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敏 作品数:5 被引量:22 H指数:3 供职机构: 青岛市市立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西替利嗪辅助沙丁胺醇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气道重塑、PDCD5、S1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观察西替利嗪辅助沙丁胺醇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气道重塑、程序化死亡分子5(programmed death molecule 5,PDCD5)、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 1-phosphate,S1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沙丁胺醇治疗,研究组患儿接受西替利嗪辅助沙丁胺醇治疗,均治疗7 d。比较2组患儿疗效和气道重塑[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基质金属蛋白水解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PDCD5、S1P水平变化情况。观察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7 d后,研究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2组患儿OPN、VEGF、MMP-9、TIMP-1、PDCD5、S1P水平低于治疗前,研究组OPN、VEGF、MMP-9、TIMP-1、PDCD5、S1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替利嗪辅助沙丁胺醇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可有效抑制患儿气道重塑,降低PDCD5、S1P水平,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 田文朋 徐炳磊 吕秀敏关键词:哮喘 西替利嗪 沙丁胺醇 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前、后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患儿重组人生长激素(rh GH)治疗前、后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72例确诊GHD并接受rh GH治疗6个月以上的患儿,其中32例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缺乏,回顾性分析其在接受rh GH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时清晨空腹血皮质醇(COR)、ACTH水平的变化。结果 32例伴ACTH缺乏患儿通过外源性补充氢化可的松(HC)使COR达正常水平后,再开始rh GH治疗,治疗前COR水平和使COR达正常下限时的HC剂量呈显著负相关(r=-0.899,P<0.01)。单纯HC治疗1个月后CO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ACTH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rh GH和HC替代治疗后3、6个月后COR及ACTH水平与单纯HC治疗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无ACTH缺乏患儿在rh GH治疗后COR水平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0例MRI显示下丘脑-垂体异常患儿表现为COR水平低下。结论 GHD患儿在rh GH治疗过程中可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特别是MRI显示垂体异常的患儿,应注意监测肾上腺皮质功能,及早干预。 王立敏 赵一明 吕秀敏 李桂梅关键词:生长激素缺乏症 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 肾上腺皮质功能 综合护理对小儿腹泻患儿的疗效观察 2015年 目的:小儿腹泻患儿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将112例小儿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55例,96.49%)高于对照组(47例,8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热退、止泻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小儿腹泻患儿的疗效优于常规护理疗效。 王佩佩 王立敏 吕秀敏关键词:小儿腹泻 综合护理 疗效 单中心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细菌性感染及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新生儿院内细菌性感染情况及可能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NICU收治594例新生儿临床资料,统计NICU院内感染情况及病原菌分布,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感染组(37例)和未感染组(557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NICU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594例NICU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37例,发生率为6.23%。37例病例共检出病原菌43株,其中单一病原菌感染31例,多重感染6例;所检出病原菌包括革兰氏阴性菌32株(74.42%),革兰氏阳性菌11株(25.58%)。根据感染部位统计病原菌分布,其中呼吸道感染检出病原菌19株,消化道感染检出病原菌16株,血流感染检出病原菌7株,泌尿系统感染检出1株。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早产、出生体重<1500g、出生时窒息、机械通气、抗生素使用时间≥5d、住院时间≥14d是诱发NICU患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NICU院内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为主,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早产、出生体重<1500g、出生时窒息、机械通气、抗生素使用时间≥5d及住院时间≥14d是NICU院内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 吕秀敏 王岳 王彩霞 田文朋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病原菌 危重患儿并发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7年 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是危重患儿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发病机制涉及免疫功能紊乱、基因调控及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等多个环节.通过研究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调控机制,可以对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做出早期诊断.根据机体炎症反应状态,针对发病机制的各个环节,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从而阻止全身炎症反应的进一步发展,改善危重患儿的预后. 赵炜 吴晓平 吕秀敏 徐书珍关键词: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危重病 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