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昌伟
- 作品数:6 被引量:49H指数:2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南汇南滩波致海床响应与液化研究
- 2025年
- 海床液化是海洋地质灾害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不仅会造成海床侵蚀,还会对区内海底管线、海洋设施等产生重大危害。目前,对海床液化机制研究大多基于室内物理模型实验,基于现场观测的研究较欠缺。本研究在南汇南滩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现场观测,利用固定平台的声学多普勒流速仪获得流速和水压等高频数据,并使用自制的孔隙水压力探杆获取海床土体不同深度的孔隙水压力数据。同时,分析了一次冬季大风事件期间孔隙水压力对波浪荷载的响应特征,计算了海床液化的深度。结果表明,孔隙水压力响应特征受潮位和波高的影响。总孔隙水压力响应的趋势受潮位影响,波致孔隙水压力响应的振幅受有效波高影响;研究区海床液化程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由于观测期间有效波高较低,液化深度仅为十几厘米。
- 张敬邦范代读孟令鹏崔明慧徐昌伟涂俊彪
- 关键词:孔隙水压力有效应力
- 海底观测系统及其工程布设被引量:6
- 2012年
- 海底观测系统的建设标志着海洋开发和研究的新阶段。利用观测平台可实现全天候长期、连续的观测,为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人类生存的地球,揭开浩瀚的海洋下蕴藏的秘密提供基础。欧美的海底观测已经有十多年历史.最先的观测站是在近海设立,然后才推向远洋。例如,美国新泽西州1996年建成的“LE0—15”生态海底观测站,缆长仅10公里、水深15米,
- 许惠平姜恩祝徐昌伟刘丁覃如府
- 东海海底观测小衢山试验站被引量:44
- 2011年
- 海底观测系统是海洋科学从"考察"转向"观测"的重要设施.最近在杭州湾口外的东海内陆架(30°31′44″N,122°15′12″E~30°31′34″N,122°14′40″E)建成东海海底联网观测小衢山试验站.该试验站包括双层铠装海底光电复合缆,联接具有不同型号的水密接插头、实现能源自动供给和通信传输的基站特种接驳盒,并在基站防拖网与仪器安装架上安装3种海洋观测仪器;光电复合缆通过海洋平台登陆,由台上的太阳能蓄电池实施不间断的能源供应;现场海洋观测数据通过光电复合缆传输到平台后经CDMA无线网络实时发送到实验室服务器上.试验系统已于2009年4月开始正常运行,在本文中将例举部分数据在近底边界层动力过程和海平面高度异常研究方面的初步应用,分析了底应力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以及2010年智利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对东海近岸的影响.试验站的建成是我国海底观测网建设迈出的第一步,不仅积累了经验,而且一年多来的连续观测资料表明海底观测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 许惠平张艳伟徐昌伟李建如刘丁覃如府罗胜卿范代读
- 东海小衢山综合海底观测站及海洋仪器装备测试实验平台
- 许惠平于洋徐昌伟覃如府陈华根
- 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科普材料研究
- 徐昌伟许惠平覃如府陈华根
- 地球物理深部探测科普视频
- <正>地球是一个椭球体,其表面地形复杂多样,物质分布及物理性质随空间位置的变化而不同,而正是这种物质性质的不同,为利用物理方法开展地球内部结构和构造探测提供前了提条件。本研究为深部探测计划专项第二项目第六课题的第四专题(...
- 许惠平陈华根覃如府徐昌伟
- 关键词:地球物理深部探测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