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迅与

作品数:5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澳门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澳门特别行政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玄武岩
  • 3篇月球
  • 3篇晚期
  • 2篇热演化
  • 2篇撞击坑
  • 1篇地层序列
  • 1篇月海玄武岩
  • 1篇数据处理
  • 1篇通量
  • 1篇谱特性
  • 1篇嫦娥
  • 1篇矿物
  • 1篇矿物组成
  • 1篇光谱
  • 1篇光谱特性
  • 1篇厚度
  • 1篇层序
  • 1篇M3

机构

  • 5篇澳门科技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江苏省有色金...

作者

  • 5篇张迅与
  • 2篇张小梦
  • 1篇蒋云
  • 1篇李少林
  • 1篇夏学齐
  • 1篇欧阳自远
  • 1篇吴昀昭
  • 1篇罗小星
  • 1篇陈媛
  • 1篇汤枭
  • 1篇蔡伟

传媒

  • 1篇天文学报
  • 1篇中国科学:物...
  • 1篇深空探测学报
  • 1篇第十一届“月...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冯·卡门撞击坑物质成分研究
2018年
"嫦娥4号"预计在月球背面的冯·卡门(Von Kármán)撞击坑着陆,为近距离研究月球最大和最古老的南极一艾肯(South Pole-Aitken)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机会。综合利用多种光谱数据,本研究分析了冯·卡门撞击坑及其周边地区TiO_2和FeO的含量变化,以及铁镁质矿物的分布情况,并推断了其主要的岩石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冯·卡门撞击坑内部贫TiO_2(约1.5~2.5wt%)富FeO(约12~16wt%),主要岩石类型为低钛玄武岩。撞击坑以外的地层则以苏长岩质物质(低钙辉石)为主,并含有约1 wt%的TiO_2和10wt%的FeO。此外,冯·卡门撞击坑外的南部局部区域还出露有富斜长石的地层。希望本研究可为"嫦娥4号"未来的探测任务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张迅与徐天奕李翠
印度月船1号的M3数据OP1B和OP2A两期光谱对比
本文对云海地区、选择大量光谱对OP1B和OP2A两期光谱数据进行详细对比,揭示二者差异。分析得出OP1B与OP2A这两期数据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在使用光谱对比的过程中因更为谨慎。至于两种连续统计除方法在计算2000nm区吸...
张迅与张小梦陈媛汤枭许敖敖唐泽圣吴昀昭
关键词:月球光谱特性数据处理
文献传递
风暴洋晚期玄武岩厚度及规模研究
2018年
风暴洋是月球最大的月海,分布着大面积的晚期(爱拉托逊纪)玄武岩,是研究月球晚期岩浆活动的良好场所.了解月球晚期玄武岩的厚度、体积乃至喷发通量对于了解风暴洋乃至月球晚期的热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爱拉托逊纪玄武岩富橄榄石和钛铁矿,其下伏的雨海纪玄武岩富辉石,这两类玄武岩的光谱特征差异十分明显,极易通过高光谱数据进行地层识别.基于月球矿物制图仪(Moon Mineralogy Mapper,M3)数据判断撞击坑是否穿透上覆地层,利用撞击坑挖掘法研究风暴洋爱拉托逊纪玄武岩的厚度,并绘制风暴洋地区晚期玄武岩的高分辨率厚度分布图.结果表明:风暴洋爱拉托逊纪玄武岩的平均厚度约为(24±2)–(88±2)m,最大厚度出现在阿利斯塔克坑(Aristarchus)西部,大多超过60 m,最小厚度值分布于研究区最南部,厚度约为28–31 m.嫦娥五号预定着陆区(吕姆克山,Mons Rumker)附近的厚度约为31–38 m.马里厄斯坑(Marius)以东的区域厚度约为35–45 m,远小于Weider等人所估测的100–300 m.风暴洋地区暴露的爱拉托逊纪玄武岩总体积约为1.39×10~4km3,仅占风暴洋地区玄武岩总体积的1.6%,表明爱拉托逊纪玄武岩浆活动较之雨海纪已极大减弱.
胡晓依陈媛张迅与李少林夏学齐吴昀昭
关键词:月球厚度
晚期月海玄武岩的矿物变化
<正>月球火山活动的最后一个主要阶段大部分都发生在月球的风暴洋和雨海地区,并产出了一套光谱独特的高铁、钛玄武岩(Hiesinger et al.,2003;Staid et al.,2011)。早期地基望远镜观测的研究发...
张迅与欧阳自远吴昀昭许敖敖陈媛蔡伟卢瑜
关键词:月海玄武岩矿物组成地层序列热演化
文献传递
雨海晚期玄武岩的规模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月球的岩浆活动揭示了其演化规律.月海玄武岩的规模,反映了月幔的部分熔融程度和源区的深度,对研究月球玄武岩的成因和热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月球爱拉托逊纪的岩浆活动在雨海盆地堆积了大面积溢流、光谱独特的高/中钛玄武岩,他们是了解雨海晚期热演化的钥匙.本文基于多种遥感数据,分别利用地形剖面分析法和月坑挖掘深度法,对雨海不同出露情况的各期次晚期玄武岩的厚度和体积进行研究,并简要探讨了喷发通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上爱拉托逊纪地层(UEm)厚度为13–33 m,单层熔岩流的厚度为(11±4)m.下爱拉托逊纪地层(LEm)厚度为14.49–43.61 m.将UEm地层的出露体积(~539.3 km^3),LEm地层的出露体积(~5198 km^3)和UEm下伏晚期玄武岩的体积(~556.2 km^3)相加,得到雨海晚期玄武岩总体积为~6479 km^3,远低于Schaber的估计(~4×10~4 km^3).其中,UEm玄武岩出露体积占LEm玄武岩出露体积的比例<1/8,表明雨海爱拉托逊纪玄武岩喷发逐渐减少.本文还基于各UEm单元的出露面积和定年数据,得到了局部雨海晚期玄武岩面积通量的变化:Em5减少了249.56 km^2/Ma,Em6减少了39.49 km^2/Ma,Em7减少了46.89 km^2/Ma,表明雨海晚期的岩浆活动逐渐减弱.
陈媛蒋云张迅与汤枭张小梦蔡伟罗小星吴昀昭
关键词:月球热演化通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