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骨折
  • 3篇关节
  • 2篇踝关节
  • 2篇股骨
  • 2篇股骨粗隆
  • 2篇股骨粗隆间
  • 2篇股骨粗隆间骨...
  • 2篇粗隆
  • 2篇粗隆间
  • 2篇粗隆间骨折
  • 1篇性关节炎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椎体
  • 1篇腰椎椎体间融...
  • 1篇腰椎椎体间融...
  • 1篇异体
  • 1篇异体肌腱

机构

  • 7篇北京市大兴区...

作者

  • 7篇张晓丽
  • 3篇刘书茂
  • 3篇范步新
  • 3篇刘长松
  • 2篇任阿红
  • 1篇杜静波
  • 1篇王卫粮
  • 1篇王祥立
  • 1篇曲宪芳
  • 1篇吴鹏
  • 1篇郭彩虹
  • 1篇刘新民
  • 1篇李振武
  • 1篇宋春青

传媒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CT和M...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三种影像学方法(X线、CT和MRI)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结果分析被引量:36
2019年
目的比较X线、CT和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痛风性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内科近一年(2017年3月-2018年3月)经临床证实的11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影像学资料(X线、CT和MRI),比较三种影像检查对通风性关节炎的检出率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116例患者共确诊病变关节241个,X线、CT和MRI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检出率分别为53.11%(128/241)、73.86%(178/241)、88.38%(213/241);X线对病变关节中的痛风性结节、关节面下囊变、软组织肿胀的检出率显著少于CT、MRI(P<0.05);CT对病变关节中的痛风性关节、关节面下囊变的检出率与MRI无显著差异(P>0.05),CT对病变关节中关节积液、软组织肿胀的检出率显著少于MRI(P<0.05)。结论 X线、CT和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痛风性关节炎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X线及CT检查相比,MRI在痛风性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更高。
张斌张晓丽宋春青郭彩虹任阿红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X线CTMRI
CT三维重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价值,为后续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方法参考。方法:选择我院6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患者均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以及X线检查,根据骨折的数量、骨折端稳定性以及骨皮质连续性等对检查效果进行评价。结果:CT检查的结果与X线检查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CT检查结果与手术测量结果差异不显著。结论: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可以比较准确的显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解剖情况,可以指导临床治疗。
张斌任阿红杜静波张晓丽李振武郭小会
关键词:CT三维重建技术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并发症及原因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术后并发症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共295例,按Evans分型,Ia型26例,Ib型53例,Ic型97例,Id型52例,II型67例。其中DHS组59例,IMHS组80例,PFN组25例,GAMMA3组28例,INTERTAN组103例。随访3~36个月,对部分发生并发症的病例进行手术干预。结果内固定物切割6例,拉力螺钉退出2例,髋内翻、下肢短缩12例,感染6例,血管损伤2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2例,内植物远端骨折2例,部分经再次手术治疗治愈。结论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要结合骨折类型、患者全身情况合理选用内固定物,术中复位及操作技术的改进以及术后适度的功能锻炼,能够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吴鹏范步新甘立猛张晓丽刘长松曲宪芳王祥立刘书茂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并发症
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下胫腓联合是踝关节重要的稳定结构,多数情况下下胫腓联合的损伤合并踝关节骨折,在治疗踝关节骨折时重视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和处理,能够帮助重建稳定的踝关节.目的 观察对下胫腓联合损伤治疗的临床疗效,总结对下胫腓联合损伤治疗的...
范步新王卫良张晓丽刘书茂
自异体肌腱移植治疗膝关节韧带损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自体及异体腱移植治疗膝关节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单侧膝关节韧带损伤的青壮年患者252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自体肌腱移植组及异体肌腱移植组,每组126例。2组患者分别采用自体及异体两种腱移植材料来修复患侧膝关节韧带,以健侧作为对照组。术后随访18个月,评估患者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IKDL评分),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自体肌腱移植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患侧膝关节均可达屈曲及伸直功能正常范围。自体腱移植术后动静脉损伤17例,无免疫排斥,血栓形成6例、骨筋膜室综合征并发症3例。23例患者早期出现患者肢体麻木等神经受损表现,均经治疗后消失。Lysholm评分、IKDC评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4.327,P<0.05)。异体肌腱移植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患侧膝关节均可达屈曲及伸直功能正常范围。异体腱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10例,血栓形成6例、骨筋膜室综合征5例、动静脉损伤10例等并发症。20例患者早期出现患者肢体麻木等神经受损表现,均经治疗后消失。Lysholm评分、IKDC评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3.54,P<0.05)。2组患者对照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肌腱移植的并发症少于异体肌腱移植,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及异体腱移植术均能明显促进膝关节韧带损伤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
王卫粮范步新张晓丽刘书茂刘新民
关键词:早期康复膝关节韧带损伤韧带修复
踝关节后外侧切口联合内侧切口治疗三踝骨折临床体会
2016年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中踝关节后外侧切口联合内侧切口的临床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3 年 8 月至 2015 年 2 月收治三踝骨折患者 58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实施踝关节后外侧切口+内侧切口手术,对照组则实施踝关节外侧入路+后内侧入路手术,对2组患者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负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加以对比.结果:本研究观察组患者上述对比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俯卧位踝关节后外侧切口与内侧切口联合应用于三踝骨折的临床治疗可促使手术创伤的有效减轻,加快骨折愈合,促进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的改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张晓丽刘长松
关键词:三踝骨折踝关节后外侧切口内侧切口临床疗效
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与后路开放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比较
2022年
比较采用通道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S-TLIF)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将2021年6 月—2022 年2 月60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作为数据分析基础,随机分为MIS-TLIF组与PLIF组,各纳入30例,分别行MIS-TLIF与PLIF方案治疗。对不同研究对象的疼痛评分、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评定(ODI)等研究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从一般资料的对比情况来看,术前的各项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等方面,MIS-TLIF组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结果均优于PLIF组,差异对比明显(P<0.05);从并发症的风险程度来看,不同研究对象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从腿痛VAS 评分、ODI等指标结果来看,两组研究对象的术前差异对比不明显(P>0.05);而MIS-TLIF组术后1~3个月的指标评定结果均优于PLIF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通道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是一种更加有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案,该手术模式有利于患者各项下肢症状的改善,且治疗过程中,这一份方案表现出了切口更小、术中出血更少、术后引流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等优势,且有利于患者疼痛程度和肢体功能的改善。
甘立猛胡辰甫刘长松张晓丽
关键词: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腰椎间盘突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