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风波
- 作品数:10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豚鼠耳蜗中脂滴的分布特点和病理生理学意义
- 耳蜗是内耳的一部分,是外周听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起传导和感受声波的作用,其核心部件是Corti’s器。Corti’s器可将来自中耳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相应的神经电信号,通过听神经传递给听觉中枢,并最终实现听觉。目前认为...
- 杨风波
- 关键词:耳蜗脂滴噪声性聋
- 文献传递
- 基于互联网+和iOS系统的听力自测软件研发和评估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开发一种基于互联网+和iOS系统的听力简易自我检测应用程序,进行临床评估。方法采用iPad平板电脑,iOS7.0.4系统,EarPods插入式耳机以及基于iPad音频系统建立的听力自我测试系统,通过仿真耳对刺激声强度进行校准。系统调整后,对20名志愿者进行纯音测听和软件自测,计算两阈值的差值。结果系统调整后,软件自测阈值与纯音测听阈值在125Hz、250Hz、500Hz、1000Hz、2000Hz、4000Hz、8000Hz两阈值之差为2.5±4.629、1.875±4.581、3.125±4.581、0.625±4.955、-1.25±3.536、-6.875±4.581、0±11.952,考虑测听环境对结果有一定影响。结论验证了本听力自测系统在耳科正常人听力测试的可靠性,需进一步验证聋病患者应用的准确性。
- 王晓东丁大雄杨风波程晓婷李欢翟所强杨仕明于宁
- 关键词:测听感音神经性聋听力
- 豚鼠、大鼠和小鼠内淋巴囊组织学的差异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比较豚鼠、大鼠和小鼠内淋巴囊组织学的差异,为内淋巴囊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成年豚鼠、SD大鼠、昆明小鼠各5只,心脏灌流后,断头取颞骨水平位常规组织切片及HE染色观察三种动物的内淋巴囊形态特征。结果三种动物内淋巴囊都含有囊腔、上皮、上皮下及囊周组织;豚鼠内淋巴囊中部上皮存在由大量细胞形成的乳头和褶皱,且乳头上可见胞质深染体积较大的细胞突向囊腔,而大鼠和小鼠内淋巴囊中部上皮仅见到胞质深染体积较大的细胞突向囊腔,少见或未见到乳头或褶皱形成。结论豚鼠与大鼠、小鼠的内淋巴囊组织形态学差异较为明显,而大鼠、小鼠间内淋巴囊形态差异较小。
- 丁大雄杨风波吕萍黄国威王晓东刘晨张悦杨仕明于宁
- 关键词:啮齿类动物耳蜗内淋巴囊
- 豚鼠耳蜗Hensen细胞脂滴的性质与分布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索豚鼠内耳Hensen细胞(Hensen cells,HC)中透明物质的性质及分布。方法 10只豚鼠分离制备好耳蜗单离Hensen细胞后,采用中性脂滴的特异分子探针Bodipy 493/503、苏丹Ⅲ、油红O染色及锇酸再固定四种染色方法对内耳组织进行染色,观察耳蜗不同区域Hensen细胞中脂滴的分布情况。结果豚鼠耳蜗不同区域Hensen细胞内均存在高透亮物质,从顶回至底回其体积逐渐变小,数量逐渐增加,至底回逐渐消失;该物质经Bodipy 493/503分子探针特异标记为绿色,被苏丹Ⅲ染色为橘红色,被油红O染色为宝石红,被锇酸后固定后呈黑色颗粒,证实为脂滴。结论四种染色方法对内耳组织的染色结果均提示内耳Hensen细胞中透明物质为脂类物质。
- 杨风波丁大雄吕萍程晓婷任红苗黄国威王晓东刘晨张悦丛涛杨仕明翟所强于宁
- 关键词:耳蜗脂滴
- 儿童突发性聋患者的预后分析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分析儿童突发性聋患者的疗效及影响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本文选取2010-11-2015-05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耳内科住院治疗的0-18岁有较完整临床资料的101例(113耳)儿童突发性聋患者的资料,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儿童突发性聋患者的性别、初诊时间、听力损失程度、是否伴发眩晕、耳鸣等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01例(113耳)儿童突发性聋患者中,男60耳,女53耳;单耳发病89耳,双耳发病24耳;发病至就诊时间1-183d,平均(18.5±22.1)d。8耳(7.1%)为轻度听力损失,7耳(6.2%)为中度听力损失,27耳(23.9%)为重度听力损失,71耳(62.8%)为极重度听力损失。伴发耳鸣症状者88耳(77.9%),伴发眩晕症状者62耳(54.9%)。经系统治疗后痊愈11耳(9.7%),总有效率为36.3%。对儿童突发性聋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听力损失程度,初诊时间,性别,侧别对疗效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突发性聋患儿一般听力损失重;但经积极及时的治疗后,仍有好转甚至痊愈的可能。初诊时间越短、听力损失程度越轻者疗效较好;单侧聋患者较双侧聋患者疗效好;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疗效好。是否伴发耳鸣、眩晕,ABR及DPOAE是否引出对儿童突发性聋的预后无明显的影响。
- 李凤娇薛希均王莉杨风波王洪阳关静杜婉熊文萍吴楷文吴慕坤尹自芳兰兰王大勇王秋菊
- 关键词:突发性聋儿童预后
- 对咽喉反流性疾病进行心理治疗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究PPI联合心理治疗对存在焦虑、抑郁状态咽喉反流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对通过RSI及RFS量表评定的200例反流性咽喉疾病患者行焦虑抑郁(SAS、SDS)评分,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药物及心理治疗2个疗程(8周),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1个疗程(4周)后再行心理治疗进行一个疗程,通过RSI及RFS评定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情况,并同期行SAS及SDS量表评定。结果观察组第1个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RSI、RF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1、2个疗程后RSI、RF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2个疗程后SAS及SD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药物及心理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焦虑抑郁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石敏张丽杨靓杨靓吕萍杨风波
- 关键词:耳鼻咽喉疾病咽喉反流性疾病心理治疗
- 耳鸣精细化检查与多元复合声治疗对慢性耳鸣短时疗效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通过耳鸣精细化检查及给予患者多元复合声治疗,分析慢性耳鸣患者基本特征及短时疗效,为慢性耳鸣声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5月112例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以耳鸣为主诉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翔实的病史采集、常规纯音测听和精细化检查、填写耳鸣障碍量表、耳鸣调查表,根据检查结果给予短时程多元复合声治疗。将患者性别、年龄、患者听力分级、耳鸣主调声频率、音调响度畸变反馈及残余抑制试验结果与患耳多元复合声短时疗效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12例(163耳)患者中,男52例(46.4%),女60例(53.6%),年龄10~84岁;61.61%的患者听力正常;耳鸣主调频率以高频为主,占58.90%;音调响度畸变反馈及残余抑制试验结果阳性率各占59.51%、56.45%;THI显示耳鸣严重程度以中度及以下为主,占75.00%;54.29%的患者经多元复合声治疗后自诉耳鸣好转,初步可以认为多元复合声短时疗效尚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听力分级、音调响度畸变反馈及残余抑制试验结果是患耳多元复合声短时疗效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给予慢性耳鸣患者多元复合声治疗后,耳鸣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说明这种个性化地根据每一个患者的耳鸣频率制定最合适的声治疗方案以及给予积极的心理疏导对于慢性耳鸣患者的治疗初见成效。
- 石敏张雪迎曹雷文艺贺苗苗杨风波丁大雄于宁吕萍
- 关键词:耳鸣
- 豚鼠耳蜗Hensen's细胞脂滴的形态学研究
- 杨风波吕萍杨仕明于宁
- 3种常用啮齿类实验动物内淋巴囊解剖定位差异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究耳科常用实验动物内淋巴囊解剖位置及其异同,为临床内淋巴囊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研究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成年豚鼠、SD大鼠及KM小鼠,处死后取双侧颞骨和枕骨,明确内淋巴囊的位置及毗邻关系,然后将枕骨与颞骨分离,标定前庭导水管外口;解剖结果通过组织切片得以验证。结果 3种常用啮齿类实验动物内淋巴囊均在内听道后下方,在后半规管下方的骨盖外侧,其骨盖各不相同。豚鼠骨盖为一块薄骨板,大鼠骨盖为较长骨棘,小鼠骨盖为稍长骨棘,骨盖下都能见到前庭导水管外口;颞骨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证实解剖位置就是内淋巴囊。结论 3种常用啮齿类动物内淋巴囊解剖位置大致相同,仅在解剖标志或组织形态上略有不同。
- 丁大雄杨风波吕萍张悦王晓东刘晨黄国威杨仕明于宁
- 关键词:实验动物解剖学耳蜗内淋巴囊
- HA-bPEI纳米颗粒携带Atoh1质粒豚鼠耳蜗转染观察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利用透明质酸(HA)修饰分支型聚乙烯亚胺(b PEI)纳米颗粒制备新型非病毒基因载体,包载Atoh1-EGFP质粒,检测其在活体豚鼠内耳的转染效率。方法质粒提取后按照COOH/N/P=4:10:1合成纳米载体基因复合物并进行表征。利用圆窗膜渗透的方法,导入实验动物耳蜗。术后7天,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观察基底膜铺片和切片了解转染情况,并利用Western Blot和RT-PCR技术分别从蛋白和核酸水平验证转染结果。结果按照本研究实验方法可成功合成表面带有负电荷的纳米级别的基因载体复合物颗粒,导入实验动物耳蜗后7天取材,基底膜铺片的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基底膜内外毛细胞可检测到绿色荧光蛋白显色,基底膜底转的转染效率达81.7±4.71%,中转可达33.8±9.02%。结合冰冻切片结果发现,表达的绿色荧光蛋白主要位于耳蜗底转和部分中转,顶转及内外毛细胞以外区域未见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基底膜细胞未见明显变形损伤。Western Blot和RT-PCR结果也验证了Atoh1基因在基底膜上的成功转染。结论 HA修饰b PEI纳米颗粒制备基因载体可成功实现耳蜗的基因转染,且未见对基底膜细胞产生明显的毒性。合成简单、成本较低,是理想的内耳基因转染载体。
- 王方园陈志婷邓雄威吴雁张悦杨风波杨仕明吴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