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获取舒血宁注射液主要成分银杏叶的化合物及靶标并进行化合物筛选,将靶标输入Uniprot获取靶标对应的基因Symbol;从人类基因数据库获取急性脑梗死疾病基因,并筛选出与银杏叶靶标基因的交集基因;运用Cytoscape 3.9.1软件绘制网络图、STRING数据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Metascape数据分析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以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通过设置口服利用度和类药性及半衰期筛选得到银杏叶主要活性成分有24种,相关作用预测靶点有288个。网络拓扑分析结果表明,Cytoscape 3.7.2拓扑分析得到PIK3R1、SRC、MAPK1、EGFR、STAT3等关键靶点。生物信息学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共获取1 281个GO条目,178条KEGG通路,主要涉及cAMP信号通路、磷脂酶D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银杏内酯(Bilobalide)、芝麻素(sesamin)、β-谷甾醇(isorhamnetin)等筛选出来的20种活性成分与互作关系排名前5位的蛋白(PIK3R1、SRC、MAPK1、EGFR、STAT3等靶点)均有较强亲和能力,结果提示银杏叶能够通过诱导细胞分化和增殖及抑制炎性因子,从而起到脑保护的作用。结论:舒血宁注射液主要成分银杏叶通过抗炎、抗氧化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揭示了银杏叶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
目的:分析小剂量甲氨蝶呤导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探讨影响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自1995-2020年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文献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关于小剂量甲氨蝶呤不良反应的个案报告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小剂量甲氨蝶呤导致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共计93例;发生不良反应的平均年龄为(55.3±18.1)岁,60岁以上的占比48.39%,男女比例为1∶2.25;给药次数小于等于3次即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有33例(35.48%),不良反应发生在30 d内的占比52.5%;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多达15种以上,其中以胃肠系统损害(27.5%),血液系统损害(26.5%);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2.4%)为主。结论:临床中使用小剂量的甲氨蝶呤亦需加强监测,密切防范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尤其应关注高龄、肾功能不全、合并用药种类较多的患者,有条件的患者在使用药物前应进行MTHFR基因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