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铎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攻关项目天津市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急性
  • 2篇出血
  • 1篇代谢
  • 1篇代谢作用
  • 1篇豆状核
  • 1篇豆状核变性
  • 1篇多发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细胞
  • 1篇眩晕
  • 1篇血压
  • 1篇炎性
  • 1篇验案
  • 1篇药理
  • 1篇药理作用
  • 1篇益气
  • 1篇益气活血
  • 1篇益气活血法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损伤

机构

  • 5篇天津市中医药...
  • 3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天津市第三中...
  • 1篇赣州市人民医...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珠海市人民医...

作者

  • 5篇张铎
  • 3篇冯丽莎
  • 1篇郭义
  • 1篇李树茂
  • 1篇李平
  • 1篇郑笑男
  • 1篇何璇
  • 1篇范欣
  • 1篇陈海鹏
  • 1篇王蕊

传媒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针灸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光明中医
  • 1篇中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益气活血法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0年
总结归纳近5年来具有益气活血作用的方剂及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益气活血法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益气活血法可以显著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其作用机制主要为激活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调节PPAR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Sigma 1受体(Sig-1R)、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GTP酶动力相关蛋白1(Drp1)、线粒体转录因子A(mtTFA),抑制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减少细胞色素C释放,增强相关的酶活性,以及促进脂肪酸β氧化等。益气活血法能够通过多靶点对心肌能量代谢进行调节,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优势突出。
孙大伟张铎陈海鹏马壮王蕊索艳荣
关键词:益气活血法心肌细胞能量代谢药理作用
肝豆状核变性案被引量:3
2019年
专家推荐:郭义教授认为,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威尔逊病(Wilson disease,WD),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所致的肝硬化和以基底核为主的脑部变性疾病,为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疾病,主要由于P型铜转运ATP酶(ATP7B)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导致铜代谢障碍,铜离子从体内排出障碍,沉积于肝、脑、肾、角膜等器官而致病,临床特征为进行性加重的锥体外系症状、精神症状、肝硬化、肾功能损害及角膜色素环(K-F环),主要症状包括震颤、共济失调、语言障碍、吞咽障碍、肌强直、肌力降低、病理反射、异常步态、精神抑郁、人格改变、肝脾肿大、K-F环等。铜在体内参与造血、生成神经递质、合成各种酶等生理过程之后,在肝脏中代谢,绝大多数随胆汁排出体外,少量从尿中排泄。本病的发病率约为1/30万,属于一种发病率较低疑难病。现代医学对于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主要是口服青霉胺、Zn剂,对于症状的改善效果不明显。根据症状表现不同,可归属于中医学中"颤证""眩晕"等范畴。针灸治疗能够很好地改善肝豆状核变性所带来的神经、精神等方面的症状。本案报道的病例包括了诊断、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病例新颖,资料完整,所用诸穴将腧穴功效主治与现代研究相结合,应用于肝豆状核变性症状的改善方面,效果显著,可为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经验。
荣晓婷何璇李树茂冯丽莎郭义张铎马壮于丽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颤证眩晕针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验案1则
2021年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分为经典型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acut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AIDP)、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纯运动型AMAN)、急性运动感觉轴索型神经病(运动感觉型,AMSAN)、Miller-Fisher综合征、急性泛自主神经病和急性感觉神经病等亚型[1]。
寇晓宇张铎冯丽莎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验案
高血压中医分型与脑微出血的关系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对高血压脑微出血患者临床特征进行辨证分析,探讨不同证型临床特点。方法本研究将符合标准的高血压病患者,按其临床表现进行辨证,收集临床资料。根据头MRI检查,分为脑微出血组及非脑微出血组。结果共纳入208例高血压患者,其中脑微出血组100例。脑微出血组肝火亢盛及其兼证共38例(38%),阴阳两虚及其兼证34例(34%),此2种证型占比最多。脑微出血患者兼证以瘀证为主(P=0.02)。按脑微出血部位分亚组,脑叶微出血患者年龄较大(P=0.01),主要表现为阴阳两虚(P=0.04)。各临床证型与脑微出血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瘀证可能为高血压脑微出血的主要致病因素。脑叶微出血的患者主要以高龄为主,以阴阳两虚为主证。
范欣熊眭健王超张铎冯丽莎
关键词:高血压病脑微出血
脑出血急性期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5
2015年
脑出血是常见的一种病死率、致残率颇高的疾病,急性期的危害性更大。尽管临床上治疗的手段很多,如较常应用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但疗效并不理想。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脑出血尤其是急性期的相关病理机制,找出更新、更好的治疗方案显得格外重要。该文就脑出血急性期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从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两方面)作一综述。
郑笑男张铎李平
关键词:脑出血急性期原发性损伤继发性损伤病理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