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一
- 作品数:27 被引量:118H指数:5
- 供职机构:青海省高原医学科学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当今世界高原医学正蓬勃发展Ⅰ.1991~1993年国际学术交流概况
- 1994年
- 当今世界高原医学正蓬勃发展Ⅰ.1991~1993年国际学术交流概况青海省高原医学科学研究所吴天一人类对高原医学的研究已进行了一个多世纪(J.B.West,1987)。进入20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人类凭借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向着越来越高的山峰攀登,另...
- 吴天一
- 关键词:低氧世居藏族高原病
-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左心功能改变被引量:2
- 1998年
- 为观察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的左心功能改变情况,应用心阻抗图和心机械图对21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进行了心泵功能和左室收缩功能的测定,并以24名高原健康人(HAHR)作对照,结果显示患者的心搏指数(SI)、心指数(CI)下降,HAPC及HAHR的SI分别为31.66±8.06及41.86±10.26ml·m-2,CI分别为2.68±0.67及3.41±0.80L·min-1·m-2,均P<0.05。HAPC的射血前期(PEP)及等容收缩期(ICT)延长,PEP分别为112.00±9.42及102.00±14.42,P<0.05,ICT分别为42.52±12.10及31.83±13.40,P<0.01,PEP与左室射血时间比值(PEP/LVET)增大(分别为0.40±0.05及0.35±0.04,P<0.01)。提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心功能减退,认为与其心肌缺氧和后负荷过重有关。
- 王小珍吴天一陈秋红魏春英
- 关键词:缺氧红细胞增多心功能高原病
- 建立我国高原病命名及分型的综合评论被引量:12
- 1994年
- 建立我国高原病命名及分型的综合评论青海省高原医学科学研究所吴天一虽然经历了长期在世界不同高山和高原地区对各型高原(山)病的观察和研究,但迄今对高原病的命名和分型国际上仍较不统一。甚至出现将相同的病名冠于性质不同的病型,导致混乱。对此,著名高原医学家C...
- 吴天一
- 关键词:慢性高原病急性高原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脑水肿急性高原反应高原心脏病
- 海拔3417m世居及移居者无氧代谢阈与左心功能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
- 1996年
- 在海拔3417m对18名健康世居藏族和16名移居汉族用Jeager气体代谢自动分析系统和心阻抗图测定了无氧阈(AT)和最大摄氧量(V·O2max)时的SV、CO、PEP/LVET和SaO2。结果显示:在海拔3417m测得AT值明显低于海平面;世居藏族AT出现较晚,并且AT时的功率、V·O2、MV、HR、CO、SV均高于移居汉族,而PEP/LVET比值小于移居组(P<0.01);两组的SV峰值出现时间不同,世居组在AT或AT以后出现的占72%,而移居组仅占31%(P<0.05);在最大负荷运动时,世居组的SaO2为82.74%,较运动前下降了8.9%,而移居组的SaO2为76.5%,较运动前下降了13.7%。研究结果提示,心泵功能是影响AT的重要因素之一。世居组AT出现的较晚,与其心肺储备功能强和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较高有关,这是世居藏族对高原低氧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 王小珍格日力陈秋红吴天一
- 关键词:缺氧耐力最大耗氧量
- 海拔4300m地区高原居民红细胞压积与心缩间期的关系被引量:4
- 1998年
- 为探讨高原居民红细胞及其压积对心缩间期的影响 ,在海拔 43 0 0m地区用心阻抗图法和心机械图法对 1 1 3名不同红细胞压积者的左室收缩功能进行了检测。结果 :红细胞压积与每搏量、射血分数呈显著负相关 ,而与射血前期与射血时间比值呈显著正相关(P <0 .0 0 1 )。随着红细胞压积值的增高 ,受试者的射血前期延长、左室射血时间缩短 ,射血前期与射血时间比值增大 ,射血分数下降。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每搏量、心排出量明显下降。结论 :红细胞及其压积的高低对心缩间期和心泵功能的影响较大 ,红细胞增多是引起高原人体心功能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 王小珍吴天一陈秋红魏春英赵国强
- 关键词:高原缺氧血细胞比容心缩期
- 人在特高海拔的高山生理与急性高山病研究
- 1998年
- 我们于1990年7~8月与日本长野县信州大学合作,进行阿尼玛卿山医学科学考察。以西宁市(海拔2260米)为基地,分别在A点(海拔3719米),B点(海拔4660米),C点(海拔5904米),D点(海拔5200米)各做实验测定。对青海高原特高海拔低氧、低气压环境下,人体组织氧、凝血及抗凝血系统和夜间呼吸与血氧变化,对植物神经系统、免疫、分泌、人体自由基等进行研究。
- 张彦博吴天一白志勤张永洁李万寿
- 关键词:急性高山病抗凝血系统植物神经系统低气压
-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诊断标准的研究被引量:45
- 1997年
- 目的:为了将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由笼统的定性标准转为记分定量的综合诊断,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通过确定高原世居及移居健康人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的正常值范围,确立最适Hct值,确定症状频度分布,判定低氧血症的程度及与症状、血相的关系;结果:建立诊断标准的条件包括在高原发病,10项最常见症状的记分≥11,红细胞增多三指标值,明显低氧血症,必须排除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当转至海拔低处病状好转,红细胞压积降低;结论:按以上标准,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达95%。
- 吴天一陈秋红李万寿魏春英李琰王小珍崔志忠赵国强更登金元寿
- 关键词:红细胞增多症
-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地理病理学的研究被引量:1
- 1997年
- 目的:为了论证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在我国青藏高原的存在,人群患病率及地理分布;方法:用统一的诊断标准对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甘肃)18个地区的自然人群进行抽样调查,西藏地区资料通过文献分析,再将我国资料与世界资料作比较;结果:所调查18个高海拔地区人群中均有HAPC,移居人群患病率较高且随海拔增高而增高,世移人群也有罹患者,但患病率较低。西藏广大地区均有此症且发病规律相同;结论:影响HAPC发病的外因是高原低氧程度,内因是该群体的高原适应性。
- 吴天一李琰李万寿王小珍陈秋红赵国强更登魏春英金元寿
- 关键词:红细胞增多症
-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与摄氧能力及运动能力的研究被引量:3
- 1997年
-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与摄氧能力及运动能力的关系;方法:在海拔3417m和4280m地区对18例HAPC的心功能、最大摄氧量(VO2max)、最大运动能力和最大心排出量(COmax)进行了检测;结果:红细胞压积(Hct)与每搏量(SV)是显著负相关、HAPC的VO2max、COmax和最大运动能力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SaO2明显下降;结论:HAPC的心排出量下降引起供氧能力下降和氧的传送系统受限,是导致运动能力下降和VO2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 王小珍李琰吴天一格日力陈秋红
- 关键词:红细胞增多症
- 不同海拔高度青少年无氧代谢阈值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被引量:1
- 1995年
- 为探讨高原低氧环境对青少年无氧代谢阈值(AT)的影响,本实验采用气体交换法,分别测定了移居海拔2260M,3417M和4280M高度的13-16岁男生的AT值,并同步测定了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和心输出量(CO),分析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AT值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下降,以氧耗量表示,分别为27.44±6.50、22.88±5.38和16.95±5.97ml/min/kg。AT值的降低与SaO_2和CO的降低呈正相关。提示SaO_2和CO是影响AT值的重要因素。研究证明,长期移居高海拔的青少年其AT值低于平原值,海拔越高其降低越明显。
- 陈秋红格日力王晓真吴天一
- 关键词:高原低氧心输出量最大摄氧量无氧阈