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毕华 作品数:19 被引量:52 H指数:4 供职机构: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翻转术和去顶减压术的比较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翻转术和去顶减压术两种术式治疗肾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55例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A组)和62例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翻转术(B组)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比较,统计分析两种术式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数据资料。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复发率分别是(73.46±3.42)min、(9.25±1.67)ml、(52.27±5.48)h、(5.03±0.07)d、7.27%(4/55),B组分别是(85.64±2.33)min、(9.57±1.38)ml、(53.46±4.78)h、(5.05±0.06)d、0(0/62),A组的手术时间少于B组的手术时间,复发率大于B组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翻转术复发率明显优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是治疗肾囊肿安全、更有效的新术式。 邓毕华 陈晓峰 陈善群关键词:肾囊肿 腹腔镜 去顶减压术 改良皮瓣与沟槽负压引流技术在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 探讨通过改良皮瓣及沟槽负压引流技术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在阴茎癌患者中的应用,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自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阴茎癌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病人,共31人62侧,术中采用S形切口及精准解剖,皮瓣浅筋膜浅层得到完整保留,皮瓣用丝线固定于其下方深筋膜,平行切口切除切口两侧皮瓣边缘全层宽约5 mm,并行皮内缝合切口,术后采用沟槽负压引流方式。结果 31例患者完成62侧手术,随访时间4~51个月,淋巴漏4侧次(6.5%),切口感染2侧次(3.2%),下肢或阴囊水肿7侧次(11.3%),皮缘坏死1侧次(1.6%),未发生并发症51侧(82.3%),术后住院时间8~21 d [(12.9±2.9)d],平均留置引流管时间8~18 d [(11.2±2.6)d]。结论 改良皮瓣技术的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结合沟槽负压引流对阴茎癌的治疗具有明显优势,有利于切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邓旺龙 孙建明 邹义华 张威 邓毕华 陈晓峰关键词:阴茎肿瘤 外科皮瓣 负压引流 前列腺素E受体-4在透明质酸酶诱导大鼠慢性膀胱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受体-4(EP4)在透明质酸酶诱导的大鼠慢性膀胱炎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酶构建慢性膀胱炎症大鼠模型,尿流动力学检测膀胱功能,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筛选EP受体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P4受体蛋白表达,苏木素-伊红(HE)染色计算炎性细胞数量.结果 模型组炎性细胞数目为(45.3±6.9)个/视野;排尿时间间隔为(119.2±28.2)s;膀胱容量为(0.37±0.04) ml.对照组炎性细胞数目为(4.8±1.1)个/视野;排尿时间间隔为(439.3±16.8)s;膀胱容量为(1.26±0.06) ml.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显示明显慢性炎症,排尿时间间隔缩短,膀胱容量降低,膀胱EP4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EP4受体拮抗剂AH23848干预后,大鼠排尿时间间隔及膀胱容量明显增加(P<0.05),分别为(277.3±39.1)s、(0.96 ±0.11) ml,但膀胱炎症无明显改善.结论 EP4受体在透明质酸酶诱导的慢性膀胱炎大鼠膀胱组织中表达升高,其受体拮抗剂可能可以作为临床间质性膀胱炎潜在治疗靶点. 吕夷松 荣禄 谢云 林明恩 邓毕华 姚友生关键词:透明质酸酶 间质性膀胱炎 人类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4 2011年 背景:移行上皮细胞的分离方法有酶消化法、组织块法及刮削法3种。目的:探讨培养人类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和其传代的最佳方法。方法:培养人类膀胱移行上皮细胞,观察细胞在MEM-F12和KSFM培养基中的生长增殖以及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上皮细胞特异性蛋白标记AEl及仅在尿路上皮组织中特异表达的尿空斑蛋白UroplakinⅢ,以鉴定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分别利用4步胰蛋白酶消化法和组织块再植法对细胞进行传代培养。结果与结论:①细胞在MEM-F12培养基中较KSFM培养基中爬出及融合均快,生长状态良好。②细胞免疫荧光鉴定证实为移行上皮细胞。⑨胰蛋白酶消化传代细胞,传代第18-24h贴壁,贴壁后无法继续生长,60-72h后细胞开始凋亡:组织块再种传代细胞生长稳定迅速,24-48h细胞开始爬出,第10-16天达到80%融合,传至第4代后开始出现衰退。说明以DMEM-F12培养基进行组织块培养法和组织块再种法是人类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经济有效的方法。 郝维平 姚友生 王家伟 邓毕华 吕夷松关键词:膀胱 上皮细胞 培养基 细胞培养 不同疗程治疗支原体性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比较 姚友生 谢云 邓毕华 荣禄M3受体亚型在间质性膀胱炎中密度的变化 2020年 目的研究M3受体亚型密度在间质性膀胱炎患者膀胱黏膜中的表达。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蛋白质印迹、实时定量PCR3种实验方法检查M3受体在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膀胱黏膜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IC组(2.34±0.24)分,正常对照组(1.68±0.17)分;蛋白印迹:IC组(0.63±0.16),正常对照组(0.61±0.13);实时定量PCR:IC组(3.07±0.63)×10^-3,正常对照组(3.22±0.69)×10^-3。两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印迹和实时定量PCR实验方法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3受体亚型密度在间质性膀胱炎中表达上调。 邓毕华 姚友生 陈晓峰 林明恩关键词:M3受体 间质性膀胱炎 膀胱黏膜 85例睾丸扭转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报告 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探讨睾丸扭转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措施,分析睾丸扭转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7月郴州市第--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情况。年龄10-58岁,中位年龄15岁;左侧56例,右侧29例;冬季发病32例,春季21例,夏季16例,秋季16例;主诉阴囊疼痛83例,伴放射痛28例,烦躁、出冷汗15例,恶心、呕吐6例,发热7例。院外首诊为睾丸扭转34例,首诊为炎症或外伤等51例。有详细记录的鞘内睾丸扭转患者38例,其中由外侧向中线扭转25例(左侧14例,右侧11例);由中线向外侧扭转13例(左侧11例,右侧2例)。结果行睾丸复位固定术30例,睾丸切除术50例,手法复位2例,自行复位1例,拒绝治疗2例。50例睾丸切除,33例睾丸保留,其中起病6h内就诊7例,行睾丸复位固定术5例,手法复位1例,自行复位1例,失访1例,6例睾丸无萎缩。总体睾丸器官切除和功能丧失率达81.1%(60/74)。结论睾丸扭转主要发生在青少年期,左侧多见,冬春季多发.主诉以阴囊疼痛为主(居多),多伴恶心呕吐放射痛,易误诊。睾丸扭转方向不全是由外侧向中线扭转,不推荐手法复位。起病6 h内早期手术复位多能挽救睾丸。睾丸扭转后总体睾丸器官切除和功能丧失率高。 陈晓峰 张威 邓毕华 邓旺龙 王栋 邹义华关键词:精索扭转 睾丸固定术 手法复位 恶性肿瘤致输尿管梗阻的微创外科处理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所致输尿管梗阻的有效微创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3年3月诊治的28例恶性肿瘤所致输尿管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先采用膀胱镜下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术解除梗阻,如膀胱镜下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术失败或仍无法解除梗阻则改行经皮肾造瘘术解除梗阻。输尿管支架管每6个月更换,肾造瘘管每月更换。结果:14例患者成功采用膀胱镜下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术,其中输尿管留置支架管双侧11例,单侧3例;11例患者因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术失败改行单侧经皮肾造瘘术;3例患者膀胱镜下留置单侧输尿管支架管,术后尿液引流不良、无法解除输尿管梗阻,改行单侧经皮肾造瘘术。26例术前肾功能受损患者中20例术后四周肾功能恢复正常,6例患者术后肾功能稳定在氮质血症期(术后血肌酐191.2~330.0μmol/L,术后血尿素氮5.24~8.75mmol/L)、电解质正常,泌尿系超声提示术侧肾脏轻度积水或无积水。每3个月复查KUB未见输尿管支架管结石附着,肾造瘘管引流通畅。随访l~45个月,死亡9例,无因肾功能衰竭死亡患者。结论:恶性肿瘤致输尿管梗阻患者,膀胱镜下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术和经皮肾造瘘术两种微创外科技术可以有效解除输尿管梗阻。膀胱镜下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术可作为首选方法,对梗阻段输尿管较长、肿瘤浸润输尿管壁、多部位梗阻患者,膀胱镜下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引流不能有效解除梗阻,需行经皮肾造瘘术。 陈晓峰 陈善群 邹义华 徐清伟 许良余 许足三 郭小勇 邓毕华关键词:输尿管梗阻 经皮肾造瘘术 不同疗程治疗支原体性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疗程治疗支原体性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 自2006年11月到2014年11月,将确诊为支原体性慢性前列腺炎的265名患者随机分为四组,以培养药敏敏感的抗菌素为主要药物,按治疗的疗程分为2周(A)30名、4... 姚友生 谢云 董晓亮 张伟 邓毕华 荣禄 谢伟杰干扰FSCN1基因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凋亡、活性氧水平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干扰FSCN1基因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凋亡、活性氧(ROS)水平影响及机制。方法以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为对照细胞,通过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前列腺癌LNCaP、DU145和PC-3细胞中FSCN1 mRNA及蛋白表达;以LipofectamineTM 2000为载体,DU145细胞分为si-FSCN1组(靶向抑制FSCN1的小干扰RNAs转染DU145细胞)、阴性对照组(随机序列转染DU145细胞)及空白对照组(未转染的细胞),siRNA转染48 h,Western blot检测FSCN1、PCNA、NF-κB p65、p-NF-κB p65、IKKα和p-IKKα的蛋白表达。CCK8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ROS水平。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与RWPE-1细胞比较,LNCaP、DU145和PC-3细胞中FSCN1 mRNA(1比2.561±0.189、7.183±0.882、4.796±0.567、4.796±0.567)及蛋白表达(0.053±0.007比0.217±0.013、0.654±0.058、0.316±0.035)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si-FSCN1组FSCN1表达(0.473±0.052比0.086±0.010)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si-FSCN1组比较,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细胞活力(0.302±0.033比0.787±0.069、0.764±0.063)均升高,凋亡率(24.54﹪±1.47﹪比3.04﹪±0.36﹪、3.28﹪±0.40﹪)和ROS相对荧光强度(90.04±5.73比47.88±3.62、49.62±4.11)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si-FSCN1组比较,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PCNA(0.255±0.032比0.654±0.062、0.631±0.058)、NF-κB p65(0.092±0.011比0.296±0.032、0.318±0.037)、p-NF-κB p65(0.042±0.008比0.155±0.018、0.151±0.016)、IKKα(0.112±0.01比0.172±0.020、0.192±0.023)和p-IKKα的蛋白表达(0.051±0.005比0.102±0.011、0.091±0.009)均升高,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0.206±0.018比0.074±0.009、0.085±0.010)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细胞活力、凋亡率、ROS水平及FSCN1、PCNA、Cleaved caspase3、NF-κB p65、p-NF-κB p65、IKKα和p-IKKα的蛋白表达差� 邓毕华 陈晓峰关键词:前列腺癌 凋亡 NF-ΚB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