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病理
  • 6篇临床病理
  • 6篇临床病理分析
  • 6篇病理分析
  • 3篇肿瘤
  • 3篇卵巢
  • 3篇免疫
  • 3篇病理特征
  • 2篇组织化学
  • 2篇临床病理特征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结核
  • 2篇抗酸
  • 2篇抗酸染色
  • 2篇肺结核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机构

  • 10篇厦门大学

作者

  • 10篇李宝华
  • 5篇步晓琳
  • 3篇史连国
  • 3篇连爱琼
  • 2篇丁毅
  • 1篇张海萍
  • 1篇钟山
  • 1篇张静华
  • 1篇吴晓鹭
  • 1篇廖永强
  • 1篇庄严阵
  • 1篇刘家俊
  • 1篇薛秀兰

传媒

  • 3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中华灾害救援...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淋巴结血管肌瘤样错构瘤临床病理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淋巴结血管肌瘤性错构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对3例淋巴结血管肌瘤性错构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鉴别诊断讨论。结果组织学显示淋巴结边缘部分淋巴组织残存,由束状排列的平滑肌混合排列而成,其内见大小不等大血管不规则分布,散在脂肪组织。免疫组化显示平滑肌细胞SMA、desmin阳性,HMB45均阴性。结论淋巴结血管肌瘤性错构瘤罕见,主要累及腹股沟淋巴结,需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可以明确诊断。
史连国李宝华
关键词:临床病理特征
抗酸染色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在肺结核辅助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对比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对比抗酸染色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在肺结核辅助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接受研究的患者100例,将其送检标本进行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处理,并在镜下形态学的基础上对组织进行观察,得出其均表现为肉芽肿性炎伴随坏死问题,并在后期进行抗酸染色和抽提组织核酸RT-PCR检测,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做记录分析。结果:抗酸染色法阳性率比RT-PCR法低,两种检测方法数据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RT-PCR法辅助诊断结核病的确诊率更高。结论:结核病进行病理学检测同时使用RT-PCT技术,其对应的检测灵敏度较高,在结核病辅助诊断中具有积极意义。
步晓琳李宝华连爱琼陈惠芹
关键词:抗酸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肺结核
慢性乙型肝炎与脂肪肝的相关性研究
2018年
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肝细胞脂肪变程度与体质量指数(BMI)及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相关性。方法:抽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349例,依据肝细胞脂肪变程度进行分组,F1组(5%~30%肝细胞脂肪变)160例,F2组(30%~50%肝细胞脂肪变)101例,F3组(50%~75%肝细胞脂肪变)56例,F4组(75%以上肝细胞脂肪变)32例四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准确测量计算BMI,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患者血清HBV–DNA。结果:肝细胞脂肪变程度中BMI正常93例、偏胖128例、肥胖84例、重度肥胖44例;HBV–DNA 10~3~10~4 IU·mL^(-1)93例,10~5~10~6 IU·mL^(-1) 52例、10~7~10~8 IU·mL^(-1) 102例、> 10~8 IU·mL^(-1)102例。肝细胞脂肪变程度与BMI呈正相关(r=0.678,P <0.05),肝细胞脂肪变程度与HBV–DNA水平无相关性(P> 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肝细胞脂肪变程度与BMI呈正相关,与HBV–DNA水平无相关性,建议在抗乙肝病毒治疗基础上联合饮食控制及运动疗法减轻肝细胞脂肪变程度,有望能控制病情发展,对改善预后起着重要临床意义。
张静华薛秀兰刘家俊李宝华吴晓鹭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细胞脂肪变
阑尾杯状细胞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阑尾杯状细胞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3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病理科诊治的11例阑尾杯状细胞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免疫组化检查,4例行基因检测。收集病历资料,分析阑尾杯状细胞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11例阑尾杯状细胞腺癌患者经临床检查发现,在大体外观上均呈阑尾炎样,其中1例阑尾管腔明显闭塞,1例阑尾末端明显扩张,1例阑尾浆膜面暗褐色伴穿孔且浆膜面粘连。所有研究对象有2例累及回盲部,1例同时累及结肠肠壁,3例侵犯系膜,1例累及十二指肠、结肠且伴有肝肾间隙种植转移,1例淋巴结转移,3例其他部位转移。从侵犯来说,4例侵犯至阑尾浆膜下层,3例侵犯至浆膜层,1例突破浆膜,3例其他部位转移;其中8例侵犯神经(+)。高级别10例,低级别1例。T3N0M0IIA1例,PT3N2aM1b 1例,Ⅳc期1例。免疫组化染色结果:3例CK7(+),7例CK20(+),8例CDX2(+),8例syn(+),4例CD56(+),5例CgA(+),Ki-67增值指数为20%~85%,平均38.75%。基因突变两例:一例为KRAS基因2号外显子检测到G13D突变,另一例为KRAS基因和NRAS基因3号外显子检测到Q61X突变。结论阑尾杯状细胞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其在形态学及生物学行为的谱系较为宽泛,恶性程度和侵袭性较高,特别是高级别的侵袭性更高,且易伴随其他病变,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医师及病理医师应提高对阑尾杯状细胞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认知,以避免漏诊和误诊的发生。
步晓琳李宝华
关键词:阑尾肿瘤腺癌免疫
肺结核病理特征及结核杆菌检测技术对比
2023年
目的探究肺结核的病理特征并比较2种常见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技术在诊断中的效果对比。方法收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病理科诊断的42例肺结核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组织形态,分析肺结核的病理特征及2种常见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技术的效果对比。结果肺结核病理表现为类上皮样肉芽肿性炎症,部分伴干酪样坏死。结核分枝杆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的阳性率高于抗酸染色(62%和4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存在特征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合结核分枝杆菌荧光PCR检测和抗酸染色可提高诊断效率。
李宝华步晓琳陈惠芹连爱琼
关键词: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抗酸染色
磷酸盐尿性间叶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2024年
磷酸盐尿性间叶性肿瘤(phosphaturic mesenchymal tumor,PMT)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源性肿瘤。1987年,Weidner等[1]首先提出了“磷酸盐尿性间叶性肿瘤”的诊断名称。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骨软化症、磷酸盐尿以及软组织和骨的肿瘤性病变。该肿瘤病理学形态缺乏特异性并具有多样性,易被漏诊、误诊。
李宝华史连国丁毅廖永强
关键词:病理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卵巢硬化性间质瘤患者进行病理组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HE染色结果均见典型假分叶状结构,丰富区域被胶原化间质或水肿性少细胞区域分隔,较多增生扩张薄壁血管。免疫组化:SMA(部分+), a-inhibin(部分+), CD34(-), S100(-), Desmin(-), Ki67(5%~8%+)。结论卵巢硬化性间质瘤少见,典型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有助于确诊,手术切除预后好。
李宝华步晓琳陈惠芹连爱琼
关键词: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病理
卵巢恶性Brenner瘤1例并文献复习
2024年
目的分析卵巢恶性Brenner瘤(MBT)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复习文献,加强对卵巢恶性Brenner瘤的认识。方法对2017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收治的1例卵巢恶性Brenner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目前国内外诊断及治疗的进展。结果患者经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确诊,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细胞角蛋白7、细胞角蛋白5/6、P63、肾母细胞瘤、P53均表达阳性,细胞角蛋白、雌激素受体、配对盒基因8、天冬氨酸蛋白酶A表达阴性。结论该类疾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依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需注意与其他卵巢癌鉴别,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李宝华步晓琳丁毅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
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57例临床病理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诊断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57例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分析其免疫表型,结合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普通型及微乳头亚型在组织病理形态上有差别,在双侧卵巢发病率,伴有非浸润性种植及伴有微小浸润等方面存在差异。结论区分浆液性交界性肿瘤普通型和微乳头型很重要,微乳头型预后较普通型差。
李宝华钟山
关键词: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染色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106例临床病理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PMLGI)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06例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形态观察、免疫组织化学综合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106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B细胞性淋巴瘤84例(79.2%),T/NK细胞淋巴瘤22例(20.8%),二者之比3.81:1;不同组织学类型的淋巴瘤其免疫表型和临床表现不同。结论: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具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准确的组织学分型对诊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史连国李宝华张海萍庄严阵
关键词:临床病理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