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仑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安徽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胸乳入路
  • 1篇修补术
  • 1篇应激反应
  • 1篇硬膜
  • 1篇硬膜外
  • 1篇硬膜外输注
  • 1篇硬外
  • 1篇入路
  • 1篇神经阻滞
  • 1篇神经阻滞麻醉
  • 1篇皮质
  • 1篇皮质醇
  • 1篇切除
  • 1篇全麻
  • 1篇全麻复合
  • 1篇全身麻醉
  • 1篇阻滞麻醉
  • 1篇疝修补
  • 1篇疝修补术
  • 1篇髂腹股沟

机构

  • 3篇安徽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刘仑
  • 1篇薛琳
  • 1篇江永强
  • 1篇江涛

传媒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静脉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肩部关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3年
目的 探究静脉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肩部关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皮质醇(Cor)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安徽理工大学附属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医院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接受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静脉全麻,试验组采用静脉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前(T1)、开始手术时(T2)、手术开始30 min(T3)、拔管后10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清皮质醇(Cor)水平,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评估术中视野清晰度,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灌洗液用量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试验组T2、T3、T4时点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T2、T3、T4时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MAP较T1时均降低(P<0.05);对照组自T1至T2、T3时点MAP逐渐降低,T4时点回升,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MAP较T1时点均降低(P<0.05)。试验组T2、T3、T4时点血清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T2、T3、T4时点,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Cor水平较T1时点均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T4时点Cor水平高于T1、T2、T3时点(P<0.05)。试验组术中瑞芬太尼、丙泊酚使用剂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静脉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肩部关节手术,有助于减少术中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并降低患者围术期的应激反应,安全性良好。
刘仑贺云云江涛
关键词:肩关节镜静脉全身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应激反应
全麻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输注对胸乳入路甲状腺切除患者皮质醇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全麻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输注对胸乳入路甲状腺切除患者血浆皮质醇的影响。方法 40例甲状腺切除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20例:A组患者全凭静脉麻醉;B组患者全麻之前行T4-5硬膜外置管(0.1%罗哌卡因输注2 ml/h)。记录麻醉前(T0)、插管后5 min(T1)、切皮后60 min(T2)、拔管后5 min(T3)MAP、HR、Cor变化;术后6 h(T4)、12 h(T5)、以及24 h(T6)视觉模拟评分(VAS),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及镇痛泵按压(PCA)次数。结果与T0比较,两组患者T1时MAP、HR降低,T2、T3时HR降低,Cor增高,B组患者MAP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T1时MAP、HR降低,T2、T3时Cor降低(P<0.05);A组患者T5时VAS评分比T4增高(P<0.05);两组患者T6时VAS评分较T5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T5时VAS评分降低(P<0.05),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以及镇痛泵按压次数降低(P<0.05)。结论全麻联合0.1%罗哌卡因硬膜外输注对胸乳入路甲状腺切除患者可良好控制术中应激和术后疼痛,降低麻醉药物需求。
刘仑薛琳江永强
关键词:胸乳入路甲状腺切除罗哌卡因皮质醇
超声引导下侧路联合髂腹下/髂腹股沟腹横肌平面两点阻滞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侧路联合髂腹下/髂腹股沟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两点阻滞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1月~2022年4月我院行单侧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病人8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在全身麻醉后采用侧路TAP阻滞,观察组在全身麻醉后采用侧路联合髂腹下/髂腹股沟TAP两点阻滞。比较两组病人在切皮时(T_(1))、术后3小时(T_(2))、术后6小时(T_(3))、术后12小时(T_(4))、术后24小时(T_(5))等5个时间点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波动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两组病人在T_(2)~T_(5)时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病人麻醉效果满意度。结果两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在T_(2)~T_(4)静息时VAS评分分别为(2.04±0.55)、(2.41±0.57)和(2.95±0.70)分,活动时VAS评分分别为(2.82±0.59)、(3.16±0.68)和(3.80±0.77)分,对照组在T_(2)~T_(4)静息时VAS评分分别为(2.32±0.69)、(3.29±0.77)和(3.54±1.08)分,活动时VAS评分分别为(3.55±0.83)、(4.07±0.91)和(4.34±1.05)分,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静息时VAS≥4分的比例更低(20.45%VS.47.73%),在T_(2)~T_(5)时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麻醉效果满意度显著好于对照组(93.18%VS.7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采用TAP两点阻滞,术后镇痛效果好,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效果优于侧路TAP阻滞。
刘仑鲍翊凡孟云
关键词: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腹股沟疝修补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