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雪霞

作品数:13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染色
  • 6篇染色体
  • 6篇微缺失
  • 6篇芯片技术
  • 6篇产前
  • 5篇生长发育
  • 5篇生长发育迟缓
  • 5篇发育迟缓
  • 5篇产前诊断
  • 4篇基因
  • 3篇遗传学
  • 3篇易位
  • 3篇智力低下
  • 3篇唐氏综合征
  • 3篇嵌合
  • 3篇嵌合体
  • 3篇综合征
  • 3篇芯片
  • 3篇基因芯片
  • 3篇基因芯片技术

机构

  • 13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3篇宋桂宁
  • 13篇任梅宏
  • 13篇刘雪霞
  • 9篇张璘
  • 9篇张晓红
  • 6篇张静
  • 6篇王建六
  • 3篇张静
  • 3篇张磷
  • 1篇张颜秋
  • 1篇张鳞

传媒

  • 3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中华医学超声...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胎儿心脏超声异常与染色体异常分析178例被引量:6
2021年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我国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约占所有出生缺陷的26.7%[1],在活产新生儿中发生率为0.8%~1.3%[2]。近年来,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已把产前超声提示胎儿结构异常作为产前诊断的指征之一,且建议将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技术作为一线检测方法[3-4]。染色体疾病通常为综合征性疾病,产前超声提示胎儿心脏结构异常可能为染色体综合征的表现之一,可为染色体异常提供诊断线索。因此,评估胎儿CHD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对于评估胎儿预后以及临床诊治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类型CHD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并对后期家系溯源进行分析,以期为产前遗传咨询提供信息和依据。
张璘刘雪霞耿芳芳李艳晖张成玲宋桂宁任梅宏张颜秋张晓红
关键词:染色体疾病胎儿心脏超声产前超声活产
产前诊断中有关染色体嵌合体的诊断、处理及临床分析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中羊水检查发现胎儿染色体嵌合体的处理及临床分析。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对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行羊膜腔穿刺,常规进行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对羊水检测发现胎儿染色体符合"真性嵌合"标准的患者,建议行脐血穿刺复查或间期羊水FISH复查,同时结合超声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和遗传咨询,继续妊娠者新生儿出生后随访。结果羊水穿刺10 571例患者中,共发现染色体嵌合体169例,其中真性嵌合体31例(0.29%),假性嵌合体138例(1.31%)。31例羊水检查疑似胎儿染色体嵌合的孕妇中,16例同意进一步脐血穿刺复查胎儿染色体,6例性染色体嵌合采用FISH技术对间期羊水进行检测,8人拒绝复查,1例胎死宫内。16例脐血复查患者中,4例复查结果未见异常(继续妊娠),12例与羊水中核型一致,仍为嵌合体(其中9例结合超声检测选择终止妊娠,2例继续妊娠,1例失访)。另6例行间期羊水FISH检测结果与中期羊水核型一致,依然为性染色体嵌合体(其中3例选择终止妊娠,2例继续妊娠,1例失访)。8例拒绝复查患者中2例选择继续妊娠,6例结合超声检查选择终止妊娠。另1例在孕期胎死宫内后引产。31例真性嵌合体患者中继续妊娠的10例孕妇均于新生儿出生后进行随访,目前没有发现智力及发育等方面明显异常。138例临床诊断为假嵌合体的患者均选择继续妊娠,对其进行出生后随访,17例失访,另121例中1例为室间隔缺损,2例出生低体重,其余目前未见异常。结论羊水培养及染色体分析中出现假性嵌合体几率较高,产前诊断中发现胎儿染色体嵌合者,应建议进一步复查,并结合超声结果进行相应遗传咨询,以防误诊。
张璘任梅宏宋桂宁刘雪霞张静王建六
关键词:羊水产前诊断
产前诊断一例46,XX,del(4),dup(21)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的一例罕见染色体异常的遗传学机制及预后。方法对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发现的胎儿染色体可疑结构异常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进行鉴定,同时应用全基因组基因芯片(whole genome DNA microarray)检测其染色体拷贝数变异。结果胎儿的一条21号染色体长臂疑似存在重复,即46,XX,dup(21)(?q21q22),专一序列探针FISH检测证实21号杂交区域存在重复,即nucish21q22×3,基因芯片检测证实胎儿染色体21q21.3q22.3区存在17.87Mb的片段重复,涉及GATA1、JAK2、ALL等121个0MIM基因,涵盖唐氏综合征关键区,与颅面异常、心脏异常、智力低下、发育迟缓、四肢异常等相关。此外,胎儿还存在4p16.1p16.3区8.43Mb片段的缺失,涉及FGFR3、LETM1、WHSC1、WHSC2等64个OMIM基因,涵盖Wolf-Hirschhorn综合征疾病区域,与生长发育迟缓、头面部异常、心脏异常、智力低下、肌张力减退等相关。经咨询,其家属要求于孕25周时终止妊娠。结论当核型分析无法确定染色体的结构异常时,应该用特定位点的探针进行FISH检测有利于鉴别异常的类型,结合全基因组基因芯片检测,可以分析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及其所涉及的致病基因,为临床预后及表型分析提供线索。
张璘任梅宏宋桂宁刘雪霞张静张晓红
关键词:唐氏综合征生长发育迟缓
全基因组芯片技术产前诊断父源性20p部分三体和2q部分单体胎儿一例
目的 对1例超声提示多发脏器结构畸形胎儿进行产前诊断,为其家系提供遗传咨询以避免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出生.方法 通过羊水穿刺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全基因组芯片技术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应用高分辨染色体技术对胎儿父母进行染色体核...
张璘任梅宏宋桂宁刘雪霞王建六张晓红
关键词:染色体复杂易位复发性自然流产产前诊断多发畸形
产前诊断一例46,XX,del(4),dup(21)
目的 探讨产前诊断的一例罕见染色体异常的遗传学机制及预后.方法 对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发现的胎儿染色体可疑结构异常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进行鉴...
张璘任梅宏宋桂宁刘雪霞张静张晓红
关键词:唐氏综合征生长发育迟缓荧光原位杂交
二例6号染色体微缺失和9号微重复患儿的遗传学分析及家系研究
目的 明确二例6号染色体微缺失和9号微重复综合征患儿异常染色体的来源,分析其染色体畸变和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 首先应用染色体高分辨技术对2例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进行核型分析,然后再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芯片技术(SNP ...
张磷任梅宏宋桂宁刘雪霞张静张晓红
关键词:智力低下染色体平衡易位
全基因组芯片技术产前诊断父源性20p部分三体和2q部分单体胎儿一例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对1例超声提示多发脏器结构畸形胎儿进行产前诊断,为其家系提供遗传咨询。方法通过羊水穿刺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全基因组芯片技术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应用高分辨染色体技术对胎儿父母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超声提示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受限(孕28+4超声孕周仅为26+4周)、左肾缺如、右肾发育不良、室间隔缺损、羊水偏多、消化道梗阻等。羊水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胎儿染色体核型为46,XY,der(2),der(20),t(2;20)(q37.3;p12.2),t(5;15)(q12.2;q25)pat,基因芯片结果证实胎儿2q37.3区段存在5.283Mb的缺失和20p13p12.2区段存在11.641Mb的重复,为染色体缺失/重复综合征患儿。高分辨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胎儿父亲染色体核型为46,XY,t(2;20)(q37.3;p12.2),t(5;15)(q12.2;q25),母亲染色体核型为46,XX;胎儿遗传了父亲非平衡配子而致多发畸形。结论胎儿的异常表型与染色体微缺失和微重复相关。胎儿父亲为2号和20号、5号和15号4条染色体复杂易位携带者,母亲自然妊娠生育正常儿的概率极低,建议通过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或供精辅助生殖技术以避免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出生。
张磷任梅宏宋桂宁刘雪霞王建六张晓红
关键词:染色体复杂易位复发性自然流产产前诊断多发畸形
产前诊断一例46,XX,del④,dup(21)
目的 探讨产前诊断的一例罕见染色体异常的遗传学机制及预后。方法 对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发现的胎儿染色体可疑结构异常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进行鉴...
张磷任梅宏宋桂宁刘雪霞张静张晓红
关键词:唐氏综合征生长发育迟缓
一例智力低下孕妇的遗传学分析及产前诊断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1例严重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伴一次不良孕产史的孕妇的遗传学机制,并对其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方法采用高分辨染色体G显带确定患者的核型,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e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进一步对核型进行鉴定,并采用全基因组基因芯片检测其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并分析与其临床表现的关系。通过羊膜腔穿刺对胎儿行基因芯片检测。结果孕妇为嵌合体,外周血含有47和46条染色体的2种细胞系,均包含18q21.2q23区缺失,FISH检测其中一种细胞系中的标记染色体来源于15号染色体,涉及15号染色体的短臂和含有SNRPN位点在内的部分长臂,即孕妇染色体核型为:47,XX,del(18)(q21.3),+ishmar(D1521+,SNRPN+)[82]/46,XX,del(18)(q21.3)[18]。基因芯片检测证实患者15q11.2q12区存在3.044Mb片段的重复,含有NIPA1、SNRPN等17个基因,与智力低下、自闭症、全身发育迟缓等相关,同时18q21.33q23区存在17.992Mb的缺失,含有TNFRSF11A、PHLP聊等39个基因,与智力低下、全身发育迟缓、身材矮小、腭裂等有关。胎儿芯片检测提示其18q21.33q23区段存在17.9Mb片段缺失,涉及18号染色体长臂缺失综合征区域。经家属同意于孕21周终止妊娠。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是检测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的金标准方法,结合特定位点的FISH检测有利于判断标记染色体的来源,同时结合全基因组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分析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区域所包含的致病基因及临床表型关系。
张鳞任梅宏宋桂宁刘雪霞张静王建六
关键词:嵌合体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荧光原位杂交
预防出生缺陷优生优育是全民健康的重要基石被引量:19
2020年
出生缺陷指胚胎或胎儿先天发生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等异常,可发生在各个组织、器官,表现为先天畸形或先天智力低下、聋哑等。出生缺陷是婴幼儿死亡的首要原因,也是最主要的致残、致障原因,由于部分缺陷患儿丧失生活、劳动能力,需要大量医疗费、社会保障费和福利费等,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近年来,从国家层面讲,党和政府在推进优生优育、预防出生缺陷方面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法规,为优生优育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出生缺陷防控中,广大妇幼工作者积极采取三级防控措施层层把关。一级预防通过孕前健康教育,提高保健水平,为优生优育创造良好的环境。二级预防通过孕期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技术,早发现、早诊断宫内严重缺陷儿,及时干预。三级预防通过对一些出生后的缺陷患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效地降低其致残率。通过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的宣传、普及、推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下降,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提高了出生人口的素质,为助力全民健康奠定了重要基石。
张璘刘雪霞宋桂宁李艳晖任梅宏王建六
关键词:优生优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