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武

作品数:22 被引量:82H指数:6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脓毒
  • 4篇脓毒症
  • 3篇蛋白
  • 3篇通路
  • 3篇细胞
  • 2篇有效性
  • 2篇预后
  • 2篇致痫
  • 2篇术后
  • 2篇脓毒症患者
  • 2篇皮层
  • 2篇平滑肌肌动蛋...
  • 2篇重症
  • 2篇淋巴
  • 2篇颅脑
  • 2篇颅脑损伤
  • 2篇脑损伤
  • 2篇老年
  • 2篇患者术后
  • 2篇肌肌

机构

  • 19篇重庆医科大学...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市第三人...
  • 1篇重庆市肿瘤医...
  • 1篇重庆市第九人...
  • 1篇重庆三峡医药...
  • 1篇合川区人民医...

作者

  • 21篇陶武
  • 11篇王念
  • 7篇唐泽
  • 6篇苟小红
  • 3篇李丹
  • 3篇周平
  • 2篇谢延风
  • 2篇张光伟
  • 1篇石全红
  • 1篇王佳
  • 1篇周发春
  • 1篇詹彦
  • 1篇蒋正英
  • 1篇杨缙
  • 1篇何朝辉
  • 1篇贺学农
  • 1篇赵小刚
  • 1篇邱俊
  • 1篇常卫民
  • 1篇陈晓梅

传媒

  • 4篇重庆医学
  • 3篇现代医药卫生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保健医学研究...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GF-β1和α-SMA在大鼠皮层注射FeCl3所致痫性发作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action,α-SMA)在皮层注射FeCl3所致痫...
陶武
关键词:痫性发作Α-平滑肌肌动蛋白
TGF-β_1和α-SMA在大鼠皮层注射FeCl_3所致痫性发作中的表达
2011年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action,α-SMA)的表达差异与幼年和成年大鼠皮层注射FeCl3所致痫性发作的相关性,探讨其在大鼠痫性发作中的可能机制。方法:分别用FeCl3和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注射幼年与成年大鼠皮层,观察大鼠痫性发作情况。ELISA法检测脑脊液(Cerebral spinal fluid,CSF)中TGF-β1变化,RT-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注射区域α-SMA表达。结果:只有幼鼠FeCl3组出现癫痫样发作;TGF-β1和α-SMA在幼鼠FeCl3组表达最高。结论:幼年比成年鼠更易并发癫痫发作,且TGF-β1和α-SMA表达更高,推断TGF-β1和α-SMA表达增加是幼鼠更易并发痫性发作的重要机制之一。
陶武谢延风石全红詹彦张光伟王佳
关键词:癫痫发作转化生长因子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
糖皮质激素受体激动剂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敏感反应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激动剂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通路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PP)大鼠痛敏反应的影响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NLRP3抑制剂组、治疗组,每组10只,应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法诱导NPP大鼠模型,模型组按照上述方法造模,NLRP3抑制剂组按照上述方法造模后给予NLRP3抑制剂(MCC950)干预,治疗组按照上述方法造模后给予糖皮质激素受体激动剂(地塞米松)干预,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干预28 d之后,比较各组机械痛阈、热痛阈、脊髓背角形态学变化、疼痛因子[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5-羟色胺(5-HT)]、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NLRP3/IL-1β通路蛋白表达量变化。结果:六胺银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神经原纤维变粗并缠结,可见颗粒空泡变性,内含嗜银颗粒,提示神经元坏死,与模型组比较,NLRP3抑制剂组和治疗组大鼠的神经原纤维缠结变少,颗粒空泡变性变少。TUNNEL染色结果提示,模型组大鼠神经元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NLRP3抑制剂组和治疗组神经元凋亡率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造模3、7、14、28 d的机械痛阈及热痛阈值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SP、PGE2、5-HT、IL-6、IL-8、TNF-α及NLRP3、IL-1β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NLRP3抑制剂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3、7、14、28 d的机械痛阈及热痛阈值显著升高(P<0.05)。NLRP3抑制剂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SP、PGE2、5-HT、IL-6、IL-8、TNF-α及NLRP3、IL-1β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NLRP3抑制剂组和治疗组在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受体激动剂可能通过下调NLRP3/IL-1β通路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敏反应,这可能是临床
苟小红贺学农蒋世双陶武何朝辉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
白细胞介素-6/糖蛋白130/转录激活因子3通路在百草枯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基于肺特异性白细胞介素-6(IL-6)敲除小鼠研究IL-6/糖蛋白130(gp130)/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在百草枯(PQ)诱导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方法野生型C57BL/6J小鼠分为IL-6野生型(IL-6 WT)组、IL-6 WT+PQ组,采用Sftpc(肺表面活性蛋白C基因)-Cre^(+)小鼠与IL-6^(FLOX/FLOX)小鼠交配的方式得到肺特异性IL-6敲除小鼠并分为IL-6 KO组、IL-6 KO+PQ组,单次腹腔注射PQ诱导ALI,比较四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_(2))、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值(W/D)、IL-6/gp130/STAT3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 p6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差异。结果与IL-6 WT组比较,IL-6 WT+PQ组小鼠肺组织出现了典型的ALI病理改变,肺组织胞浆蛋白中IL-6、gp130、p-STAT3、TNF-α、IL-1β表达水平及胞核蛋白中NF-κB p65的表达水平、PA-aO_(2)、W/D明显增加(P <0.05);与IL-6 WT+PQ组比较,IL-6 KO+PQ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改善,肺组织胞浆蛋白中IL-6、gp130、p-STAT3、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及胞核蛋白中NF-κB p65的表达水平、PA-aO_(2)、W/D明显降低(P <0.05)。结论 IL-6/gp130/STAT3通路激活与PQ诱导ALI有关。
王念唐泽蒋世双苟小红魏纯玲陶武
血液标志物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研究进展
2024年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由高脂血症、胆石症、酒精等原因引起的胰腺组织自我消化,导致胰腺水肿、出血和坏死等炎性损害。有相关研究报道,约10%~25% AP患者可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SAP病情进展迅速,并发症较多、死亡率高。持续恶化的器官功能衰竭是导致SAP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炎症瀑布式反应在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及病情进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炎症因子或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可以在血液反应出来。近年来,血液标志物对AP严重程度及SAP预后的预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深入了解AP的相关炎症因子或血液标志物有助于找到精确的治疗靶点,对早期干预AP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对AP涉及到的部分重要血液标志物进行综述。Acute pancreatitis (AP) is caused by hyperlipidemia, cholelithiasis, alcohol and other causes of pancreatic tissue self-digestion, resulting in pancreatic edema, bleeding and necrosis and other inflammatory damage. 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about patients with 10%-25% AP can develop into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The disease of SAP progressed rapidly, with many complications and high mortality. Worsening organ failure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leading to death in patients with SAP. Inflammatory cascade rea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and progression of acute pancreatitis, and the change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or cytokines can be reflected in the blood. In recent years, people have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ediction of blood markers on the severity of AP and the prognosis of SAP.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AP-related inflammatory factors or blood markers will help to find accurate treatment targets, and have a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early interven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AP. Therefore, some important blood markers involved in AP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刘红玲郭宇琴陶武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血液标志物
ALBI、PALBI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2024年
目的 探讨白蛋白-胆红素(ALBI)、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PALBI)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以期为临床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21年12月重庆某医院收治的163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28 d内的随访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n=82)、死亡组(n=81)。采集治疗前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分别计算ALBI、PALBI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LBI、PALBI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死亡组患者的ALBI、PALBI评分分别为(-1.48±0.12)分、(-1.75±0.10)分,明显高于存活组的(-2.07±0.09)分、(-2.02±0.08)分(P<0.05)。ALBI、PALBI评分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3(95%CI:0.738~0.833)、0.841(95%CI:0.796~0.891),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26(95%CI:0.881~0.976)。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比例、内分泌疾病患病人数比例、肾脏疾病患病人数比例、消化系统疾病患病人数比例、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动脉血氧分压(Pa O2)、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C反应蛋白(CRP)、总胆红素(TBIL)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血小板计数(PLT)、白蛋白(ALB)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APACHEⅡ评分(OR=2.494,95%CI:1.372~4.535)、高TBIL水平(OR=3.184,95%CI:1.687~6.008)、高ALBI评分(OR=3.854,95%CI:2.082~7.131)、高PALBI评分(OR=3.536,95%CI:1.859~6.725)是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ALBI、PALBI评分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二者均是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更高。
雷佳佳邓利艳王洪锦刘秋宇刘红玲陶武
关键词:脓毒症预后
新冠肺炎患者院间无缝隙转运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通过加强转运人员防护培训,制定转运前病情评估、人员分配、协调与沟通、转运准备、转运中监护与急救、转运后交接6个环节的转运流程及个性化转运方案等,建立和完善无缝隙转运的制度与流程,记录转运距离、转运时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无缝隙转运行之有效,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能节约患者院间转运时间,有利于控制转运风险,可在其他传染病暴发期间推广应用。
刘菲赵小刚陶武王念
危重脑出血患者短期临床结局的相关因素分析
2021年
目的探究危重脑出血患者短期临床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8月本院ICU收治的109例重症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发病后30 d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结果109例脑出血患者中,结局良好59例,结局不良50例;年龄≥75岁、收缩压≤110 mmHg或≥200 mmHg、血肿体积≥30 cm^(3)、血肿破入脑室是影响危重脑出血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通过分析临床危重脑出血相关危险因素,予以相应干预措施,可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降低不良预后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叶云虹伍星星陶武
关键词:脑出血预后
硫酸镁治疗成人重症哮喘有效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系统评价硫酸镁对成人重症哮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 Med、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CENTRAL、Web of Science、维普、万方、知网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到2015年12月。纳入研究硫酸镁治疗重症哮喘的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包括肺功能、住院率、心率、呼吸频率及Borg呼吸困难评分。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1 241例患有重症哮喘的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肺功能、住院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心率、呼吸以及Borg呼吸困难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的证据表明,在重症哮喘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硫酸镁,可提高患者肺功能并降低住院率。
邱俊陶武王念
关键词:重症哮喘硫酸镁META分析
丹参酮ⅡA对脓毒症大鼠肺损伤及p38MAPK/ERK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脓毒症大鼠肺损伤及p38MAPK/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丹参酮ⅡA组各10只,模型组和丹参酮ⅡA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手术法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丹参酮ⅡA组于术后即刻腹腔注射20 mg/kg的丹参酮ⅡA注射液,连续治疗48 h。治疗后,HE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测定肺组织湿/干质量(W/D)和内毒素(LPS)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38MAPK/ERK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丹参酮ⅡA组肺组织W/D显著升高(P <0.05),SOD酶活性和GSH水平显著下降(P <0.01),LPS、MDA、IL-6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P <0.01),p-p38和p-ERK1/2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P <0.01);与模型组相比,丹参酮ⅡA组肺组织W/D显著下降(P <0. 05),SOD酶活性和GSH水平显著升高(P <0.01),LPS、MDA、IL-6和TNF-α水平显著下降(P <0.01),p-p38和p-ERK1/2蛋白的表达显著下调(P <0.01);HE染色显示肺组织的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结论丹参酮ⅡA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ERK信号通路,降低脓毒症大鼠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保护大鼠肺损伤。
邱然王念唐泽李丹苟小红陶武
关键词:脓毒症肺损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