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佩佩
- 作品数:5 被引量:143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页岩气储层特性预测方法和装置
- 本发明提供一种页岩气储层特性预测方法和装置,通过根据页岩气储层的TOC和全岩矿物组成,确定页岩气储层的岩相类型,进而根据岩相类型,预测页岩气储层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沉积学特征。由于采用了根据页岩气储层的TOC和全岩矿物组...
- 唐相路姜振学郝进李卓原园黄何鑫李卫兵杨佩佩
- 文献传递
- 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全孔径表征及其对含气性的控制被引量:127
- 2016年
- 页岩气主要赋存于页岩孔隙中,研究页岩孔隙结构特征是深入认识页岩气富集机理的关键。通过CO2吸附、N2吸附、CH4等温吸附和高压压汞实验,对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的孔隙结构进行了全孔径表征,并阐明了孔隙结构对页岩含气性的控制作用。页岩的微孔(〈2.0nm)、中孔(2.0~50.0nm)和宏孔(〉50.0nm)都十分发育,且分布特征变化较大。在孔体积方面,中孔提供的孔体积最多,约40.8%,其次是微孔,约34.7%,宏孔的孔体积最少,只提供24.5%。在孔隙比表面积方面,微孔占有绝对优势,约提供76.87%,其次是中孔,约23.05%,宏孔只有0.07%。中孔和微孔提供了页岩中主要的孔体积,控制了游离气的含量。微孔的比表面积与CH4最大吸附量具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且提供了页岩中主要的比表面积,控制了吸附气的含量。宏孔提供的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在页岩中不占优势,对吸附气和游离气含量的影响较弱,但可作为页岩气渗流的主要运移通道。因此,明确页岩的微孔、中孔和宏孔的分布特征,尤其是微孔对页岩中吸附气和游离气富集的贡献,对页岩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姜振学唐相路李卓黄何鑫杨佩佩杨潇李卫兵郝进
- 关键词:龙马溪组页岩气孔隙结构
- 渝东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 页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决定了页岩气赋存状态、含气量大小,是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和有利区优选的研究内容。渝东北牛蹄塘组页岩含气性好,展示出良好的勘探潜力,但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及其控制因素的研究较少。运用场发射扫描电镜以及纳米CT孔...
- 杨佩佩
- 关键词:页岩气孔隙结构牛蹄塘组
- 页岩气储层特性预测方法和装置
- 本发明提供一种页岩气储层特性预测方法和装置,通过根据页岩气储层的TOC和全岩矿物组成,确定页岩气储层的岩相类型,进而根据岩相类型,预测页岩气储层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沉积学特征。由于采用了根据页岩气储层的TOC和全岩矿物组...
- 唐相路姜振学郝进李卓原园黄何鑫李卫兵杨佩佩
- 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高演化页岩微纳米孔隙非均质性及主控因素被引量:19
- 2016年
- 对页岩气赋存的主要场所页岩孔隙的研究是解决页岩气赋存和保存机理的关键,但目前缺少有效的手段去定量刻画高演化页岩微纳米孔隙的非均质性特征。通过低压N2吸附/解吸、高压压汞、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实验,运用分形维数对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高演化页岩微纳米孔隙非均质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高演化页岩的微纳米级孔隙非均质性极强。中孔(2.0~50.0 nm)中2.0~4.5 nm的孔隙分形维数平均2.853 4,4.5~50.0 nm的孔隙分形维数平均2.736 7,这种极强非均质性主要受有机质控制。总有机碳(TOC)含量大于1.7%时,有机质孔在中孔中占主导地位,粘土矿物含量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中孔的非均质性。宏孔(〉50.0 nm)分形维数平均2.844 1,非均质性较强,主要受石英和碳酸盐等脆性矿物控制,随着碳酸盐矿物含量的增大,非均质程度增加,有机质对页岩宏孔的非均质性影响不明显。
- 唐相路姜振学李卓李卫兵杨佩佩黄何鑫郝进
- 关键词:非均质性主控因素分形维数孔隙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