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晓龙

作品数:4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开角型
  • 2篇原发性开角型...
  • 2篇针刺
  • 2篇视神经
  • 2篇青光
  • 2篇青光眼
  • 2篇开角型
  • 2篇开角型青光眼
  • 1篇丹栀逍遥散
  • 1篇穴位
  • 1篇眼压
  • 1篇诱发电位
  • 1篇针刺治疗
  • 1篇针药
  • 1篇针药并用
  • 1篇证治
  • 1篇神经保护
  • 1篇神经萎缩
  • 1篇视觉诱发

机构

  • 4篇黑龙江中医药...

作者

  • 4篇赵晓龙
  • 2篇蔡萧君
  • 1篇王丽媛

传媒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中国中医眼科...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2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疏肝明目汤联合甲钴胺对肝郁气滞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视敏度及CRP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研究分析疏肝明目汤联合甲钴胺对肝郁气滞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眼压、视敏度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医院收治的156例(274眼)肝郁气滞型POAG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依据数字法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78例(136眼)以及对照组78例(138眼)。对两组患者均予以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则基于此用药方式另增加疏肝明目汤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眼压及视敏度,CRP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为57.69%,总有效率为94.87%,均较对照组的30.77%及84.62%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眼压下降值及视敏度上升值较对照组明显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过敏、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腹泻,以及不良反应的总计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利用疏肝明目汤以及甲钴胺联合治疗肝郁气滞型POAG患者的疗效更佳,还可较好地改善其眼压、视敏度及CRP水平,值得推广。
蔡萧君赵晓龙
关键词:甲钴胺肝郁气滞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眼压视敏度
窍明、承泣、太阳、睛明四穴针刺联合丹栀逍遥散辨证治疗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探讨对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患者应用窍明、承泣、太阳、睛明四穴针刺联合丹栀逍遥散辨证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患者100例(170只眼),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82只眼)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88只眼)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窍明、承泣、太阳、睛明四穴针刺及丹栀逍遥散辨证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视力、视野、血液流变学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临床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9.77%,79/88)高于对照组(69.51%,57/82)(P <0.05);治疗前,两组的视力值、平均光敏度、平均缺损积分、血液流变学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指标均得到改善(P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视力、平均光敏度、平均缺损值优于对照组(P <0.01),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值均优于对照组(P <0.05,P <0.01),生理职能、心理功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对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患者应用窍明、承泣、太阳、睛明四穴针刺联合丹栀逍遥散辨证治疗,疗效确切,可提高视力、改善视野状态、确保血液流变学稳定,从而有效保护患者视神经功能,是一种理想的治疗选择,值得临床广泛开展。
贾天琦赵晓龙郭雨佳
关键词:太阳睛明丹栀逍遥散
针药并用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RNFL厚度及GCIPL厚度的影响
目的:本课题将“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及“黄斑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厚度”设为研究靶点,把针刺窍明穴等及通窍明目Ⅳ号方列为干预手段,研究针药并用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视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
赵晓龙
关键词:青光眼视神经保护
文献传递
针刺眶内穴位结合头针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观察针刺眶内穴位结合头针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方法将90例视神经萎缩患者(111只眼)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36只眼)采用针刺眶内穴位结合头针治疗;眶内对照组30例(38只眼)单用针刺眶内穴位治疗;头针对照组30例(37只眼)单用针刺头部穴位治疗。各组均以2周(14 d)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眼针对照组总有效率60.53%,头针对照组总有效率64.8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好于眶内对照组和头针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视力、视野的平均光敏感度和平均缺损以及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的振幅和潜伏期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眶内对照组和头针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眶内穴位结合头针治疗视神经萎缩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在改善患眼视力、视野及提高视神经传导功能方面,好于普通针刺或头针治疗。
蔡萧君王丽媛赵晓龙
关键词:视神经萎缩针刺治疗视觉诱发电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