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边缘走向中心--莫言小说《红高粱》经典化的历史探析
- 文学批评对文学创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优秀的作家往往和优秀的批评家联袂而生.莫言的小说《红高粱》的经典化,自然也离不开批评家和文学史家的参与,正是如此之多的批评家和文学史家的参与,才使得莫言其人其文的精神内涵获得了不断地...
- 李宗刚余琼
- 关键词:现代小说《红高粱》
- 文献传递
- 老舍是京派作家吗?
- 2015年
- 京派文人通常是指20世纪30年代政治中心南移之后,蛰居在北京进行文学创作的文人作家。他们大多是外乡人,文学创作也很少以北京为创作背景,多选择自己魂牵梦萦的故乡。而老舍是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他的文学作品也都以北京为创作背景,然而在文学史中,很少有学者将老舍归列到"京派"文人麾下。刘勇教授于2005年和2010年发表的两篇论文,都亮出"老舍当之无愧是京派代表"的观点。但从传统意义上的"京派"文人的文学创作与老舍的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可发现老舍的文化归属:他不是京派作家。
- 寇金玲余琼
- 关键词:老舍文化归属
- 从边缘走向中心——莫言小说《红高粱》经典化的历史探析被引量:11
- 2014年
- 文学批评对文学创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优秀的作家往往和优秀的批评家联袂而生。莫言小说《红高粱》的经典化,自然也离不开批评家和文学史家的参与。正是如此之多的批评家和文学史家的参与,才使得莫言其人其文的精神内涵获得了不断的增殖。同时,大众传媒的介入对于《红高粱》的经典化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历史地看,莫言小说《红高粱》的经典化过程,正是一个从文学边缘到文学中心的位移过程。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当下,重新反观莫言小说《红高粱》的经典化过程,对文学作品持以既不"棒杀"也不"捧杀"的公允态度,对新世纪文学的健康发展具有普遍的启示意义。
- 李宗刚余琼
- 关键词:《红高粱》诺贝尔文学奖
- 1990年代《新华文摘》文学作品与评论研究
- 本文试从对1990年代《新华文摘》选摘的文学作品与评论文章的梳理入手,从《新华文摘》这一切入口,探析1990年代新时期文学的主体发展脉络,并试图分析《新华文摘》对1990年代文学走向的把握。 《新华文摘》作为最具权威性...
- 余琼
- 关键词:当代文学意识形态消费文化
- 文献传递
- 文学史书写中的“历史化”探析——以短篇小说《班主任》为例被引量:2
- 2013年
- 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伤痕文学"的滥觞,是新时期文学发展中具有标志性的作品。该作品在发表仅三年后便进入到文学史家的视野中,并被视作"伤痕文学"的开山之作。在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和新世纪的文学史书写中,我们可以发现,《班主任》进入文学史,从早期的文本之所具有的"文学性",到文本作为文学史不可绕过的一个关键点,恰是《班主任》不断被"历史化"的过程。至于海外学者关于《班主任》的历史书写,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他们在《班主任》的历史书写中,尽管带有强烈的西方意识形态的烙印,但也成为《班主任》的"历史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 李宗刚余琼
- 关键词:文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