,探讨ica操纵子在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取56株医源性表皮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应用PCR法、基因测序技术检测细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包括16S rRNA、自溶素(autolysin,atlE)、纤维蛋白原结合蛋白(fi brinogen binding protein,fbe)以及ica。取医源性表皮葡萄球菌制备浓度为1×105cfu/mL的细菌悬液,并根据目的基因检测结果,分别以icaADB、atlE、fbe阳性基因型(ica操纵子阳性组)以及icaADB阴性而atlE、fbe阳性基因型(ica操纵子阴性组)与PVC材料培养。于6、12、18、24、30h各取2个PVC材料,进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测量单位视野细菌群落数量及形成的细菌生物膜厚度。结果目的基因检测示,医源性表皮葡萄球菌16S rRNA阳性率为100%(56/56);icaADB、atlE、fbe阳性基因型菌株占57.1%(32/56);icaADB阴性而atlE、fbe阳性基因型菌株占37.5%(21/56)。测序结果示,目的基因16S rRNA、atlE、fbe、icaADB扩增产物序列分别与GenBank中基因序列相符。随时间延长,ica操纵子阴性组的PVC材料表面无明显细菌生物膜形成;ica操纵子阳性组的PVC材料表面细菌群落数量逐渐增多,细菌生物膜体积逐渐增大,24h时可见成熟的细菌生物膜结构,30h时细菌生物膜体积趋于稳定。培养各时间点ica操纵子阳性组PVC材料表面单位视野细菌群落数量(F=435.987,P=0.000)及细菌生物膜厚度(F=6714.395,P=0.000)明显高于ica操纵子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源性表皮葡萄球菌可以分为ica操纵子阴性和ica操纵子阳性两类细菌;ica操纵子可以增加PVC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的形成能力、细菌群落数量及细菌生物膜厚度,在PVC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叶联华黄云超许赓杨达宽刘馨周友全郭凤丽
关键词:医源性表皮葡萄球菌细菌生物膜聚氯乙烯
微创与开放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2017年
目的研究采取微创与开放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食管癌患者,通过抛硬币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选取开放手术方案治疗,试验组患者选取微创手术方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失血量、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82.2±22.1)min、(28.5±5.5)枚、(98.5±35.2)ml、(5.1±2.0)d、(12.5±3.5)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失血量、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65.0±42.1)min、(23.5±4.5)枚、(239.8±65.2)ml、(9.5±2.3)d、(22.5±5.5)d,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失血量、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采取微创手术方案治疗,不仅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而且具有用时少、失血量少的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许赓
关键词:食管癌微创手术开放手术
非肿瘤性食管穿孔的外科治疗
2006年
叶联华黄云超赵光强许赓王曦彭荣宗
溴代呋喃酮对胸心外科聚氯乙烯材料表面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溴代呋喃酮对胸心外科聚氯乙烯(PVC)材料表面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为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研究及临床生物材料植入感染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选用化学结构具有代表性的三种溴代呋喃酮分为3组,呋喃酮1组:3,4-二溴基-5-羟基-呋喃酮;呋喃酮2组:4-溴-5-(4-甲氧基苯基)-3-(甲氨基)-呋喃酮;呋喃酮3组:3,4-二溴基-5,5-二甲苯基-2(5H)-呋喃酮;对照组:PVC材料用酒精浸泡5min;分别对4组PVC材料进行表面涂层改性,将改性过的PVC材料与表皮葡萄球菌共同培育;分别于培养6h、12h、18h和24h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动态观察PVC材料表面细菌群落及细菌生物膜厚度的形成,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PVC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表面结构。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结果显示:呋喃酮2组各时间点PVC材料表面表皮葡萄球菌群落数量和细菌生物膜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呋喃酮1组、呋喃酮3组表皮葡萄球菌群落数量和细菌生物膜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呋喃酮2组6h时PVC材料表面细菌群落附着数量较少;18h时对照组PVC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结构初步形成,而呋喃酮2组无明显细菌生物膜结构形成。结论不同溴代呋喃酮对PVC材料表面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不同,呋喃酮2可以抑制PVC材料表面表皮葡萄球菌群落数量和细菌生物膜厚度的形成。
叶联华许赓黄云超郭凤丽赵光强雷玉洁
关键词:聚氯乙烯细菌生物膜表皮葡萄球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