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莎
- 作品数:61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电气工程更多>>
- 集合扩散模拟技术在应急决策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应用集合扩散模拟的概念,结合不同的气象场与扩散场模式,以某厂址的现场实验为研究对象进行中小尺度集合大气扩散模拟研究。将多模式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验结果进行集合分析,从空间分析、时间分析与离散度检验三方面对各类集合分析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集合扩散模拟与分析可综合考虑多模式计算结果,给出烟云可能覆盖区域范围与概率、不同置信度水平的烟云浓度分布、关心点(区域)的烟云浓度变化、烟云到达与离去时间概率等,同时可结合监测结果进一步判断与修订模拟结果从而更加接近真实值。将集合扩散模拟方法应用于应急决策领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 范丹姚仁太徐向军闫江雨崔慧玲黄莎李继祥张芳
- 关键词:示踪实验
- 基于TNT当量的核裂变爆炸源项估算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TNT当量的核裂变爆炸源项估算方法,包括根据已知的爆炸当量对爆炸烟云的高度和半径的估算;根据裂变方程对核爆炸后裂变产物、放射性活度、份额随时间变化的估算。本发明采用的源项估算方法,能够确定爆炸烟云的高度...
- 郝宏伟姚仁太徐向军张俊芳吕明华范丹陈龙泉黄莎赵多新闫江雨崔慧玲胡继民
- 气载放射性核素长距离迁移轨迹计算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载放射性核素长距离迁移轨迹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并存储天气预报数据及模式参数;空间坐标和时间坐标转换;通过解二阶差分形式的轨迹方程,确定放射性核素长距离迁移轨迹。采用本发明的计算方法,在对全球范围内...
- 姚仁太徐向军张俊芳吕明华郝宏伟范丹陈龙泉黄莎赵多新闫江雨崔慧玲胡继民
- 动物产品中氚浓度的估算方法
- 本发明属于放射物质影响评价技术领域,涉及动物产品中氚浓度的估算方法。所述的方法使用比活度模型来进行估算,对动物产品中的HTO浓度和OBT浓度分别建立模型评价,所述的HTO浓度的模型评价中假设动物中HTO的浓度等于其不同来...
- 闫江雨申慧芳张俊芳黄莎范丹陈龙泉吕明华姚仁太顾志杰张芳
- 一种核设施近场环境模拟数值风洞的建立系统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设施近场环境模拟数值风洞的建立系统及方法,包括:前处理模块,用于通过GUI界面设置边界条件与实验条件,导入并处理数值风洞模拟对象的几何模型,设置网格参数并自动生成网格;CFD求解器模块,用于实现稳态模型...
- 张俊芳姚仁太吕明华陈龙泉徐向军黄莎张新骞胡继民张芳杨彪
- 核事故后果评价中气载途径食物链放射性活度估算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事故后果评价中气载途径食物链放射性活度估算方法,属于核设施事故后果评价技术领域。该估算方法包括:以核设施为中心确定评估区范围;对于评估区范围内的区域,计算核设施事故期间所释放的污染物烟羽经过时所造成的核...
- 姚仁太黄莎郝宏伟李继祥黄杰张俊芳吕明华徐向军胡继民张芳高卫华韩旻晨杨彪
- 放射性核素植物体湿沉积截获因子的研究装置与研究方法
- 本发明属于辐射影响评价技术领域,涉及放射性核素植物体湿沉积截获因子的研究装置与研究方法。所述的研究装置包括放射性降雨模拟间与源项控制系统,放射性降雨模拟间用于模拟放射性降雨,包括降雨系统、放射性废水收集系统与自动控制系统...
- 王慧娟赵多新黄莎张超曹少飞徐向军张晟杨彪李建国韩宝华马炳辉王学文
- 一种核设施事故场外后果评价中的风场诊断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设施事故场外后果评价中的风场诊断方法,该方法包括:以核设施为中心确定核设施事故的模拟区范围,获取模拟区范围内的气象数据和地理环境数据,并根据获取到的气象数据和地理环境数据建立起三维初始风场;之后根据数值...
- 徐向军赵多新姚仁太郝宏伟黄杰张俊芳吕明华黄莎胡继民张芳高卫华杨彪韩旻晨
- 核事故食物链后果评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核事故食物链后果评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方法包括:确定评估区域以及评估区域内的食物链传输特征;根据食物链传输特征,构建核素由农作物转移至人体的剂量计算模型;对评估区域进行区域划分处理,得...
- 姚仁太吕明华陈龙泉辛存田张俊芳黄莎李煜赵多新张新骞崔慧玲
- 建筑物及地形对小尺度扩散影响的风洞实验研究
- 2025年
- 本文针对典型滨海核电厂址开展小尺度范围内风洞模拟实验研究,研究了小尺度范围内建筑物群及地形对局地流场及扩散的影响。风洞实验模型缩比为1∶600,通过调整风廓线、湍强廓线及排放参数保证了物理模型与原型的相似。实验研究了在年均风速及小风条件下建筑物和地形对流场的扰动,研究结果表明,在WNW~ESE风向轴线上,由于建筑物影响引起速度亏损和湍流强度增大,选择建筑物周围不同方位的测量点位置进行测量,可见不同的速度亏损与湍流强度变化。以烟囱和地面不同释放高度进行了年均风和小风条件的示踪实验,年均风条件下,烟囱排放时ESE风向轴向最大弥散因子为4.05×10^(-5)s/m^(3),轴向最大弥散因子的出现距离在240 m;近地面排放时轴向最大弥散因子为4.79×10^(-3)s/m^(3),轴向最大弥散因子的出现距离在45 m。
- 张芳范丹郭占杰吕明华黄莎李云鹏张俊芳
- 关键词:风洞小尺度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